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园景点
现在清华大学校长办公室所在的清华园,清朝初期叫熙春园。它是康熙皇帝三子胤祉的赐园,为圆明园的属园。因位它于圆明园东,史称“东园”。道光二年,熙春园被一分为二,西为春泽园(后改名近春园),东为涵德园(后复名熙春园),后者被道光皇帝赐给了他的五儿子奕誴。因此该园又叫“小五爷园”。咸丰皇帝给它取名清华园。“清华”二字就是由此得来的。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把近春园也给捎带上了。不知为何,相隔不远的熙春园幸免。1909前后,大清外务部为游美学务处上奏,获清华园建肄业馆,后改名为清华学堂,于1911年开学。1913年清华学校将近春园等地并入。在之后的一百年里,清华的校园内建起了各式各样的建筑,但清华园附近的古建筑和地貌仍被完好的保留着。
工字厅是清华园的主要建筑。它的门前有一座小石桥,门口左右各有一只巨大的石狮,门上的木匾刻着咸丰皇帝御笔亲题的“清华园”三个字。
清华园
工字厅,早年称作“工字殿”,因为前后两个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如同一个“工”字。工字厅两殿中间的短廊
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怡春院位于工字厅西北。院内有月亮门、藤萝架、小鱼池和假山等。怡春院内的假山和小鱼池
在与荷花池相邻,工字厅最靠北的一幢平房上有一横匾,上写着“水木清华”四个字。 据历史记载它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水木清华”出于晋朝谢琨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横匾两旁有一副对联 :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水木清华
水木清华的荷花池是清华园两湖一河水系(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的一个湖。池畔的垂柳、假山和小瀑布,以及山水之间的那一幢秀雅的古建筑,可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
水木清华
荷花池在水木清华附近还有两个有名的景点,闻亭和自清亭。水木清华荷花池东的土山上,是一座单檐攒 尖四角方亭。亭内悬挂铜钟一口。它被命名为闻亭,是为了纪念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出席李公朴追 悼会回家途中遭暗杀)。
闻亭
自清亭位于水木清华荷花池东岸。青瓦绿柱,是清代皇家园林熙春园留下的一座单檐四角方亭。原名迤东亭,1978年8月,为了纪念著名的爱国学者、散文家朱自清逝世30周年,改名为“自清亭”
自清亭
万泉河是一条从西向东穿过清华校园的小河。它是清华两湖一河水系中的一河。
万泉河
早年间,清华水利系在万泉河边建了一座红领巾水电站。
万泉河边的红领巾水电站
万泉河从图书馆前流过。在经过这里是,正好赶上一位老校友夫妇在拍照留念。
拍照留念的老校友
清华园两湖一河水系的另一个湖,指的是近春园的荷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指的就是里。
近春园荷塘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摘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时过境迁,荷塘边早已有了一条宽畅的柏油马路。这条南北走向,横穿近春园遗址的路被命名为近春路。
近春路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摘自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中学的时候,在听语文老师朗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也曾试图想象过那月光下的美景。可惜 月光下的荷塘,是做清华主人才能拥有的奢华享受。幸好,春天的荷塘,即便不是在荷花盛开的夏天,也是风景如画。
荷塘的四面,依旧高高低低都是树。杨柳之间,交植着桃花、迎春花和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木。荷塘 中间有一个被称为“荒岛”的小岛。
荷塘中间的“荒岛”
“荒岛”上的楼台亭阁是后来陆陆续续在近春园的遗址上重新修建的。站在塘边,从岛上不时传来阵阵歌声。远远望去,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在那里“载歌载舞”。当然,他们这不是为了校庆。
近春园遗址
现在荷塘多了一座与“荒岛”相连的汉白玉石桥。这座桥的形状与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的玉带桥十分相似,这比玉带桥小了两号的石桥和周围花草树木,使你有一种被置身于皇家园林的感觉。
荷塘石桥
百年来,清华校友为母校捐赠了不计其数的纪念物。1920级日晷是清华园内最早的一批校友纪念物。它位于大礼堂前草坪的最南端。下面摘自清华网站上对日晷历史的一段描述。“日晷伴随着清华经历了几番坎坷,日晷自身也历经沧桑,数十年间三易其盘,一银二石,其座亦数易其位。解放前(约在 1948年),日晷就摆放在大礼堂草坪前,当时的日晷盘变成石刻的了,原来的银胎珐琅盘已不知去向。后来“文革”期间,学校多次在大礼堂前草坪上召开批斗 大会,为扩大场地把椭圆形草坪切成长方形,并把日晷拆除移去。原来放置日晷的地方,被补上水泥,日晷亦不知流落何处。直至文革结束后,学校逐步收复清华旧 物,日晷才被从乱石堆中找出,但日晷盘已不见了。现在看到的日晷座已是修补过的,而日晷盘则是后来新作的,清华七十周年校庆时方与校友们再次见面”。
日晷
清华校友为母校捐赠的不计其数纪念品中,最多的可能是石头。最大的可能也是石头。最重的可能还是石头。这块为百年校庆捐赠的石头,是到目前为止我在清华园里到看到的最大最重的纪念物。从石制日晷到这块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石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过这个不可道破的天机,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去猜吧。
百年校庆捐赠
与其它不断翻新的国内大学校门相比,清华除了东校门因校区扩建而向南移了,过去的南校门和西校门几十年没变。过去从南校门通往校区的路两边种着穿天白杨。清华校庆游(上)贴出后,有朋友问为什么没看到,我说会在(下)中看到。后来另一位朋友说:“白杨陈希同当市长时砍了,说种什么市树(槐树)”。我仔细一看照片,果然如此。再见白杨,再见南校门,再见了清华。
南校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