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4)》,报告称,北京已接近人类不适合居住。
上海被称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从经济上而言,上海确为中国内地最大城市。不过,从传统上讲,作为首都,北京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天命之城。
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和北京分别称为中国人口第一和第二大城市。201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为 2069万。上海常住人口是2347万。就面积而言,北京市总面积比上海大一倍有余,人口比上海稍少,但是,说到首都,风传为“首堵”,为何同为大城市,上海的堵车情况,要远远好于北京?
一叶落而直天下秋,堵车背后,是两个城市不同的发展模式。
北京堵车的根源,并非仅仅在于道路规划,而在于发展的不均衡。
2011年,北京总产值约16000亿。北京各个区中,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东城、西城六区的产值超过11000亿,占北京总产值的四分之三左右,而其面积,却不到全市面积的8%,也就是说,北京的城区经济产出效率,大约是郊区的30倍。其中,产值最大的朝阳区,其产值超过3000亿,而产出效率最高的西城区,总产值达到2100亿,是延庆的大约30倍,而其面积只有延庆的约四十分之一,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率足足高出1000倍左右。
城区与郊区差别的过大,固然使中心城区产生了聚焦效应,但是,也造成了郊区的塌陷。由于城市中心经济力量的集中,北京的资源基本被城区掌握,如此,人口亦主要被城区吸附。目前,北京市区总人口超过郊区总人口。城区的人口密度,十倍于郊区。
在 此情况下,工作机会都集中在城区,北京成为一个分裂的城市。大量的人口,拥挤在中心城区的弹丸之地,各种人均资源,都非常低下。此外,还有大部分人是在城 区上班,而散居在通州、昌平、房山、大兴、顺义等郊区,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睡城”。而这些散居在郊区的人口,其白天的活动,仍然需要占用城区的资源,道路 交通,亦是如此,在北京,每天下班时间,往通州方向的车辆,从来都是黑压压一片,连绵数十里。
不仅交通拥堵根源于此,北京的房价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核心城区发达,而郊区落后,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市区,自然人口也向中心城区集中,导致中心城区土地压力增大。中心城区房价自然居高不下。
中国的大城市,基本都堵车厉害,但是,论其程度,上海却较北京稍轻,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上海发展相对均衡。
相对而言,上海主城区产值,大约占总产值的40%强,而且比较分散,浦东新区是上海产值最大的区,俨然新城区,分流了上海的很大部分人口,郊区如青浦、闵行等区,产值与核心区基本持平,可谓是郊区强镇。这些郊区强镇,容纳了大量的工业人口。而上海主城区人口,不过700万左右,不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就发展阶段而言,北京已经完成了从分散到集中的阶段,在城市总产值、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发达程度等方面的进步,使北京初步具备了现代化大都市的基础。从集中,到分散,从规模化发展,到功能化发展,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精耕细作,将是北京未来的趋势。
就全球发达城市的惯例而言,很多城市亦注重发展新区和卫星城。北京东部的通州新城未来计划打造成东方CBD,实现北京中心的东移,而南部的大兴,亦将重新规划。此外,北部的顺义被定为为北京未来的研发新区,其他如密云要做北京的休闲之都,怀柔要打造北京的文化产业基地等,均可放手发展,各自精彩。
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中心城区的繁荣,还在于“小镇式繁荣”, 而不是似当下这样,五环内灯火辉煌,五环外一片静寂。大城小区,大市小镇,方是北京的未来大势。
加快东扩南进计划,形成北京的普遍繁荣和均衡发展,方才可以分流人口,彻底解决交通问题。而目前的限行,只是权益之计,而非雄略之策。
北京郊区发展大计,十年可成,则“踏平北京”,解决拥堵,亦只需十年。
相对而言,京津冀经济区的发达程度远远落后于长三角。长三角不仅有中心城市上海,亦有杭州、苏州、绍兴、嘉兴、无锡、扬州等等十余个经济发达的重镇,就经济总量而言,除龙头城市上海外,苏州产值亦超过万亿。杭州超过7000亿,无锡和南京均超过6000亿。这些经济重镇,亦吸引了无数的就业人口。分散了涌向上海的人流。
反观环渤海经济区,只有京津独大,唐山刚过5000亿大关。连河北省会城市石家庄的产值都没有超过5000亿。而且民营经济不振,几乎所有的人口,都涌向了京津,尤其是北京,其他城市,都无法分流人口
上海相对北京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上海虽然贵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却无过多负担,相反,北京作为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集中了全国性的政治、文化、教育资源,尤其是主城区,雾霾笼罩之下,暗藏重重机关。每日“跑部钱进”的车流人流,足以投江断流,欲求不堵可得乎?
将大部分央企总部搬出北京,将部分高校搬出北京,将部分政府机关搬出中心城区乃至分散全国,虽暂时不太现实,对于长久而言,却不失为良策。
上海有情调,北京有地位。
北京大大咧咧所以注定有点埋汰,上海斤斤计较所以井井有条。
两个都喜欢 要是能中和一下
好像那是不太可能的
真的是这样,北京人很少和外地比,起码我自己从来都想不起来,不觉得有什么好比的
哪里好这是见仁见智的,北京能作为封建的也好,现代的也好所处的皇城地位本身说明其风水是好的,之所以有现在的那些问题就是外地人来北京的多了,包括上海或南方甚至天津的第一代,第二代人口都比比皆是,别的地方没有这样的吸引力,最多就是比比别的找平衡,北京人在外地工作生活的非常非常的少,但旅游的很多,多半是看看建筑和山水,并不爱比较这比较那,但外地人到北京短住的总是要拿家乡的东西和北京比,故宫,中关村什么的比个高低,挺怪怪的说。
这么说就不客观了,能去北京是外地人的清秋大梦,上海也是外地,所以在北京的上海人很多,反之,北京在上海的极少。
上海吃个早餐都没什么选择。--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评论。 我想你可能在上海停留的时间比较短。 另外, 南方膳食相对于北方的更加精细, 如果你在北方长大的,你可能不习惯。
北京人虽然有大爷气,但是比上海人友好一些。-- 北京人豪爽, 上海人务实。
总体来说,到过中国的老外还是习惯在上海生活,相似度和受欢迎度相对都高不少,不过,对一个城市的喜好程度不是老外能评的,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首都,拥有最好的资源,这点不是地方城市可比的,大学,医疗系统,文化体育设施,各地出名的和想要出名的云集这里。在国内大家最想去的是北京无疑,在国外说你是北京人,有很多人也会对你另眼相看,人性的一面,哪里都一样。
北京个个是政治局编外候补委员,就会侃很能说说过就算;上海人人乃生意场正式运动成员,知道做晓得省省钱归己。
我是北京人,但是,越来越喜欢上海。
北京人虽然有大爷气,但是比上海人友好一些。
北京遍地都是小吃店,各地风格的都有。上海吃个早餐都没什么选择。
除此之外,上海各项都比北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