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许志新] 俄罗斯对外战略出现新变化

(2008-11-01 02:29:58) 下一个
作者:许志新



从普京上台直至2006年,俄罗斯外交始终遵循的原则是务实、讲求效益、以及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对西方外交基本处于守势。进入2007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俄罗斯认为世界局势出现转折,并据此对外交理论做出重大修订;在行动上,俄罗斯为自身外部利益摆出了不惜恶化与西方关系的架势;俄罗斯政策的指向,构成了对冷战后形成的欧洲军事政治格局的挑战。态势表明:在战略上不再退让,在政策上不再取悦于人,在行动上更加积极主动,目标是追求实实在在的利益,正成为俄罗斯外交新的指导思想。

一 外交理论的重大修订

2006年时俄罗斯就在内部讨论、酝酿、基本形成了新的外交理论,但适逢身为八国集团轮值主席国,且与美国就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正进入关键时刻,故而隐而不发。2007年刚一来临,俄罗斯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了这一新理论。拉夫罗夫外长1月初的署名文章,普京总统2月份在慕尼黑安全政策问题会议上的发言,俄罗斯外交部3月底发表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以及俄罗斯领导人、学者相关的讲话和文章,使人们得以认识这一新理论,并从中看到俄罗斯外交指导思想的变化。

(一)俄罗斯对于世界的新认识

1.单极世界已经破产,美国10年内难以再打大规模持久战。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指出?quot;单极世界的神话在伊拉克彻底破灭了。"普京也说:"冷战结束后有人提出来的单极世界并未出现。" 普京同时指出,恰恰是美国人绕过联合国等国际机制所采取的单边行动大大加剧了世界的动荡:"往往是非法的单边行动连一个问题也没有解决。不仅如此,这种行动还成为新的人类悲剧和紧张局势策源地的促成因素……武力因素占主导地位必然会使一些国家更加渴望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不仅如此,还出现了全新的威胁。过去也知道这些威胁,但是它们,例如恐怖主义,如今已经具有了全球性。" [1]

俄罗斯人认为,由于在伊拉克遭到政治失败,以及由此引起美国国内情绪的变化,美军的撤离只是时间问题;但是?quot;美国无法逃避伊拉克失败造成的后果"--伊拉克将爆发内战,并可能发生国家分裂,整个中东地区将成为动乱的渊薮,成为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的滋生地;"而这些因素的破坏性影响可能会远远超出中东地区" [2] ,世界有可能掀起新一轮反美浪潮,现行的以美欧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将受到严重挑战。

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长谢尔盖·罗戈夫估计,"美国在近10年内发动大规模战争的能力受到限制"。首先,伊拉克战争的收尾阶段将持续3-4年、甚至更长;其次,美军恢复战斗力需要5-10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与当年在越南的遭遇非常相象,美国已经罹?quot;伊拉克综合症",而"没有社会支持华盛顿就无法展开持久战争"。

罗戈夫认为,"国际舞台上将发生最难测、最危险的转折",原因是美国在伊拉克失败将造成五大后果:(1)美国左右全球局势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力将大为下降;(2)世界将重归多极化时代;(3)美国的失败可能在整个中东地区引起连锁反应。北约或许会从阿富汗撤军。以下情形可能发生:伊斯兰世界进一步极端主义化、恐怖主义升温、新的核国家出现;(4)美国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即将丧失,然而它仍是全球政治和经济中最强大的国家。但是,与以往不同,华盛顿惟有采取多方联盟的方式,而不是像往日那样单枪匹马,才能维持自己的领袖地位,在众多势力的博弈中发挥平衡作用;(5)在新的国际局势下,在维护与自己边界毗邻地区的稳定方面,需要俄罗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3]

2.世界走向多极,但多极世界的基础有重大变化,对能源自然资源的控制权成为俄罗斯世界一极地位的物质基础。

拉夫罗夫外长在其署名文章中指出:"形成新的全球影响与发展中心、更均衡地分配发展资源和自然财富的控制权,正在为多极世界秩序奠定物质基础。" [4] 拉夫罗夫实际上提出了俄罗斯对多极世界的新理解。

俄罗斯的多极化理论最早是由普里马科夫1996年当外长后提出并系统化的。他提出:冷战结束后,两极对抗的世界向多极世界过渡的趋势得到发展,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经济政治中心,如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已显示出成为独立一极的潜力,它们的发展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进程。但在论及多极世界的基础时普里马科夫错误地认为,冷战时代的两极世界体系以均势为基础,而多极世界体系则是以"平等伙伴关系"为基础,"平等的伙伴关系已经代替了作为世界秩序基础的均势体系"。 [5] 实际上,缺乏实力基础,正是普里马科夫多极化外交难有成效的原因所在。

拉夫罗夫对普氏的多极化理论做了两点修正:其一,具有世界影响的经济政治中心已不仅仅是普氏所提及的,而且还有印度、巴西等一些迅速壮大起来的国家,正是这些包括俄罗斯、中国在内的后起的发展中心才会提出更均衡地分配发展资源和自然财富的要求,并在客观上构成对传统秩序的强有力挑战;其二,更重要的是,首次提出?quot;对发展资源和自然财富的控制权是多极世界的物质基础"这一全新的概念。《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也强调,"能源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更加重要了"。尤其对俄罗斯而言,对能源自然资源的控制权为之奠定了成为世界一极的基础。

拉夫罗夫上述新理解的提出,为俄罗斯的多极化理论提供了物质力量,不仅弥补了以往理论上的不足,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消除了俄罗斯外交长期存在的手段与目标失衡的问题。能源资源成为俄罗斯外交的战略武器,这与近来在俄罗斯国内外甚嚣尘上?quot;能源超级大国"论调似乎彼此呼应,相互印证。

3.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很大的提升。在对俄政策上西方世界已经难以保持团结。

拉夫罗夫外长指出:"未来世界体系仍然难以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与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变弱有关……因此,俄罗斯强盛起来成为积极变化的催化剂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俄罗斯现在能够与其他大国平等地参与制定和落实全球性的议事日程。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或者违背俄罗斯的意志,不管多么重要的问题也解决不了。可能最近15年来首次在符合现阶段世界发展的世界体系设想市场上出现了真正的竞争环境。" [6]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也做了类似的表述:"强大和更加自信的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积极变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随着冷战的结束而失去的平衡和竞争环境正在逐渐恢复。一些价值取向和发展模式正在成为文明竞争的对象。在普遍将民主和市场的基本作用视为社会制度和经济生活的基础的情况下,民主和市场机制的实施往往因各国的历史、民族特点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 。" [7]

不论俄罗斯官方或是理论界,普遍认为俄罗斯已经重新变得强大,国际地位开始提升,国际作用开始加强。综合他们的言论,这种提升和加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得到恢复,军事技术仍处于先进,已有能力重新成为保持世界平衡和制约美国单边主义的力量;

--对能源自然资源的控制权进一步加强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不仅有助于它摆脱外来威胁,保障了其外交独立性,而且成为它对外施展力量的重要手段;

--美国单极世界构想的破灭,及其被迫转向多边路线,将为俄罗斯外交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或者违背俄罗斯的意志,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为最大限度地保障俄罗斯的利益提供了可能;

--美国在伊拉克的失败将会使中东地区陷于动荡,并很可能波及到整个伊斯兰世界,俄罗斯保持周边地区稳定的作用和责任将得到显著加强,从另一方面讲,这也将是俄罗斯扩大影响、扩展势力的良机;

--俄罗斯的快速发展,及其重新回到世界经济大国前列的前景,创造了一种在民主和市场基础上新的发展范式,尽管因国情不同俄罗斯的民主和市场机制与其他模式特别是西方模式有所不同;

--世界正进入多种价值取向和多种发展模式相互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西方模式?quot;华盛顿共识"是唯一的选项,西方对俄罗斯内政和发展模式的批评越来越无力。

俄罗斯人还认为,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提升与西方世界的分化有直接的、反比例的关系。造成西方世界分化的根本原因有二:一是冷战的前提不存在了。"西方仍然处在十字路口,现在已经谈不上冷战时期那种铁板一块的团结了,因为促进团结的意识形态因素就像苏联军事威胁那样基本上消失了。实际上,冷战的结束导致西方国家互相脱节了。" [8] 二是随着经济和政治联系的深化,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大不同于已往。"与90年代初不同,现在西方对俄罗斯没有什么共同的立场。不仅如此,许多时候在对当今和未来如何对待俄罗斯的问题上,西方国家的立场即便算不上分化,也几近于公开对立。" [9]

(二)确立外交新的指导思想

在上述新认识的基础上,俄罗斯重新确定了外交指导思想。

1."俄罗斯的外交独立性是绝对的行为准则"。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指出:"俄罗斯重新获得外交上的独立性是最近几年来的主要成果。"拉夫罗夫外长也说:"俄罗斯的外交独立性是绝对的行为准则。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远非所有国家都能这样做。而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关键性问题,是涉及到主权问题。我国不会让外部势力来控制我国或我国的对外政策。我们不会尝试让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们,我们的出发点只是自己合理的和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记得,我国在尼古拉一世时期和苏联末期曾经特别努力地去博取别人的欢心。我们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10]

把外交独立性提到"绝对"的高度,并视之为俄罗斯"近几年来的主要成果",这似乎令人费解。然而,综合俄罗斯各方面的言论,可以为"外交独立性是绝对的行为准则"做出以下解读。

第一,凭借能源自然资源的控制权,俄罗斯可以保证自己近乎绝对的外交主权。即便在全球化时代,与其说是俄罗斯能源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加深,不如说是能源消费国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加深。叶利钦时期西方干涉俄罗斯政策的经济手段曾经屡试不爽,如今已经失灵。

第二,俄罗斯退让、屈辱外交的时期已经过去。说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外交没有独立性,其本意不是说那一时期曾向西方交出过外交决策权,也不是说叶利钦外交没有遵循俄罗斯的国家利益,而是说力量衰落和在经济上受制于西方的俄罗斯不得不退让、不得不屈从于西方的条件。现在,这种情况不会再现。

第三,不再会为取悦于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俄罗斯不再会取悦于西方,甚至不再会取悦于独联体内部的国家。不论是西方的"民主世界大家庭",或者北约、欧盟乃至世界贸易组织,或者俄美盟友关系,俄罗斯都不会再犯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为参加而参加、为结盟而结盟的错误。

第四,俄罗斯外交的"出发点只是自己合理的和实实在在的利益"。这点道出了俄罗斯今后外交的实质:只讲利益,不讲其他,其任何外交活动都要以满足或不违背俄罗斯的利益为前提。

2.俄罗斯外交应采取具有竞争力的主动的政策。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指出:"显然,俄罗斯完全可以在自己目前的边界之内生存下去,但是,俄罗斯必须作为一个态度积极的世界大国,必须在切合实际地评估自己的能力这一基础上就各种迫切的国际问题采取主动的政策。"

拉夫罗夫外长说道:"随着俄罗斯的强大,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可以运用自身的全部竞争优势来维护国家利益,竞争氛围在国际关系中逐渐恢复。" [11]

显然,俄罗斯认为它已摆脱了生存与发展危机,也不存在某些外部势力所宣扬的国家进一步分裂的危险。不过,与普京的强国战略相一致,俄罗斯并不满足于在目前的疆界内生存下去,而是要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以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有竞争力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这实际上是向世人宣告俄罗斯民族长达20年的地缘政治大退却的历史已经终结。

上述表明:在战略上不再退让,在政策上不再取悦于人,在行动上更加积极主动,目标是追求实实在在的利益,这些正成为俄罗斯外交新的指导思想。

二 挑战欧洲现存的军事政治格局

在新的外交思想指导下,俄罗斯对西方采取了一系列强硬行动,同西方的关系"跌至冷战结束以来的又一最低点",几乎到了对抗的边缘。

(一)俄罗斯的政策活动及其实质

总地来看,俄罗斯对西方的政策活动可分为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

1.摆出不惜对抗的架势,明确宣示俄罗斯的利益要求。

与过去相同的是,2007年俄罗斯对西方的政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带有刺激反应的性质。2月,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把俄罗斯和中国与朝鲜和伊朗相并列,实际上把俄、中纳入了"无赖国家"。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同意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草案。4月初,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苏珊·施瓦布表示俄罗斯暂时不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俄入世问题上横生枝节。4月中旬,美国国务院公布2007-2012年战略计划,其中详细列举了俄罗斯的"问题",以及将采取的"反俄"措施。5月,美国阻挠俄罗斯加入亚洲开发银行,即便后者准备以出资人的身份加入该行。6月,欧盟宣布给予具有反俄倾向的古阿姆集团四国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共计9.15欧元的援助。7月,英国驱逐四名俄罗斯外交官,同时强化对俄签证制度,威胁将在欧盟框架内讨论欧盟与俄罗斯未来的关系,以此胁迫俄罗斯交出刺杀前俄特工特维年科的疑犯俄企业家卢戈沃伊。从2006年开始至2007年,美国一直积极推动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所有这些都推动着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的恶化趋势,并刺激俄罗斯不得不做出反应。

与过去不同的是,俄罗斯的反应不再软弱无力,而是出人意料的强硬。针对五角大楼把俄罗斯与"无赖国家"相并列的做法,普京在2月慕尼黑安全政策问题会议上阐述了对单极世界的看法,点名批评美国的单边主义。这一讲话在俄罗斯国内被喻之为"外交遗嘱",在西方被称之为"冷战宣言"。6月初,在八国集团峰会前夕,针对美国执意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普京发出严厉警告,俄罗斯将重新部署瞄准欧洲的导弹,声称“军备竞赛正在展开","我们正在重返那个年代",即前苏联的核力量瞄准欧洲城市、欧洲目标的年代。 [12] 7月17日,即在英国驱逐四名俄罗斯外交官的次日,俄罗斯立即做出"镜子反射般"的反应,对等地驱逐了英国外交官。10月12日,在俄美"2+2"会谈中普京再次警告说,如果美国单方面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俄罗斯可能采取第二项回应措施,即退出1987年俄美签署的中短程导弹条约。

俄罗斯通过上述强硬反应,划出了西方不得逾越的"红线",即不得谋求对俄战略优势,不要妄图挑战俄罗斯主权。俄罗斯政策的实质是,它不惜用强硬的实际行动来表明它将停止退让,并强烈地宣示它的利益所在。如果前溯至2006年俄罗斯连续动用"能源武器"和经济制裁的手段打压独联体内"去俄罗斯化"倾向严重的国家,那么截止到目前,俄罗斯至少有三点基本利益要求已浮出了水面:(1)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俄罗斯不会轻易地退出这一地区;(2)不得破坏俄美战略平衡,这是俄罗斯国家安全和作为世界大国的基础;(3)不得干涉俄罗斯内政,俄罗斯的主权不可侵犯。这三点要求是俄罗斯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而一旦西方越过"红线"、触犯到俄罗斯的根本利益,俄罗斯将采取坚决对抗的措施,包括重新实?quot;欧洲人质政策"和重开军备竞赛,即便同西方的关系倒退至冷战年代也在所不惜。拉夫罗夫外长对此的解释是:"尽管俄罗斯奉行非对抗性外交政策,但对我们来说仍然存在'红线',即对我国国家安全或现存国际法律秩序造成的现实威胁。对此我们不可能无动于衷,不可能不将自己的立场坚持到底。" [13]

2. 挑战冷战后形成的对俄罗斯不公正的欧洲军事政治安排。

如果说上述行动还属于反应外交、守中带攻的话,那么,俄罗斯7月14日正式宣布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也包括8月17日恢复战略轰炸机值勤巡航),则带有主动出击的性质,属于攻势外交。

《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签署于1990年11月,1999年11月经过重大修改,再次签署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修改协议》。美国和它的18个伙伴国一直坚持,只有俄罗斯完全履行了所承诺的限制新型武器、限制未来武器装备的部署、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撤军的义务后,它们才会批准《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修改版。2002年初俄罗斯宣布,它已达到了条约对新型武器和未来武器装备部署的限定。7月,北约国家确认了这一事实,但仍坚持只有俄罗斯全部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撤军,它们才会批条约。这让俄罗斯怀疑到北约的真正意图只是要限制俄在欧洲的军力。

北约的持续东扩使俄罗斯认识到,北约一直把俄罗斯作为假想敌进行战略挤压和包围。而美国将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更令俄罗斯担心在它失去常规力量优势之后又将在战略力量方面处于劣势,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将面临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局面。这是俄罗斯无论如何都难以容忍的。正如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安全中心主任阿·阿尔巴托夫所指出的:"1997年北约开始一次性吸收了三个中欧国家。随后,北约东扩的经验已经运用于10个国家,现在又在讨论这种经验对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的适用性。这一切使莫斯科明白,必须事先和明确地做出反应。这个经验,加之在前苏联地区可能出现的北约新成员国境内部署反导防御基地的前景,导致俄罗斯更加消极地对待美国的反导防御计划。” [14]

俄罗斯《生意人报》记者瑟索耶夫在采访了俄罗斯外交部后写道:俄罗斯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有三层目的:第一,对西方的单方面行动做出反应,即强化对美国在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防御系统的反应,让西欧为俄美新一轮对抗不安(今后俄罗斯军队将出现在本国边境,而西欧无权对其进行核查)。第二,进一步解决另外四个具体的问题:(1)北约东扩导致北约大大超过了条约规定的装备数量限制;(2)美国还打算违背条约,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建立军事基地;(3)西方国家不履行尽快批准条约修改版的义务;(4)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至今不参加条约。第三,表示对冷战后在欧洲和世界形成的军事政治格局的不满。"莫斯科不满的不仅是西方拒绝批准条约修改版,实际上不满的还有15年来在欧洲和世界形成的整个军事政治格局,今天人们习惯把这个时期称为俄罗斯的衰落期。要是这样,今后莫斯科就可能重新考虑这个时期俄罗斯与西方签署的许多军事政治条约。俄罗斯暂停执行条约可能是这方面的第一步……" [15]

俄罗斯学者认为:"普京总统在慕尼黑的讲话成了欧洲政治和全球政治发展中的分水岭",它反映出,在经济稳定发展的情况下,俄罗斯致力于巩固自身国际地位和重新成为全球政治玩家;但是,尽管冷战已经结束15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精英却迟迟适应不了新的现实,仍试图用15年来惯用的游戏规则来限制俄罗斯;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对激进的方式刺激西方国家,改变它们遏制俄罗斯的政治和心理方针。 [16]

10月份普京表示有可能退出中短程导弹条约则是对西方的进一步紧逼,等于向美国人"下了最后通牒:华盛顿应同意考虑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否则莫斯科将打破冷战后形成的整个军事政治格局" [17]

不论是强烈地宣示自己利益要求,或是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俄罗斯这些行为都构成了对欧洲乃至世界现存的军事政治格局的重大挑战。而这些仅仅是俄罗斯外交攻势的开端。

(二)俄罗斯的战略目标

俄罗斯的真实意图并不是想使它与西方的关系朝着对抗和冷战的方向发展。尽管俄罗斯的力量有所恢复,但仍远不足以对抗整个西方世界;对当代俄罗斯领导人来说,以往冷战失败的惨痛教训依然记忆犹新;"能源武器"固然威力巨大,但却是一柄会导致两败俱伤的"双刃剑"。俄罗斯通过强硬外交反应只是显示它不怕对抗,但真实目的恰恰是要避免对抗,所以它同时又处处留有余地。例如:在美国部署欧洲反导系统问题上,俄罗斯尽管表示要以"欧洲人质政策"相对抗,但又提出种种合作共建反导系统的建议。又如:俄罗斯只是以"暂停执行"的方式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留有150天的生效期,就是表示这个问题是可以谈判的。

俄罗斯的意图何在呢?笔者以为,俄罗斯的战略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目标:推动新一轮谈判,促使西方承认俄罗斯的"合理"利益。作为第一步,迫使西方就冷战后欧洲军事政治安排问题同俄罗斯进行谈判,在谈判中争取改变目前对俄罗斯不利的格局和发展趋势,恢复军事政治平衡,并争取西方承认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quot;战略利益"。

第二层目标:促使西方在对俄关系上在合作与对抗之间、伙伴与敌人之间做出选择,以压促合。在对俄政策上美欧之间、"老欧洲"与"新欧洲"之间存在的分歧,为俄罗斯分化西方、分而治之提供了条件。对于美国来说,它需要在全球战略与对俄政策之间加以平衡;对于"老欧洲"来说,它需要在对俄能源合作或军事政治对立之间做出选择;对于"新欧洲"来说,它们需要在反俄民族情绪与国家发展实际利益之间进行取舍。

第三层目标:恢复俄罗斯作为欧洲传统大国的平等身份,抹去它身上的冷战失败者印记。拉夫罗夫外长指出:现在?quot;考虑不排除俄罗斯的大西洋主义的新定义"的时候了;"俄罗斯在保持欧洲和世界的政治平衡方面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已经有300年了。一旦我们放弃这种责任……就会给欧洲政局带来严重危害,将欧洲大陆引向灾难"。 [18] 如能实现恢复欧洲传统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俄罗斯就将从苏联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恢复过去几百年间它在欧洲曾有过的位置,这将是当代俄罗斯外交的历史性重大胜利。

或许在已经习惯了俄罗斯懦弱行为的人看来,这些目标似乎定得过高,甚至有些痴心妄想。其实却不尽然。对俄罗斯来讲,这些目标就算定得高,也值得一试,因为即使不能赢,也输不了什么。首先,西方长期推行挤压俄罗斯的政策,俄罗斯一再进行抵抗,即便西方不同意俄罗斯的利益要求,也不过是延续这种你压我抗的格局而已。其次,如果西方拒绝同俄罗斯谈判解决问题,俄罗斯便可以名正言顺地部署针对欧洲的导弹,增强其欧洲部分的军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俄罗斯的地位。同时,只要欧洲还依赖俄罗斯能源,双方还保持能源合作,俄罗斯外交就会有充分施展的余地,其外部环境就坏不到哪儿去。第三,时间上对俄罗斯有利。一旦美国尝到在伊拉克失败的种种恶果,就会增大对俄罗斯的战略需求,俄罗斯的外交局面就会为之而该观。基于这些理由,俄罗斯将会持续不断地展开外交攻势,借以改变目前对之不利的战略格局。

[1] 普京总统在慕尼黑安全政策问题会议上的讲话,www.Kremlin.ru。
[2]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Обзор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www.mid.ru。
[3] 谢·罗戈夫:《伊拉克战争之后:单极世界的崩溃》,〖俄〗《独立军事评论》周报2006年12月8日一期。
[4] 谢·拉夫罗夫:《俄罗斯的外交独立性是绝对的行为准则》,俄新社2007年1月19日电讯。
[5] 普里马科夫:《多极世界出现在地平线上》,〖俄〗《独立报》1996年10月22日。
[6] 谢·拉夫罗夫:《俄罗斯的外交独立性是绝对的行为准则》,俄新社2007年1月19日电讯。
[7]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Обзор внешней полити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www.mid.ru。
[8] 〖俄〗弗·沃罗比约夫:《治疗恐俄症》,〖俄〗《俄罗斯报》2007年11月9日。
[9] 〖俄〗安·费奥多罗夫:《全球渗透战略》,〖俄〗《独立报》2007年10月31日。
[10] 谢·拉夫罗夫:《俄罗斯的外交独立性是绝对的行为准则》,俄新社2007年1月19日电讯。
[11] 谢·拉夫罗夫:《全球政治需要开放和民主》,〖俄〗《消息报》2007年4月24日。
[12] 普京总统答八国集团成员国记者问:《当然,我是纯粹而地道的民主派》,〖俄〗《生意人报》2007年6月4日。
[13] 谢·拉夫罗夫2007年9月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www.mid.ru。
[14] 阿·阿尔巴托夫:《第五次反导危机》,〖俄〗《独立军事评论》2007年11月2日一期。
[15] 根纳季·瑟索耶夫:《缓期执行的命令--俄罗斯暂停执行欧洲常规力量条约》,〖俄〗《生意人报》2007年7月16日。
[16] 参见:安·费奥多罗夫《全球渗透战略》,〖俄〗《独立报》2007年10月31日;弗·沃罗比约夫《治疗恐俄症》,〖俄〗《俄罗斯报》2007年11月9日。
[17] 〖俄〗亚·加布耶夫:《反导进攻--普京建议美国暂停部署反导条约》,〖俄〗《生意人报》2007年10月13日。
[18] 谢·拉夫罗夫2007年9月3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www.mid.ru。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