德莫利炖鱼
(2006-08-02 17:23:51)
下一个
话说这德莫利,乃白山黑水间的一个小镇,本是默默无闻,却因出了一道叫德莫利炖鱼的吃食,竟也名声撒播了开来。名字怎么来的不管,但决非汉名,则是一定的了。
塞外天寒,物产自不及关内丰盛,更比不了江南般讲究。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德莫利炖鱼却也只就出在了这种地方。
出了山海关就称关外了,但这关也只是明朝才立起来的。
这白山黑水之地古称肃慎,其久远不迟于商周。后来又变了夫余,东胡,鲜卑,失韦,靺鞨,渤海,到宋时的女真(金),再到了后来的满人,似乎和汉人拉不上什么关系。可就自打明朝设了这么一个关,分了内外,就生出多少个闯关的人。这关在里面的就少不了有想出来的,淘金的、贩马的、参客、妓女、逃荒的、采药的、响马盗贼、躲官司避祸的……跋涉在那条充满传奇的路上。人倒不少,可大都是些粗豪之士。这外面的,觊觎了几百年了,瞅了个时机,就因为守关的为了红颜冲冠一怒,就被让进来了,自此这关就成了个摆设。不过进进出出的,却又多了些罪谪戍边的将军,贬抑宁古塔的朝臣,获罪流放的士子。更多不安分的人,形形色色,也都踏上了这冒险之旅。有的找到金子发了财,有的客死他乡,有的家财散尽,沦落为奴,还有的财没发到,却遇见了中意的姑娘,再也不回来了。金子见了,刀子见了,鞑子见了;林海雪原见了,天寒地冻见了,恩怨情仇也见了。但天高皇帝远,教化之未及,留下来的,大多被这山水林原染上了些许豪侠之气,抑或匪气。这就是关外为何多豪侠,也多土匪(地道讲,是“胡子”)。
管它是侠还是匪,兄弟见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吆喝,那叫一个痛快!哪怕外面正鹅毛飞雪,猎猎寒风,大家伙儿,盘在热炕上,等嫂子端上那三尺大盘,说它是盆,甚至锅也不冤枉!这气氛里,也就只有这大锅炖鱼最合适。
往里面一看,嗬!三尺大鱼,自腹中一分为二,平摊开来。诺大盘子,盛满了滚滚的浓汤,下勺子一捞,脆生生的酸白菜,斤道道的粉条儿,炖的烂烂的猪肉块,吸满汤汁的冻豆腐,面面的土豆块儿,林子里的榛蘑,搞好了再扔几只哈士玛子(一种类似雪蟾的东西)。单吃都是寻常之物,可就是混在一起,炖它个大半天,竟变的出奇的好吃,过瘾,那鱼肉就更是透满了汤汁,还有那热火朝天的气氛!三个壮汉也吃不完!再来点二锅头,烧刀子助助兴,哪怕出门就挨了仇家的刀子,明天脑袋就搬了家,也不怕了!
岁月如梭,往事渐消。
如今是找不到那往日的传奇了,可就是有人,在一个叫德莫利的镇子里,在融融的炕头上吃到了这原本并不稀罕的大锅炖鱼。回到城市里,他便开了一家馆子,专做炖菜,尤以大锅炖鱼为最,他请人写了一块匾,上书“德莫利炖鱼”五个大字,生意出奇的好,甚至又一次入了关,在京里也开了一家。但是,它不会再比得上那风雪中的小屋里的大锅炖鱼了。
只有当再一次冰天雪地的时候,去到那好客豪爽的东北老乡家里,盘坐在热炕头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你才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德莫利炖鱼!
----后记
这本是几年前以胡儿和胡天八月即飞雪等笔名在一个很雅的论坛--清韵论坛发的一篇短文。还有篇叫小鸡炖蘑菇的。现在还清楚记得那是一个深夜,突然间特别的想家,就在网上游荡,直到看到有个东北的论坛在讨论大锅炖鱼。我也被吸引了。
其实那之前我只是看过,并没有吃过。但是人的想象力太强大了。于是一气呵成。
后来这篇还被清韵收入网友文集,出版发行了,我还得了50元人民币稿费。本想让西安清韵网友买点儿零食吃了算了,结果人家真是认真,把书和款都寄到美国来了。
其实我至今仍是没有正经吃过德莫利炖鱼,也不见得喜欢吃。就让它在我心中留个美好的想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