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的博客

这一生,我们都在走在回家的路上!
个人资料
正文

【连载】20世纪最大奇迹ⅩⅤ—以色列复国史之圣地五十年来战火②

(2015-03-30 08:17:51) 下一个

 

二、阿以冲突付出的价值

  上文指出,上帝提早警告周围外邦人要担当自己的羞辱。从中东四次大战中,可以看到至高者言出必应——


 

  第一次战争(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至一九四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以色列的总理本•古瑞安(BenGurion Dowid)宣告立国之后十六分钟,美国率先承认以色列。接着,阿拉伯联军就蜂拥由计划好的几条战线,进攻新生的以色列共和国。埃及、黎巴嫩及叙利亚分别从南北方向压迫和牵制以军,伊拉克和约旦两军则从东线渡约旦河而直逼耶路撒冷并夹攻海法(Haifa)。当时,阿以双方军力十分悬殊。

  兵书曾说:“哀兵必胜”,回归故土的以色列人,此时深刻体会到唯有祖居地才是他们可以立脚之地,于是,英勇战斗,寸土必争。阿拉伯联军虽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内部矛盾重重,各怀鬼胎。外约旦的阿布杜拉国王要挂帅当阿联军总司令,叙利亚及埃及则进行纠葛,不服指挥。他们事前虽有庞大的“马斯塔联合战计划”,但进入圣地之后,却出人意料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一个月之后,阿联军进展受挫,停滞不前。一九四八年七月九日至十八日,是以军转守为攻的十天进攻阶段,战斗最激烈之处为加利利湖西南的Nahrel-Mugatta河流域一带,因为这里曾集结有考克吉将军指挥的“阿拉伯解放军”优势兵力,以军司令部为夺取位于区内的历史重镇拿撒勒,制定了“迪凯尔作战计划”,利用夜间奇袭,一举攻下拿撒勒,并击溃阿军机械化部队,趁势攻入北加利利地区。自十月十五日,以军取得了军事优势,遂在Nahrel-Mugatta河谷在战略上立住了脚。这河谷在圣经上出处何地?诗人亚萨在诗篇八十三篇第九节所指的“基顺河”(Kishon River)是也。二千八百年前,这位伶长曾以哀音祈求上帝:“求你待他们如待米甸,如在基顺河待西西拉和耶宾一样。”至此,完全应验。士师记第四章曾记,迦南王耶宾手中的一名大将,名叫西西拉,当他奉王命率九百辆战车进攻基顺河时,耶和华亲自启示女先知底波拉,命她叫亚比挪庵的儿子巴拉率军一万,埋伏于他泊山之旁,准备截击西西拉的战车部队。西西拉果然中伏,最后全军覆灭。西西拉遂狼狈地只身逃走,逃至基尼人希百之妻雅亿的帐棚里,被这妇人亲手用帐棚的橛子钉死。一九四八年十月的考克吉将军,是回教徒,原藉黎巴嫩,也即早日迦南人的后代,西西拉是他的前辈,他虽然没有重复这位前辈的历史悲剧:被一个女人用橛子钉死。但是,他所率的兵团,却在早日的基顺河两岸,遗尸遍野,一败涂地。后来,这位败将如何了局,作者此时来不及查考。但从这一战役中可以看到,人间争战,定局早在至高者的手里,胜败非人的意志所能转移。

  以军在“基顺河”(现今军事书上称之为南加利利战区)一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分兵两路:北占加利利山区,向南则直逼埃及在特拉维夫——内格夫沙漠地防线。一九四九年春天,以军左右开弓,夺回了大片土地。此次战争之前,联合国只划给以色列一万四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一战之后,以色列的领土顿时扩大为二万八百五十平方公里。中东第一次战争于二月底结束,以军由一支原来只有轻武器的三万人队伍,扩展为具有机械化装备和空军力量的十万人国防军。在整个战争期间,以方死亡六千人,伤一万五千人;阿方则死一万五千人,伤二万五千人。阿拉伯要一举歼灭这初生的共和国的企图,结果却适得其反,遂在全世界面前第一次担当了自己的羞辱。

以色列阵营代表人物

  第二次战争(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六日)


  此次战争的起因,比较复杂,其历史过程是: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埃及自由军官团的领袖纳赛尔(Gamal AbdelNasser)成功地发动政变,上台成为该国总理。他第一个治国措施是从共产党捷克获得海陆空军的援助,第二个措施是和苏俄签订在尼罗河上游修建阿斯旺大水坝的条约。一时间,埃及军事和经济被染成了红色,腰板也硬了起来。在东方集团的唆使下,这个行伍出身的领袖人物断然采取措施:第一,他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第二,成立埃及和叙利亚之间的联合司令部,他发誓要雪中东在第一次战争中阿拉伯人失败之耻;第三,他下令封锁蒂朗海峡(Strait of Tiran)。这三大措施,前一条涉及英法两国在运河的权益,后两条则涉及以色列人的安危。历史客观上造就英法二国与以色列共同采取军事行动的条件。但是,英法的战争目的,与以色列完全不同。他们的结盟,是本次战争中的复杂性所在。

  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九日下午,以军在西奈半岛空降,埃以战火遂起。十一月三十日,英法空军开始轰炸埃及空军基地,共毁埃机二百六十架,使西奈半岛上的埃及军失去空中支援,最后导致西奈埃军撤退。这样,原属巴勒斯坦土地上的加沙地带(Gaza Strip),就暴露在以军的威力之下。此地原系联合国划给阿拉伯人的领土,后来在第三次中东战争时,便被以军攻占,一直至今。

  此次战争,为期不长,其结果也不一致

  ——英法两军虽在运河区获胜,但因师出无名,最后被苏美两个超级大国阻止,灰然撤退;

  ——以军占领了西奈半岛一些战略要地,从而巩固其南部疆土的安全;

  ——埃及在战场上均遭败绩,失地又丧军,损失十分惨重;计死亡一千六百人,伤五千人,被俘及失踪六千二百人。纳赛尔上台后雄心勃勃的军事计划,再一次地使埃及人在全世界面前担当自己的羞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