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ZT:[万点金麟] 国家战略:中国崛起之全球战略考量 (四)

(2008-10-25 22:45:59) 下一个
东南亚篇

  亚洲的东南,中国的南部,有一个包括了十一个国家的地区,被称之为东南亚。这个地区有着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个地区的十一个国家分别是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东帝汶。东南亚的几个大一点的国家都还有一定的实力,而有一定的实力的国家多了就会造成外交上的相对复杂。因此,处理东南亚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想要处理也必须要投入一定的实力。对于要投入实力的地方我们当然也就要有一定的重视。

  其实中国自古就和东南亚有不少联系。不过当时的联系还仅仅的一种纯粹联系,而谈不上关系。不过到了后来,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中国建立了藩属关系,这才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其的关系。可是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并没有依靠自己地缘政治上的优势来彻底控制东南亚国家(当然,当时还没有地缘政治这个概念),而是让以法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抢得先机。于是,东南亚成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东南亚也成为了战场,一度大半个东南亚都落到了日本的手中。中国军队也应盟国的要求派出了精锐部队参加东南亚的反法西斯战争。可以说,中国军队对于在东南亚和日本法西斯军队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后,中国开始了内战,对东南亚事务就没有过多关心。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世界上的殖民地独立运动已经风起云涌。而中国作为一个想当有正义感的大国当然对于东南亚民族独立的要求给予大力支持。不论是在越南对法国殖民者的斗争中还是对美国人的斗争中,中国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可是,在取得国家独立和完全同意之后,越南人在苏联的支持下体现出一种疯狂的挑衅倾向。于是,中国和越南之间也爆发了战争,虽然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但却造成了双方之间长期的不信任。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和东盟四个国家在南沙问题上出现了纠纷。于是,双方之间在经贸合作日益加深的同时却都怀有浓重的不信任感。一系列的问题,造就了现在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关系的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东盟这个地区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首先,东盟和中国陆地接壤,这就意味着保障东盟不被外国势力控制是我们的底线了。我们绝对不能在我们国家的任何方向给区外大国从陆地上威胁我们国家的机会。而现在看来,东盟国家中除了越南能给我国在陆地上造成一定的麻烦之外,没有什么别的国家可以给我们在陆地上玩游戏。所以,对于越南我们有足够的重视,相信越南在有79年的创痛之后是不会贸然寻求和我国在陆地上交手的。东盟也不仅仅就是我们防御的屏障,更是我国攻势政策的出发点。由于印度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我们不得不做好对于印度的防范。而对于印度防范主要是采用围堵战略。在这其中,位于东南亚最西部的缅甸无疑是我国这一战略的重要支柱。有了缅甸的存在,可以大大牵制印度的力量,而使我国获得足够的弹性来处理印度问题。哪怕真的和印度交手了,缅甸也是我国一个好的前进基地了。这是从陆缘政治上看的。从海缘政治上来看,东盟对我国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大多数进出口贸易额都是从还上航道上创造。因此,我们要必要保持我国海洋通路的畅通。而我们经马六甲海峡往西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航道。中国出口的大量产品和进口的很多重要战略资源都要从那经过。如果能搞好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我国的海缘政治就是很成功的。毕竟,我们国家不可能把海军派到每一寸海洋去,能多一片相对祥和的海洋对我们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毕竟,虽然现在看来东南亚国家的海军力量不是很强大,但是一旦和东南亚国家处于战争状态,那么我们要想消灭其海军也是不简单的,即使能够消灭,一段时间的海洋阻塞最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很大影响的。某种角度上来讲,东盟也是我国防止印度海军势力向东延伸的缓冲地带。印度现在的野心是很大的,我个人认为,单单一个印度洋已经不足以满足印度人的野心。那么,印度海军向东延伸的第一个阻碍力量便是东盟国家的海军。因此,要更大程度上让东盟国家的海军成为我国的助力而非阻力。

  当然,从整体上我们是要这么看问题,但在外交中,我们对东盟国家就应该区别对待了。毕竟,国家之间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肯定也会有不同的对策出现。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我们必须最注意的一个。他之所以这么重要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海是中国海上的一个重要通路。而越南恰恰可以说是南海的一条边了。可以说,我们的南海航线几乎都在越南海空军的作战半径之内,就更不用说如果有区外大国的支持的情况或者区外大国直接和越南联盟与我作战的情况了。也就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越南至少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是对我国南海航道威胁最大的国家了。而越南直到今天仍然在和我国就南沙群岛问题争执不下。南沙是中国的这个在我们眼里是没有争议的。但是为了利益,越南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所以他在国内做的宣传工作也是很多的。我们要警惕,因为当这个概念在越南人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话,那就上升为一个主权问题。一个国家在主权问题上投入的决心和力量要远远大于其在利益上的投入。因此,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甚至可以说连越南都比不上,大多是一些关心国家大事的人知道南沙问题的复杂性,很多人只觉得一个小小的越南,还不是一两下子就搞定了,可能更有人连这个问题都不知道吧。撤远了,由于越南还和中国发生过大的冲突,加上刚刚这个原因,越南应该可以说是威胁我国意图最强的国家。从国家实力上来说,越南也许确实不是东南亚国家中最强的。可是,我们要看到,意志加上地理位置的作用可以显示出越南是对我国威胁能力最大的国家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威胁意志和能力的结合,中国对与越南就更需要足够的重视。虽然越南是永远不可能单独从整体上威胁中国的,但是他却可以牵制中国的力量,使中国在主要方向的投入减少。要知道,由于南方也是中国的重要利益所在,因此从常规意义上来说,中国也应该在南方保持压倒性力量。可中国的现实就是力量不足。那么,采用外交运作就显得重要了。我们首先要体现出对越南的打捧结合。打是从实力逻辑上来打,就是让越南看到,即使越南和区外大国联合起来,中国哪怕不能打败区外大国也可以从整体上摧毁越南的实力体系。所谓的捧就是让越南觉得中国是重视他的,让他有一定的满足感存在。这个满足感对任何国家都是很重要的。有了满足感的国家会相对理智。越南的理智从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是有帮助的。这就是当年美国对中国拥有核武器没有太大的反对是一样的道理。有了核武器的中国有了一定的满足感,就会相应地理智一些。理智后的中国反而更加利于美国的实力运作。越南和中国也是一种相似的逻辑。

  当然,我们让越南有满足感是以不损害我国的利益为前提的。一切都要向利益看,我们绝对不要赔本买吆喝。所谓的满足感可以通过承认越南东南亚地区大国的地位,在国际上更多给越南一点面子。同时,我们要保持对越南的战略威慑,如果越南人在某些问题上过分了,我们就狠狠地踢他一下,让他知道自己是越南,不是什么超级大国。其实,越南人的民族主义没有能够压倒利益。想当年越南人依附于前苏联时就没有怎么体现出民族主义情绪来。关键还是要有压倒性的实力!可是实力分配方向太多,相对实力不足,我们也只有靠一些阴谋了。办法终究比困难要多,以我中华之天威,合理运用自身实力搞顶越南难度不是很大。南沙从长远看来越南是一点希望也没有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加坡对我国也很重要。首先,新加坡是去年全世界吞吐量对大的港口,比我们的上海还要多一点,也已经超过了荷南的鹿特丹。仅仅从这一点上看,新加坡就很重要了。而新加坡本身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可以说是现在我国力量还没有足够辐射的地区。因此,采用的政策就缺少了相应的军事能力作为支撑。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策就要更为精妙,才能获得我们在战场上所不能获得的东西。一个重要的办法――克拉克地峡运河方案就是高悬在新加坡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我们完全可以以克拉克地峡运河方案要挟新加坡方面,要知道,只要克拉克地峡运河方案顺利实施的话,新加坡原则上将永远失去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地位。这对于新加坡来说无疑就是决定性的筹码,也是我们最拿得出手的筹码。也许我们不会真这么去干,但又有谁知道呢。新加坡如果不识时务的话那有什么后果就很难预测了。

  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我们手上的这个大大的筹码,获得足够的利益。而且新加坡的经济并不是建立在足够的实物经济的基础上的,由此我们可以想到的是,我们的军事力量虽然覆盖不料新加坡,但是只要让新加坡变得不安全,我想新加坡的衰落也就指日可待了。 反正可以说,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对新加坡做什么,但是我们间接影响新加坡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所说的不能直接对新加坡怎么样也只是指以我国现有的对外政策来看,毕竟,我们的远程打击力量还是可以打到新加坡去的。同时,我们也还可以从民族感情上来影响新加坡,毕竟,我们中华民族的儿女在内心的深处都潜藏着对这个民族强大的渴望。我们民族文化的延续造就了人们的这种潜藏心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宿命。相信有一天,同文同种会让我们和新加坡人的关系变得更好,当然,实力在其中也起着不小的作用。没有实力哪能成事呢。 

  对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两个国家,中国采取的政策从原则上来说应该是大同小异的。这两个国家都在马六甲问题上很重要,而且还不像新加坡那么脆弱。当然,他们也不是很坚强的那种。因此,我们的策略更多的是怀柔,给予利益。其实,中国现在和马来西亚的关系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建立了一些军品往来更说明了双方关系在稳步提升。和印度尼西亚,我们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的排华问题上。这中情况下,我们加强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贸往来,这样就可以有足够的经济利益来牵制印度尼西亚。可以看出来,印度尼西亚以后很可能成为东盟的核心国家,因为其国家无论是人口还是现有经济实力以及发展潜力在东南亚国家里面都是相对比较优秀的。当然,我们要牵制他还有其他办法,比如东帝汶问题我们就曾经借用了,现在还有亚奇。哈哈,谁叫印度尼西亚自己这么乱呢。像这些问题我们不用投入太多,产出就已经很大了,是一个很值得研究一下的方向。美国当年还不是支持了阿富汗反苏武装,我们也不要太限制自己了。

  关于老挝、泰国和柬埔寨我们应该采取类似的政策。这三个国家现在和我国的关系都还是不错的。我们应该继续这种状态,并采取适当的政策加强和这些国家的经济交往,更大程度上获得对这些国家在经济交往上的不对称优势。这样的优势是很有作用的。从一个方面上来说,经济往来对我们自己也是有足够的好处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外交战略上的经济筹码的加大无疑带来了金钱很难衡量的利益。当然,对于这三个国家我们的对待方式也有区别。这是根据其相对于我国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国家实力来决定的。很显然,泰国是一个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国家,我们应该很好地处理泰国问题。甚至可以依靠克拉克地峡运河方案在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大玩三角政治,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而且,泰国对于我国以后在战争年代的某些情况下由海洋转向陆地的石油供应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泰国的深水良港可以让我国的VLCC有足够的停泊设施。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地以态度的陆地为基础,完成某些时期的过渡性石油运输方案。而老挝和柬埔寨在我们防备越南的过程中也有不小的积极利益。

  关于菲律宾,我们虽然和他有冲突,但却不必要把他看的太重要,一是他没有什么实力,而是他的地理位置和中国也比较近,我想他也没有那么大胆量。而文莱同样也由于自身的实力限制,所以不被看好。当然,我们和他们之间关于南沙的争执我们是不能有任何让步的。

  缅甸,的确很重要,和中国现在类似准结盟。的确,缅甸很大程度上需要中国的支撑。而缅甸也是中国在国际关系中运用的一个重要的棋子。其一个重要作用便是应对印度向东扩张的最前沿。仅仅就此一点来说,我们也应该有足够的重视。毕竟,缅甸的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我们以后可能会更需要这个国家 特别是在打破美国对于我国的海上全面封锁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已有的中缅公路加上那运输能力足够的中缅铁路,其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都是很大的。要知道,交通铁别是铁路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国家战略取向。而我国的国家战略取向自然也就不会例外了。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中国应该加大对东盟各国的经济控制,努力使之变成我国经济版图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经济上的诱惑在大多数情况下看来是无可抗拒的。而对于东盟那些相对小一点的国家来说,这些经济上的利益就更加具备决定性作用了。可以说,人民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的通行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东盟变成中国的墨西哥。这样,我们的南边才会和美国的南边一样安全。经济的控制是最轻松又最稳固的,是无法抗拒的的力量。只要我们学会了合理利用这无可抗拒的力量,我们的外交将更为科学有效。当然,在经济力量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之前,我们要大玩三角政治,不要让东南亚国家抱成团,而是分而制之。这就要求我们让一些国家和另一个些国家产生对中国的不同态度。而我们给他们的利益也不一样,他们之间的矛盾会自然而然产生的。毕竟,在利益面前,谁也不是圣人。

 

  中亚篇

  中亚地处中国西面,是中国安全的一个重要关注方向。中亚在此处个人把其范围设定在六个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事实上,中亚自古和中国就有很密切的关系。曾经的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在古代的第一条影响比较大的对外交流通道的存在就和中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时,中亚就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而且中亚在有些时间里还是中国的势力范围。大唐帝国就曾经因为中亚的利益而和阿拉伯帝国在中亚进行了一场战争。有些中国人甚至这样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只要控制了中亚就强大。

  也许这个观点和历史是有一定的重叠,但是也并不全面。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关系并不正确。并不是因为中国控制了中亚中国才强大的,而是因为我们强大了才能控制中亚。我们国家的实力中心在版图靠东的地方,能够控制到中亚的话那当然也就是对当时实力的一种有效表现了。可以说,在那个海洋时代还没有出现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实力的对外渗透由于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所以真正可能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中呀地区。

  不管在古代,中国的势力范围是不是到了中亚,中国都没有拥有对中亚的完全控制。在那个交通条件还很落后的时代中,想要在离自己都城那么远的地方实现对一块辽阔土地的绝对控制这也是不现实的。因而,中亚地区的数度失守也是能够理解的。实力决定了一切,中国当时的实力的确不足以对中亚形成绝对控制。

  今天,中亚对于我国的意义相对于以前大得多。可以这样来看。首先,中亚地区和我国有了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这和以前相比是一个大大的不同。的确,边界的交通有利于我国加强和中亚国家的联系,但同时,便捷的交通意味着别的国家的势力渗入中亚地区后将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更为严峻的挑战。不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战争,后勤都是战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现代战争对于后勤保障的需求更是相对以前要远远超出。因此,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战争打的是后勤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后勤对于战争的重要性。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显然也就是一条好的后勤补给线。而与之相对的我国西部地区的驻军和战争保障能力都显得相对不足。

  当然,这些问题都在随着我国总体实力的上升而在不断的改进中。可是我们的改进速度还是不足的,因此我们要对所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毕竟,战争不是按照我们国家的计划来进行。我们必须要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可以看到,仅仅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中亚的意义都已经不言而喻。可是,中亚对于我们来说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此。中亚对于我国来说经济上的利益也不小。中亚各个国家和我国的距离很短,贸易成本相对比较低。而双方之间的经济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这样看,双方之间在经济上的合作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这些合作空间一旦开发出来。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兴大国,我国需要的很多资源都是中亚地区相对富有的资源。

  如石油天然气,这就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崛起过程中重点考虑的资源。二十一世纪实际上有成为一个资源枯竭世纪的征兆,中亚因能源而在我国外交中更显风采。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就是,由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实力迅速上升,在自己的封闭体系内已经不能无限制发挥。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到把我国的实力导向国外。因为实力在封闭体系内的无限膨胀最终可能导致的是整个实力体系的崩溃。

  首先我们来看看面上的问题,也是现阶段的一个大问题,石油问题。可以这样看,中亚石油以后将可能变成我国最安全的石油来源,是我国可以有效控制的一个石油来源。石油的安全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我国海军力量暂时无法有效保障我国海上石油航道的安全之前,从陆地到达中国的石油显然是一个有效缓解海军力量不足但石油消耗巨大的手段。从俄罗斯来的石油可能就相对没有这么安全了。毕竟,俄罗斯和我们有合作但也有竞争,而且可以想象得到的是,俄罗斯自身对石油的消耗量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并不能指望俄罗斯,那是不安全的。而中亚国家是处于我国有效的战略威慑之下。因此,其安全系数要大的多。

  同时,我们不仅仅可以直接获得中亚国家的石油,而且来自伊朗等国家的石油也可以通过中亚国家顺利流到中国。这样的话,我们至少可以有效保障战争年代石油的比较有效的供应,不至于使整个国家军事机器陷于瘫痪。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亚国家的石油储量并不是很多。他并不是解决我国石油问题的根本因素,因而在对中亚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致意到,我们应该是主导,而不能让中亚国家凭借那么一点点石油就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当然,我们在一系列问题上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哈萨克斯坦,毕竟,他可以算是中亚地区的老大了吧。我们是要走自己的路,而不跟着别人走路。这个路怎么走还得看我们的战略运作。

  至于经济上的合作,我们也应该就是建立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要知道,是他们依靠中国经济实现发展而非中国依靠他们实现经济发展。当然,这其中中国和他们之间的合作自然对双方都有好处,但从比例上就看就很不一样了。我们起的作用要大的多。因此,我们占主导地位是应该的,也是没有什么争议的。经济作为二十一世纪一种文明的“侵略手段”存在,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把中亚并入我国的军事版图,因为那个地方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是中美俄三大国实力流的一个交汇点。因此,在我国未取得绝对优势之前,即使实现了军事存在,对于现实问题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帮助,可以预见,实现了中亚的军事存在之后我们也不能很快就把自己的力量从陆路进军西亚。实际上,短期内由于中亚的交通条件因素,我们几乎不可能指望我们能从陆路实现进军西亚的策略。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问题。现在有报道称,吉尔吉斯斯坦邀请中国和俄罗斯以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名义进驻吉国。那么,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用一定篇幅来论述一下。

  入驻吉国,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究竟要不要入,我们可以讨论,但却不能决定。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如果驻军吉国的确将给我国带来一定的好处。首先,我们实现了在吉国的军事存在。这个军事存在的实现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强制色彩。因为我们是受到邀请,而在受到邀请之前我国没有任何此方面的暗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驻军吉国一旦实现对我国的国家战略是有一定的好处的。我们将为以后的行动增添一种可能,这本身又是一个间接的威慑。不论我们在驻军吉国后是否有对其他国家有此意向,但不可避免别的国家将考虑此种可能性,以增加我国在一些外交问题上的筹码。而且,以后我们如果有意实现在外国驻军,也将受到小得多的阻力。而中亚地区本来就是我国外交的重点之一。

  如果我国能够在中亚实现驻军,肯定有助于稳定中亚局势,同时对我国的一个战略大后方也是起了不小的安定作用。中亚大安定对于我国的意义不言而喻。本国周边地区的动乱显然是不利于我国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安定环境的出现的。另外,驻军还可以更有效实现对于中亚石油的控制。如果我们能够在中亚地区有效排挤掉美国势力,并对俄罗斯势力实现压制,则我国的中亚战略就显得相当有效。可是,事实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还比较雄厚,毕竟,这儿没有受到类似北约在西面给予俄罗斯那么大的压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美国政府进军中亚的决心。要看到的是,美国此次进入阿富汗是共和党的政策。作为两党政治,首先是国家利益,其次是政党利益。可有些时候,政党会把本党利益和国家利益看成是一体的。所以,共和党政府如果继续执政,我们可以预见到其在中亚继续渗透的决心和力量。

  当然,我们也不是怕美国和俄罗斯,而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此时,我国若是进驻中亚,实际利益仍然有限。而且很可能把中亚的地缘政治角逐从相对比较稳定的中亚――美国――俄罗斯这样的三角变成变数相对较大的四角关系。最终将可能导致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要知道,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联盟的建立是历史给予中国人的机会,至少现在看来,和俄罗斯的准盟友关系仍然是我国在国际较量中牵制美国的一张有效的牌。即使美国的力量深入中亚,对我国仍然不能构成大的威胁。还是一样的原因,中亚的交通条件并不足以支撑区外大国进行大规模战争。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美国人在我国周边地区的驻军有可能对美国的战争意图形成巨大的钳制。

  大家可以看到,当美国人喊着要对朝鲜核问题进行深究的时候,他首先做出的决策便是三八线附近的美军南撤。意图很明显,要离开朝鲜军队的强大火力的直接打击范围,这样才有利于发扬美军远程打击能力的优势。而相对于朝鲜军队,中国军队的远程打击火力的强度和打击距离都要远远超出。因此,美国人在我国周边地区的驻军在战争状态下将有可能成为我远程打击力量的活靶子。要知道,在中国的周边地区,美国人要想实现绝对制空权,难度是很大的。因此,我远程打击火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可以把那些驻扎在中国周边地区的美军作为我国战略运作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实现对美军打“美军”牌。日本人不是以前发明了以华制华吗?虽然日本人不能成功,但以我中华文明之积淀,实现此战略意图的难度并不是很大。

  同时,我们暂时不进驻中亚可以让美俄矛盾激化,最终实现对自身的待价而估。这种待价而估的策略对于提升自身在国际关系中的相对实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这对于掩盖中俄矛盾也有好处。共同的威胁是有利于团结的。俄罗斯在可预见的未来对我国的直接威胁并不是很大,在北极熊的伤口还没有舔噬好的情况下,他是不会急于向中国龙发起挑战的。当然,远期双方在中亚的竞争又显得不可避免,但那就是后话了。至少现在看来,俄罗斯对于中亚石油的态度至少还没有到反对中国获得的地步。如果他真要这样做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相信大家还记得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也要三次才出山,这就是一种待价而估的典型。我们中国就这么好请?这在以后也是一种软实力方面的压力吧。因此,慎重全面进行评估是我在这个问题上的总体看法。至于究竟进不进驻,那是国家领导人从战略全局和我国今后的政策上来考虑的,个人就不好妄自揣测了。我的意见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内容也就基本清晰了。这段论述的一些地方实际上就是请君入瓮的策略。

  对于中亚地区,我们同时还要把握住一个度的问题。虽然我们和俄罗斯主要是合作,但合作中也有竞争。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较量几乎难以避免,我们也必须早做准备。现阶段,我的主张是让美国和俄罗斯首先在中亚大斗。但我们也必须与中亚各国建立相对良好的关系,以期日后进军中亚的难度不是很大。毕竟,一个国家的战略规划要有一定的远见。只要我们能够控制住巴基斯坦和伊朗,那么中亚地区的问题就不会很大。

  当然,我国地缘政治的一个最大突破口应该就选择在中亚。那是各方力量相对最为薄弱的地区。我们虽然在二十一世纪必须在海洋上获得一席之地,但很难全面压倒美国的海权。因此,我们向东太平洋方向发展的阻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而陆地又是我国的优势所在。并且,中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中亚经济的发展,以后当然会在交通条件上变得更好。而中国国力的上升又将支撑中国以中亚为基地实现对西亚的军事存在。本身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又使中国在西亚实现军事的存在欲望大大加强。所谓利益是前进的动力,而理想就更能激励人前进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以下一段话,抛开其它因素来看,其核心观点可以说切中了人类的本质――

  “人们不肯为事业而死,但却肯为理想而死。要生存的人却必须要战斗。在这个世界上,凡是不想战斗的人也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法律即为永远的斗争。为了恢复日尔曼的权力,你们不应询问:“我们怎样的制造武器?”而应询问:“我们怎样的培养一种精神,使这个民族能够负起武器来?”

                        ――――――――阿道夫.希特勒

  ――对,正是这样,我们的民族可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这个理想而献身。我们可以为理想付出一切。利益的驱使则使我们的这个意愿变得更为坚强。中亚的突破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当然我们要冷静,但当我们需要激情的时候,大家就应该拿出激情来。中亚也是国家战略系列有关周边陆地接壤国家的最后一个从政区上论述的。

 

  西亚北非篇

  西亚和北非,这是一个亚洲和非洲交界地带。
  这个地方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恐怕要算石油了。那黑色的血液在我们看来几乎是用之不竭的。石油给西亚和北非国家带来了财富,同时也带了副产品――战争。

  自古以来,战争更多是为了利益。而石油在现代工业和信息化社会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地位。在人类尚未寻找到替代性能源的情况下,石油作为最重要的能源存在着。如果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失去石油供应,那么一个工业化国家就将陷入瘫痪的状态。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大国,其石油消耗两的增长速度并不比经济迟缓。继1993年我国成为纯石油进口国之后,2003年,我国又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也就是说,中国对石油的依赖已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刻。可是,当我们放眼世界,真正从储量和产量上都能满足中国的就只有西亚和北非。

  可以看到,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尼日利亚抑或委内瑞拉,他们的石油储量和产量都无法满足中国的要求。而且这些国家本身对我们来说安全系数也不是很大,容易出现断奶。真正可以说相对比较稳定的石油来源可能就是西亚和北非了。世界上超过了百分六十的石油埋藏于中东的地下。如此集中的石油无疑就成为了大国战略的着眼点。这是一个可以集中投入力量的地方,也是国际关系最为错综复杂的地区之一。复杂本身意味着机会,同时也意味着挑战。

  当然,此一地区的重要性意味着我国除了直面挑战之外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国家战略为利益而服务。当利益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国家战略就无法回避之。但是,首先我们必须对这个地方有一个相对直观的了解。这个地区大部分人口是阿拉伯人伊斯兰人口。当然,还有两个国家相对比较另类,一个是以色列,他是犹太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另一个是伊朗,他是波斯人的后裔建立的国家。而本地区其他国家则就再没有什么例外的了。当然,此地区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石油上,也体现在地理位置上。作为未来世界三大力量的一个重要交汇点,自然也是缓冲地带。

  谁能占据更大的优势自然也就能在未来世界权力的争夺中争取到更多的主动权。同时,苏伊士运河作为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水道之一,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更甚至可以说是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水道对于任何海洋国家,更对于任何想要获得足够海洋利益的国家都是一个不小的诱惑。另外,我们在那个地区还可以看到庞大的经济利益。由于现在该地区的很多国家的经济是以石油为支撑,国内工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但他们却并不缺钱。因此,我国的产品应该能在那些地方获得一席之地。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美国现在在该地区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当然, 随着我国力量的上升,美国人的优势也不是永久性保持的。待到我们对中亚地区实现牢固的军事存在之后,我们的目标肯定就是要以中亚为一个基地,进军西亚。同时,我们要看到,我们并不是孤军奋战。从世界大趋势来看,不论是俄罗斯还是欧洲又或者印度以及日本都不希望中东地区的石油被美国一个国家所控制。

  因此,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可以建立统一战线,为着共同的利益而抗争。要知道,只要中东地区不被一个国家所控制,我们获得石油的安全度就会相对比较高。而对中亚的控制则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不太强的海军与庞大的石油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我国想要单独控制中东可能性也不是很大。等到我国有那个力量的时候,估计中东的石油已经没有什么剩下的了。单独控制中东也是危险的,那意味着给了别的强国一个共同的对手,促使他们在地缘政治中共同排挤中国。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的国家利益。

  个人认为,我们以后应该要在中东地区实现足够的军事存在。没有足够的军事存在的国家的发言权就会相对弱得多。这个军事存在不仅仅是间接威慑,还要有直接威胁力量。这个直接威慑力量主要体现在驻军上。我们国家可以和该地区的友好国家协商在一个或者几个合适的地点建立军事基地,当然,主要是海空军事基地。这样不仅仅可以起到对我国作战力量延伸的效果,其本身对于敢于挑战我国石油利益和地缘政治政治利益的国也是一个有效的吓阻力量。当然,对于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国家,我们也要有所侧重,选择重点的突破口。

  沙特阿拉伯就是我国的一个重点突破口。沙特阿拉伯作为世界上石油储藏量最大,同时也能够提供最大石油产量的国家,其战略价值肯定是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可以看到,现在的沙特阿拉伯在名义上还是被美国控制,可是这样的控制也并不牢固。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双方之间的不信任感急剧上升。现在这种美沙关系可以说是相当微妙。美国对沙特阿拉伯的信任大大下降了的情况下,沙特阿拉伯自然也会加强对美国的警觉。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求同美国以外的世界大国打交道,建立良好的关系,来实现三角关系的微妙平衡。中国现在和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也是不错的。出口中程弹道导弹给沙特阿拉伯就是一个明显的体现。

  中程弹道导弹在中东地区绝对可以称得上一种战略性武器了。因此,我们合理利用沙特阿拉伯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也不要在沙特阿拉伯占据绝对主导。那将威胁到美国的核心利益。不要小看了美国人为了核心利益而进行战争的决心和力量。当然,其实沙特阿拉伯的选择也不多。要牵制美国就需要一定的力量。俄罗斯显然是力不从心,日本也是鞭长莫及,欧洲则是有心无力,印度则是远不能及。只有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一定程度上在沙特阿拉伯乃至中东地区和美国一定程度上抗衡。值得注意的还是那个问题,我们要的是平衡点,而不是压倒优势,这是很重要的。咄咄逼人的外交并非一个成熟大国的表现。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的另一个西亚地区的国家是伊朗。事实上,其对于中国的意义甚至要大于沙特阿拉伯。从地理位置上看,伊朗和我国的准盟友巴基斯坦接壤,也就是说是我国最强大的陆上力量可以到达的地方。因此,我们的地缘政治也就更为行之有效。从现在的国际关系来看,显然我们也可以认为,我们和伊朗发展关系是最为可行的。要看到,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在一定时间内修复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双方倒是因为伊朗的核计划有点剑拔弩张的感觉。因此,伊朗对于美国的现实战争威胁做出反应的方法便是倒向能够对伊朗进行有力支援的大国。

  这个大国显然不可能出自欧洲,这并不现实,松散的欧洲没有力量在接近远东的地方形成什么有效的军事和外交攻防体系,保障伊朗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欧洲也没有那个意愿因为这个问题再次和美国产生矛盾。同样的道理,印度、日本的力量也不可能给伊朗决定性的帮助。而俄罗斯没有想在伊朗问题过早和美国较量的倾向。毕竟,俄罗斯人的实力能好好控制中亚就不错了。特别是现在,俄罗斯与伊朗在里海问题上也有分歧,所以关系并不是很看好。因此,有能力且有意愿对伊朗进行帮助的国家就是中国了。而伊朗作为欧佩克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其石油的可供应量是相当可观的。而且伊朗的已探明石油储藏量和潜在石油储藏量都是全世界靠前的。

  从这点上来看,我们给予伊朗支持的利益是很大的。牢牢控制住伊朗,我们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开我国比较薄弱的海洋环节,直接从陆地上获得石油。虽然成本比较高,但毕竟国家安全的战略收益不是短视的数字曲线可以概括得了的。从控制伊朗之后的情形来看,肯定对我国以后的中东地区的运作有相当好处。因为我们可以实现对伊朗的决定控制。这种控制使我国军事存在大大延伸。直接可以对抗到美国占领下的伊拉克。我们可以预见到,即使美军撤除伊拉克,伊拉克政权极大的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亲美。

  因此,我们就可以以伊朗为一个前进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制衡美国中东力量。
  不要小看了伊朗,伊朗自身的战争潜力也是很强的,毕竟他本身就是中东地区的一个大国。把伊朗的力量转化为我国军事力量的一种延伸,那么对美国军事力量的牵制作用将大大提升,而伊朗本身的安全系数也将大大升高。同时,我们还看到的是一个有着中国――巴基斯坦――中国的轴心,可以有效将我国的中亚战略和南亚战略盘活,获得更大的战略活动空间。同时,由于伊朗特殊的地理位置,其不仅仅可以帮助我国获得石油,甚至可能在战争时期阻止我们的对手获得石油。霍尔木兹海峡即使不能控制也能作到行之有效的封锁吧。

  正所谓中国不能得到的我们也要努力让美国不能得到。
  要知道,波斯湾或者阿曼湾乃至阿拉伯海北部都不怎么适合航空母舰作战而更适合潜艇作战。我们掌握不了制海权的情况下应该至少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制止美国充分利用海洋。总之,对于伊朗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虽然伊朗从整体战略价值上来看不如沙特阿拉伯,但是却由于其特殊的条件,其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要远远大于沙特阿拉伯,并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大国方略进行的基石。

  对于现在还在美国控制中的伊拉克我们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力量从军事上对美国进行排挤。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在联合国中席位去影响美国在伊拉克的部署。至少也要一定程度让美军在将来不能明目张胆在伊拉克军事存在。这样,由于我们在伊朗方向的压力,而美国力量又显得薄弱了,伊拉克就必须为自己的前途考虑。现在,伊拉克能进行的外交就是石油外交,而我们需要的也就是伊拉克的石油。我们本身并不指望伊拉克还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更大的帮助。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有一天,伊拉克的反美武装能够打得更好的话,那么给美国人的印象就是第二个越南了。这样可以牵制美军的兵力,虽然对我国的中东战略有一定的制肘,但却可以大大减轻我国在其他方向的战略压力。而动乱的伊拉克不本身肯定是不适应做前进基地,这样实际上又从另一个角度上缓解了我们在伊朗方向受到的压力。

  关于西亚地区,还有一个阿拉伯国家也有一定的重要性。这个国家就是叙利亚。叙利亚本身具备了一定的军事实力,而且对黎巴嫩也有一定的控制力。要看到的是,在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垮台之后,叙利亚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必然会相对上升。由于叙利亚这个国家没有什么石油,所以其更需要一定的领袖地位来保障自己在别的阿拉伯国家面前的地位,以求在问题上也获得一定的发言权。而从现实状况来看,叙利亚本身如果依附美国的话是不可能获得地区大国的地位的。美国人更看中的是石油。而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又日减。和中国一定程度上合作就成为了叙利亚的不二选择。当然,由于叙利亚离我们的距离因素,也不能指望他们就完全不看美国的脸色。国家本来就是以利益为前提,叙利亚是借中国实现其相对地位的提升,而非与美国的全力对抗。只要我们认清了这一点,在叙利亚问题上该怎么办也就清晰了。

  西亚地区还存在着一个重要国家和他带来的重要问题。这就是以色列和巴以问题。巴以问题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中东战争都打了五次了。这个死结始终还是没有解开。问题拖了五十多年还没有解决很大长度上和美国的偏袒是分不开的。那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干什么呢?虽然我们国家在国际上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同情巴勒斯坦人民的遭遇。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政府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巴勒斯坦人民谋利益。从现在看来,美国实际上在骑墙,他虽然对以色列有偏袒,但也在用经济援助来安抚阿拉伯国家。那我们中国应该怎么样呢?大家应该还记得,我是支持构建三角关系的。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同样还是持有这种看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能?支持以色列?支持阿拉伯国家?不不,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采取和美国相近的立场。

  但注意,相近绝对不是相同。我们在这些问题上,不论是情况怎么样,我们比美国都稍稍偏向理论上正义性更高的一方。这样,在不得罪一方的情况下也获得了另一方的好感。这种不作为的做法也是对美国的牵制。呵呵,或许也可以叫战略妥协吧。不论怎样,只要有利益就是最重要的。因为毕竟以色列的作为一向比较过分一点,因此我们只要不是很明确谴责他或者有其他过激的外交举动就很给他面子了。想来他能够多次违背美国的意思向中国出售一些先进的技术与武器就是对中国的行动的一种回报了。本身给予以色列太大的压力就是不明智的,要知道,以色列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哦。

  现在该说说北非的国家了。在这之中,以埃及的作用最为突出,也拥有最高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埃及到现在还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因此,其政治地位在阿拉伯世界里就显得很突出了。可以说,这个地位在较短的时间里还不会有国际可以替代的。要知道,苏伊士运河可是埃及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方面的大筹码了。有了苏伊士运河对于埃及带来的好处可以说是不言而喻了。经济上看,苏伊士运河对于世界上的任何大国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经济大国就应该是贸易大国,而苏伊士运河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水道,其对于贸易方面无疑是相当重要的。这样来说,很多国家的经济和苏伊士运河息息相关。

  而正是因为这,提高了埃及的政治地位,各个大国均为了自己海上生命线的畅通而不惜以各种手段搞好同埃及的关系。而苏伊士运河从战争角度上来说更是拥有无可比拟的价值。那是一条战略水道,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苏伊士运河战争就证明了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埃及的外交价值是绝对不低。同样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虽然埃及一定程度上要看美国的脸色,但也会寻找区外大国的支持。中国显然就是符合这样条件的国家了。而且从现阶段来看,中国黑埃及的关系不错,在停止大规模进口苏式装备之后,中国的武器装备成为了埃及继美国之后的又一个来源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埃及在搞战略平衡。当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埃及是无法有效压制美国的力量。主要是靠经济和政治上的牵制让战争年代埃及不完全倒向美国,这也就完成了我们现在提出的目标了。为了目标更有效地被实现,我们可以选择适当实际显示我们的摧毁性打击能力。呵呵,虽然有点毒,但国家利益至上。

  利比亚我在这也提一下,其国家实力尚可,可以在我国以后的战略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他们和美国的不谐音来获得一个在北非的立足点,从另个方向实现对美国的战略牵制。当然,真打起来我们就顾不上那地方了,毕竟离我们太远了,所以他们自己能发挥到什么样子谁也不清楚。至于西亚和北非的其他国家,或由于位置关系,或由于资源关系,或由于已经被完全掌控,或兼而有之,造成战略价值不大等结果,最终不用很大篇幅进行讨论了。在这只能说,我们要区别对待,赢得一部分国家。

  虽然看起来我国对于西亚和北非的政策是针对石油而设定的,但是事实上我国的石油战略却是根据国家的方略来决定的。石油本身就是服务于国家大战略的要素,而非主导国家大战略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此地区不能仅仅向石油看,更有懂得平衡力量,实现稳定。只有这样,我国的国家战略才能更加清晰反映出我国的现实需要。弄清了主次,才对事情的轻重缓急有了一定的判断。避免为石油而外交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当然,或许可以说是外交来主导我们获得石油的方向。这体现了一个战略层面的划分。但在这就不做深入探讨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