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月品茶夜谈

生于美丽的杭州。小时爱在西湖边上赏月纳凉,品茶夜谈。好诗词,小说,和数学。1989年人在北京,那一天,那些人,那些事,从此改变了我。风花雪月随岁月远去,政治,历史成为了我的新宠。
个人资料
正文

轰轰烈烈倒下,悄没无声上, 免职官员频繁复出

(2014-08-13 05:29:47) 下一个
 
    轰轰烈烈倒下,悄没无声上来。这是中国官员被免职之后,司空见惯的现象。
 
    倒下时,惩处的棒子高高举起,民众以为胜利了,解气了,问责的形象也随之高大起来了。却不知,这6年来,被舆论记了一本倒台账的52起官员免职案例中,除了27名倒在女人石榴裙下的风流官,其余半数官员都已东山再起。
 
    闷声不响地爬起来,爬得不为人知,爬得合法合规,却要让媒体在各种渠道的信息中通过蛛丝马迹才能捕捉行踪,这种用人的奇葩现象,估计也就只有咱们这个神奇国度才能做得出来。一来中国人多,官如牛毛,再合法合规的任用程序,都可以弄得神不知鬼不觉,别人看不出声色。二来毕竟时隔不久,毕竟老百姓见多了官员向来能上不能下,而对这些终于轰然倒下的、人数非常有限的官员,心里一直记挂着,所以,与其动静太大,不如悄悄的进庄。
 
    只提不说,只做不宣。中国官场这种护官心切的作派,已经远远超出了爱才如命的范围。用阴谋论的猜忌去判断,这是抹了把锅底灰在脸上混充黑包公,把群众当傻瓜在耍。群众以为问责的官员被起底了,头上的乌纱终于被摘去了,却不知到头来,这免职,原来是个中性词。意思是,先把这官帽,在边上搁一搁,等群众的怒气息了,心也平了,再把它戴上去,或者换顶别的官帽戴上去,总之组织上不会把你剃光头,一撸到底。
 
    “三鹿奶粉”惹这么大事,很多受害的孩子还瘫在床上,判无期的董事长早就改17年半有期了,石家庄的书记、市长、副市长,早回到主席台上谆谆教导党员干部如何走好群众路线了。因煤矿灾难死伤那么多人而免职的官,换官帽的换官帽、提升的提升了。花公家的钱出国游玩、让女儿吃国家空饷、拉选票换届选举、质问记者“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官,个个官模官样地又将百姓的供奉当成当之得之的享受,在领导工作的岗位上“替党说话”了。13亿中国人里竟然找不到取而代之的二三十个官,全世界都会笑掉大牙。
 
    按照“色官不复”的现有规律,中国官员什么样的脏,都比不得睡过妻子以外的女人身体来得更脏,哪怕你损公肥私,哪怕你治下发生过死了多少人的灾难,都还是“财富”,都还能东山再起。于此,所谓免职,所谓问责,只不过是以一根裤带的松紧决定你的命运。裤带有多松,命运有多紧。裤带有多紧,未来有多宽。
 
    新近被问纪的很多官员,通奸成为一个几乎比别的违法乱纪更能决定生死的彻底污名标签。很多人从这个想象空间很大的词汇中,感受到了一种纪检工作的进步。如同前不久昆明原市委书记张田欣、江西省原常委赵智勇两位从副省级高位上被断崖式连降数级,也被民众视作一种进步一样,民众在一个个被免职、被问责官员东山再起中,终于看到了还有官员被摁翻在崖壁、再也够不着直升机的那种可怜巴巴的快感。老百姓实在见不得问责成为一场作戏,见不得糟蹋了自己所理解的“免职”二字。
 
    官员复职,如今成为与百姓监督的另一场躲猫猫。记性好的,会在曾经熟悉的官员名单里想起心头曾经的那个恨。嗅觉灵的,会在各种信息的传播中发现味道的异样。前不久,人们就发现,两年前因在周口市原检察院检察长李春长受贿案中,充当不光彩角色的原扶沟县检察院检察长薄玉龙,被免去职务之后,竟然很有讽刺意味地担任了周口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政委,舆论为之一片哗然。当地有关部门或许碍于舆论压力,最近不得不再次作出免去薄玉龙新职的决定。这种几近暗箱操作的复官动作,在舆论监督面前表现出被动挨打的态势,损耗了用人部门的形象,也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和信任,实在丢人显眼。
 
    但是,作为“蝇级”官员的薄玉龙复出,舆论监督还能体现出被敬畏的分量,并不意味着能够在那些已经官复原级的“老虎”们身上得到灵验。中国的官员,上上下下的事,虽然谁都心知肚明可以由更高级别的官员说了算,但表面上却是用人制度的集体决定。因此,这个更大的官,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在会前知个照,会上便能通得过,于是,个人决定成了集体研究决定,这时候,谁都不需要为这个带病起复的官员抛头面、挑担子,将来出了事,谁也拿党委的集体决定没办法。除非这个更大的官,惹了更大的麻烦,他身上的这根绳子上的蚂蚱,才有可能被抖落下来,并且成为这个更大的官员的罪状之一。
 
    事实上,从近年来查处官员违纪的结果来看,真想将哪个官员一竿子撸到底,十之八九都能找到他随处乱丢的裤带。关键看你下不下决心找,愿不愿意找。但是,一个官员性生活上的洁净程度,与失职致人死亡、假公暗渡陈仓等等同样职务行为的不洁不清相比,能够占据一败涂地的分量,这种尺度,显然是将百姓的生命、将贪婪的私德等等,看成了官品中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这种看似带有封建残余的意识,其实是将百姓对于官员形象的品味,贬到了同样不开化的程度,更为官员起死回生,留下了一颗除了裤裆里的那个小被人揪住把柄,别的空间依然广阔的安心丸。
 
    其实在中国,官员被免职的案例中,真正高高举起问责大板的案例少之又少。不是影响实在恶劣,这块板子,几乎很少看到举起来的时候。民众以为免职是个严打词,正是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被免职的官,至少在仕途上,永远不应该有翻身的机会。但是,一个个倒下的官员相继悄没无声地爬了起来,这种连童话里都不好意思编的故事,确实亮瞎了人们的眼睛。就算他们中也有革命工作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那么,既然倒下时弄得轰轰烈烈,就没必要复官时搞得如同偷偷摸摸。真要启用,就应该特殊官员特殊对待,可以大大方方征求群众的意见,听听百姓的感受。为什么想方设法体贴被处理官员的情感,却丝毫不顾及百姓的感受?老百姓没有都要出了问题的官员一定永不录用,但是,只凭一根裤带决定一个免职官员的未来,这样的用人标准,是不是太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