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BUG之文隐然有王者之气

(2006-08-13 00:57:28) 下一个
当年和人在清韵打了一次口水仗,是为人鸣不平,算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读书这么多了,看来是读进去了,可什么时候读出来啊?

我想大可不必期望论坛上的文章一定要写成如何如何。
或指导谁谁的文章应当向哪个方向努力之类。

文化最兴盛的时候,一定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不能因为自己喜欢某一类型文章就希望,或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希望他人
的文章应当如何如何创作的情绪。

自然界为保持平衡还要追求多样性,文章当然更是来者不拒。
尤其是本论坛非以出版,出名,赚取稿费为目的,
也不是以吹嘘或字里行间“不经意”间流露出多么饱学,
大脑里记住了多少个书名或人名为宗旨的。

读书要多,但不能为书所累。更不能以堆砌名词典故为乐。

网络是虚幻的世界,人人有发展表达的空间。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有权力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
深刻浅薄都可以在此觅得知音。
读者自然可以只择于心戚戚之作以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顺其自然应当是纵贯其中的脉络。

中国文化中是给作者最大的创作空间的,对其人其文的是非功过,都留待后人评判。
作者可以循规蹈矩,也可以天马行空。笔在自己的手上,怎么写是自己的事。同侪
或有不能苟同之处,则以诗文唱和,或另文以明志。所以今天我们才会拥有无尽的,多样的文学遗产。

这样的情形下,网络上的批评大可降降调门,最好的方式,
何不以自己的文学实践,对自己的批评观点作一个精彩的注解呢?

譬如《神农架之旅》,很多人写过,既然曾经心有所动,何妨不吝笔墨,
与人分赏呢?天下之大,有几人有完全相同的经历?
古人登幽州台,发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绝唱,
今人登幽州台,满目是破坏殆尽的自然环境,和无钱念书游荡于旷野的失学少年,
追怀古人的心迹都没了,更不可能有什么壮言留下。
时空异变,目触以为物,耳闻以为声,沈从文感闻的神农架定与今人不同,那么,每个去过或没去过的人心中,一定都有一个自己的神农架,就让我们期待着通往另一个心灵之旅的窗打开。

(惭愧,此举有私心于其中,今夏时间有限,数里之遥,未能亲历神农架,不过明夏有此计划,亦有游长安的计划,所以想坐下来,多听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