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毒的父母》时,一个案例与我十多年前的一个客户很相似,只是发生在不同文化宗教社会环境下。一个3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因情绪低寻求帮助,外表看上去很顺人眼的样子,却说事事不顺心,特别是近几年想怀孕却不能成功,觉得夫妻关系也不好,尽量丈夫很爱她。她与父母说起此事就,她妈妈说:“肯定是当年那次流产造成的后果,这就是报应”,她立即心情更坏了。
她出身于家教很严格的家庭,她却发育的很早,长的很漂亮,非常吸引男孩子,父亲因看有男孩与之接触,对此大发雷霆,骂她婊子,里弄都能听到。她恨不钻地缝里去。她就自报自弃了,与那个男孩发生了性关系,结果怀孕了。父母大骂辱没门庭,她觉得欠了父母永远还不完的债,她想要就是找回小时候那样父母的爱。所以一直低眉顺眼地活在父母威严的目光下,不时承受着父母旧事重提的尴尬。
我虽然不赞成她当年的行为,却为她现在这样感动不平,她仍然坚信自己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却不知她的抑郁与之有关。我就问如果当时的孩子不流产而生下来,现在也有15岁了,如果也犯了同样的过失,她会怎么样?她说会更怜爱女儿的,随后就哭了很久。多年筑起的防御出现了裂缝。
但后来请她父母来一起谈如何帮助孩子,却成了父母的抱怨诉苦大会。把她刚刚的起色又打回原型了。又得很长时间站起来,这是后话了。
当时只顾痛心人的遭遇和父母的强大威力了。
后来自己的女儿出生后,象其它新做父母的一样自然对孩子视如珍宝,古人常说的几怕:放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顶在头怕晒着,揣摩在兜里怕挤着。同时经常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做为监护人,最常见的就是父母,对孩子真是拥有绝对的权威。父母几乎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是接受的角色,长期这样,影响之深是难以言表。抱着孩子的时候常常感触于孩子的弱小,任何错误也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让人心生无限的爱怜。
孩子在婴儿期,父母就是他们的一切。婴儿需要从父母给予的养育和安全。这是婴儿生存的基本需要,这是父母在孩子眼中就是一切,就是十全十美的万能的神。服从父母成了一条与生俱来的“本能”。后来有不同的成长期,孩子慢慢长大,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能力,会挑战父母的权威,这时很多父母很不舒服,时不常地怀念着小时候如何听话,有的恨不得把孩子打回肚子里去。
有时父母可以不同程度地理解孩子,比较起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能对自己青春期有些记忆,也许还记得当时是如何在与父母争斗时自己下的决心:“如果我以后有孩子,我要…..”怎样怎样。
但有不少做父母后就“在其位,谋其政”了,不顾自己过去是怎么与父母争取自由权益的了,认为自己便是对的,举着为孩子好的大旗,控制着孩子的生活,如果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各种情绪上的问题时,那么孩子就可能要等待不知何时却迟早会来的雷霆。但现在社会中,从文化和传统上是不允许孩子对父母顶嘴的,就在管教孩子的同时,也压抑着孩子的成长。简而言之,这种环境下的孩子的内心的恐惧是根深蒂固的,无论以后在社会上成就如何,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受惊吓的孩子。与父母联接的信念总是:“我坏,父母好;我弱,父母强”。
当孩子长大成人后,这个问题不解决或难以解决常见的是已经构建了强大的心理防御体系—“否认”。否认所造成的伤害,在其它的论坛上有人评论,说反思父母过失的文章是挑拨两代人的关系。
还记得一个电影:一个年轻人离家多年后,回去参加父亲葬礼,他是逃避父母的控制的,对其阴影挥之不去。本来想以葬礼的机会做一个内心的了结,但在葬礼上听到的是牧师及亲友对父亲的高度赞扬,“死者为大”,大家都避而不谈他生前负面的事了。给这个年轻人极大的压力,在面临着被众人神化起来的“父神”面前,他又跌回了“我坏,我弱”的深渊。
假设他现状不好,有人可能说,他如果继续被父亲教育,可能会成人。假设他现状还不错,有人会说正是因为父亲过去严格管教才是他现在走正道的基础。民间流传很多类似的说法,我以前也似乎接受,“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后来的专业积累中慢慢却不折不扣地颠覆这些观点(这个要另开篇来谈)。在咨询过程中见到深挖的事实也屡屡否定这些说法。我不想推而广之来得出一个与上述论调想反的规律。但对于上述说法,还没有听说过实例,有经得住有经验咨询师的全面深刻考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