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印巴分治
从古至今印度社会一直存在着不同思想、信仰和生活方式的的矛盾。广泛包容的印度文化使得这个经历了内忧外患国家,仍然维持了不同民族和信仰之间的基本平衡。但英国出于对印度统治的需要,在其殖民其间很大程度上过分利用和超支了印度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分而治之”是英国人寻求平衡的政策基点。加上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使原本包容的印度文化在民族矛盾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了。这给独立后的印度次大陆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英国人带来的基督教文化对穆斯林文化的偏见,并没有随着殖民统治的结束而结束。印度教作为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一面民族主义旗帜,从19世纪起一直引导着印度的独立运动。不断壮大的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文化,在印度独立之失去了斗争对象后,把矛头指向了居住在印度的穆斯林文化群体。加上长期殖民统治期间留下的“分而治之”的理念,最终导致了英国人所设计的的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后当,时居住在印度地区的穆斯林居民不得不拖家代口背井离乡迁往巴基斯坦。这些人一路上历尽了千辛万苦。据说他们当中很多家庭财产在路上被印度人洗劫一空。很多老人和儿童由于恶劣的气候和疾病最终没能跨过印巴边界而客死它乡。多少年来由来已久的矛盾被再度加剧。两国最终走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印巴分治的主谋英国是最大的收益者。作为印巴的邻居,中国成为了被动收益者。
2.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及其它
众所周知,巴基斯坦与中国是全天候的朋友。虽然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从来就没断过,但如果明天中国真的停止了援助,巴基斯坦也不不会象越南那样翻脸不认人。因为巴基斯坦的上层人士心理很明白,如果同中国翻了脸,印度是不会放过它的。正因如此中国在处理同巴的关系上不如越南和朝鲜那样棘手。
巴基斯坦与中国的这种特殊关系,是两国特别是特别是巴基斯坦上层人士对人民长期教育的结果。不仅仅在巴基斯坦时,当你说自己是中国人时,巴基斯坦人马上会象兄弟和亲人一样的对待你。就是移居到世界其它地方的巴基斯坦人,对那里的中国人也象兄弟和亲人一样。
放眼望去,中国的周边国家只有巴基斯坦是最可靠的。巴基斯坦与中国在政治、文化哈和宗教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两个国家能有如此的关系,不仅与历史有关,更与地缘有关。
和邻居搞不好关系是一件最头疼的是。如果是住家,实在不行还可以搬家。国家就没办法了。邻国的高层如没有点智慧,彼此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的中日、中印、中越和中菲关系就是这样。
1 接待我的巴基斯坦同事
3,高危期的卡拉奇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大城市,是巴国经济和贸易中心。十八世纪初,卡拉奇还是一个仅有1.5万人的小渔村。1839年被英国殖民者占领。从1947年独立至1959年,卡拉奇曾为巴基斯坦首都。
九一一后的反恐把巴基斯坦变成了战场。即便是奥巴马2011年5月1日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已经被美国特种部队击毙,并没有缓解巴基斯坦的安全问题。我去巴基斯坦卡拉奇的时候,本·拉登还没死。那段时间正赶上恐怖组织频繁的在卡拉奇制造爆炸事件和狙击手射杀平民制造混乱。后者让老百姓完全失去了安全感。
在卡拉奇逗留的那几天就接连发生过几起射杀贫民的事件。为了对付装有自杀炸弹的汽车冲入,所有接待外国旅客的大宾馆四周都设有铁丝网隔离带。有的还是双层的。大门前放置了大水泥块。为了使汽车无法冲入,进门处设了两道关卡。车辆通过第一道关卡后停下。然后由全副武装的保安用探测器把车彻底检查一翻,确认安全后才打开第二道关卡放行。
也许是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接待我们的卡拉奇人对这些已经见怪不怪了。除了告诫我们不要到处乱跑,他们自己一般看不出来有什么恐惧感。只是其中一天,有一个好端端走在大街上的贫民被射杀,才听他们议论了两句,看看当天参观的路线是否要调整一下。
不知为什么,如果在伦敦街头碰到全副武装的警察,感觉到的是安全。但在卡拉奇我有一种正好相反的感觉。可能是因为害怕这些持枪荷弹的军人再下一秒钟成了恐怖份子攻击的目标,从而殃及自己。
既然都到了卡拉奇里总不能一直呆在旅馆里不出门吧。为了把风险降到最低。接待我们的人尽量晚上带我们出门。国父墓就是晚上去的。海边也是天黑后去的不象真纳(国父)墓还有灯光,漆黑一团什么也没看到。所以这圈下来没拍到什么好照片。
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1876.12.25——1948.9.11)墓建成于1971年。它占地54万平方米。是一座全白色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圆形拱顶建筑。墓基呈四方形,为全大理石建筑。四周有数十级直通寝陵的石阶。陵墓分成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是仪墓大厅。大厅中央悬挂的镏金吊灯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1970年赠送的。它分四层,共有48盏灯。地下的真墓,除真纳外,巴首任总理利亚喀特·阿里·汗和真纳的妹妹法蒂玛·真纳也葬在这里。陵墓旁还有真纳遗物博物馆。
2 国父墓夜景
3 国父墓
4 守卫国父墓的士兵
搞恐怖的目的就是在人多的地方制造事端,造成的影响越大越好。卡拉奇是巴基斯坦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一直被恐怖组织当作主要的袭击目标。为了能在白天比较安全的出行,我换上了一套巴基斯坦的国父服。在白天跑了几个景点。并有机会在途中拍一些街景。总算是不虚此行。
5 街道两边的商店
6 大街上的车辆
7 大街上的摩托车
8 摩托车修理铺
9 近看公交车
只看上面的照片,外人很难区分是在孟、印、巴哪个国家。也看不出来有任何危险。更不用担心时常发生在南非旅馆外百米之遥的抢劫事件。可是看到旅馆周围的防卫设施和听到卡拉奇当地人对外国游客的劝告后,我还是多少有些提心掉胆的。毕竟被子弹或弹片亲吻不是件好事。也许,卡拉奇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可怕。在确认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到卡拉奇的游客至少应该去看看下面的两个景点。
巴基斯坦的国名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伊斯兰教是巴基斯坦的国教。穆斯林占大约96%的人口。清真寺象西方城市的教堂一样是旅游者的看点之一。巴图大清真寺(MASJID-E-TOOBA)是卡拉奇最大的清真寺。它建成于1969年11月, 占地面积约三千五百平方米。清真寺的全部主体建筑由白色大理石构成。从外面看上去显得格外圣洁肃穆。我去的时候,赶上个大晴天。在阳光照耀下,从四面八方 反射的光线叫人连眼都睁不开。清真寺的祷告大厅呈半球型,可容纳五千人同时祷告。加上外面的平台、走廊和草坪,最多时可接纳三万人。
10 卡拉奇最大的清真寺
与印度的大城市相比,英国人殖民时期在卡拉奇留下的建筑不多,规模也很有限。相比之下,1927年由一个印度马尔瓦尔商人Shivratan Chandraratan Mohatta所建的夏天避暑别墅- 莫哈塔(Mohatta)宫成了卡拉奇的一个景点。宫殿的建筑师是阿迦·艾哈迈德·侯赛因。它的拱顶和园顶具有莫卧儿王朝的建筑风格。宫殿建好后莫哈塔只使用了不到二十年,巴基斯坦就独立了。后来真纳妹妹法蒂玛一直住到1967年去世。
11 莫哈塔宫
卡拉奇之行由于受到安全问题的限制,我一直没能象在其它国家那样自由自在的走街串巷,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但在有限的接触当中,我感受到了是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的友好和热情。无论今后是否再有机会踏上巴基斯坦的国土,我都衷心希望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全文完)
后记: 我的从东到西印度次大陆三国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对那些打算去印度次大陆旅游的朋友或多或少有些帮助。同时也要感谢对我文中错误给予纠正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