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美之途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国应该学习日本游说诺贝尔委员会

(2025-10-09 21:59:46) 下一个



对于控制T细胞亚群那么重要的STAT被诺贝尔委员会忽视,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有些情绪,我们都可以理解。

 

我是这样判断的:“JAK-STAT Pathway够格获得诺贝尔奖,WashU医学院校友James Darnell、老傅和George Stark三人的组合比较恰当。日本确实是派人在斯特哥尔摩公关的,主要效应是减少美国人的机会”。

 

老傅认为发现STAT5这个“旅长”控制的Treg获得了诺奖,他们发现的控制很多T细胞分化的名为STAT的“总司令”却与诺奖无缘,这确实不公平。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授予Shimon Sakaguchi的Treg是名至实归,但是沒有必要加上Foxp3,因为还有包括像STAT5这样的转录因子参与了Treg的调控。

 

同济美国牛人:“老傅称自己是“总司令“了?我以一个免疫学外行的身份、但凭逻辑推理和四野子弟对军队的理解他画的这个图,如果STAT5那支部队的头只是个“旅长“,那STAT顶多也只是个“师长“吧?怎么可以连跳三级(跨跃“军长“、“司令“)自称“总司令“?[Grin][Tongue]”

 

老傅在洛克菲勒James Darnell实验室发现了首个STAT,独立后以单个作者在1992年发表Cell论文将JAK与STAT联系在一起。这标志着老傅发现了JAK-STAT Pathway,当年James Darnell实验室也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老傳的单一作者Cell论文始终存在功劳归属的传闻,年轻Assistant Professor发文很多带有原导师的遗传印迹。尤其是短期做出如此重大的突破,当然会引起关注和讨论。老傅说他将手稿让James Darnell过目和修改过,并且承诺让James做最后作者,但是James Darnell不同意。我为此专门请教过来WashU演讲的JAK-STAT Pathway领域的重要学者,他说老傅当年血气方刚,没有处理好与James Darnell的关系。

 

现在诺贝尔委员会在向同情第一作者或trainees的方向倾斜,老傅也在组织为James Darnell祝寿95岁生日的聚会,所以这些发展有利于老傅与James Darnell分享STAT诺贝尔奖。诺奖委员会开始重视研究团队中受训学者贡献的做法值得肯定,因为博士生和博士后是真正科学一线的贡献者。

 

以前我看到的诺贝尔委员会的行事原则是,在沒有外界竞争时可以让Trainees与导师分享,像杂交瘤、端粒酶、嗅觉受体与mRNA疫苗,今年的物理奖索性授予伯克利的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现在出现多单位分享诺贝尔时,也授予Foxp3论文的第一作者Mary Brunkow。

 

老傅重回洛克菲勒的Lasker奖得主James Darnell的亲密朋友圈是未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需要记住这点,戈尔输掉总统大选的原因是做出了与前老板克林顿总统疏远的决定。美国像阿肯森这样的普通白人喜欢分享credits, 我想南方人James Darnell也是,他培养了好几位著名的华裔科学家。


傳新元和James Darnell。

 

James Darnell拥有两个重大贡献(hnRNA和STAT) 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确实十分遗憾。他是美国南方长大的白人绅士,北上圣路易斯读华大医学院,Southerner在Yankee故乡也能适应,还在巴黎见过世面。他应该相当满意在华大医学院所受到的教育,有位儿子也是从华大MD/PhD计划毕业的,回到纽约当洛克菲勒教授。

 

全程听了Lee Hood创办的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为Mary Brunkow 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举办的记者招待会,我本来想劝那两个老男人应该让女士成为主角,但是看完视频发现Mary实在说不出什么,很多问题她都不能回答,她必须说:“我不是免疫学家,不知道”。离开科学很久了,为干活做实验的人,真是位诚实的美国人。不像是普林斯顿毕业的,她应该向川普的普大排长防长学习。

 

话又说回来,人家玛丽获得了诺贝尔奖,你Lee Hood在基因自动测序领域虽然成就非凡,又追逐过免疫球蛋白基因或TCR的可能诺贝尔奖,还不是一辈子也不可能获得诺贝尔奖。风光的时候,Caltech的一层楼都是Lee Hood实验室。

 

现在JAK-STAT Pathway的论文是数以万计,也有关于JAK Kinase的药物上市,老傅的药也在临床试验。这些成就确实使老傳成为中国人里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政府应该帮助他,学着日本那样游说诺贝尔委员会。

 

中国人已经吃了太多的亏,早年有吴瑞的DNA测序首创,耶鲁教授陈列平的PD-1L, 张锋的基因编辑,还有好几项理应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应该学习日本游说诺贝尔委员会,当然不能做得太过份,日本人将没博士学位的公司技术员都弄成诺奖得主,他自己都认为不配诺奖荣誉,弄得像儿戏似的。

 

我在美国第一次听到诺奖可以游说来自涉及WashU的诺奖得主Rita Levi-Montalcini的新闻,当时报道说意大利方面为她发现的NGF游说诺贝尔委员会,她当时已经从WashU海归意大利。

 

老傅是听人劝的人,他的新版谈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英文评论写得正向得多,为他竞争诺奖加了保险阀。可见我文章所述:

 

“我建议老傅别发表英文的文章,中文聊一下可以,同意同济美国牛人的观点:“老傅这么一闹,绝对会得罪诺奖评委会,那他就会与诺奖无缘了。”;“可以转告老傅,不管他怎么“正面“地写这个信给诺奖评委会,他的这个信就是给自己的诺奖之路添堵、或者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作为一个虽未谋面但似乎已相知良久的科友,我真城地建议他不要给诺奖评委会发这封信,尽管我自己才发过一封。[Tongue]””

 

诺贝尔奖是人设立的,凡是人经营的东西,小到寻找合作伙伴或经营实验室,大到大学、研究所和基金会的管理,都会有人情世故。

 

中国人习惯称这是江湖,美国也有。这些是自己在美国的第一个中秋节的时候,有位资深留美学人告诉我的。我现在比他当年在美国的时间长数倍,觉得他说的千真万确。

 

现摘录以前的文章:“聚会里的很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但是与一位从纽约过来的中年男士的谈话令我印象深刻,他当时九十年代初已经到美国大约十年了,也就是说他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踏出国门的人。我们这些初到者向他取经在美国的生存之道时,他随口说出,其实在人性方面中国和美国是非常相似的,美国同样拥有我们在国内熟悉的善良与互助以及贪婪与狡诈,只是表达形式不同而己。我如今在美国的时间已经是他当时的一倍还多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他当年说得精辟”。

 

诺贝尔评审委员会也不例外地拥有人性的优缺点,在免疫学里因为系统太复杂,在没弄清楚时,我们习惯性将细胞分亚群即subset, 仅T细胞就有Th1, Th2, Tfh, Treg, ThGM等。为什么只授予Treg? 这就看委员会或他们咨询的免疫学家的取舍了。

 

这次对Treg的授奖角度充满传统免疫学的味道,即外周的免疫耐受,不是T细胞发育与分化的基因控制。这似乎像我们这些学医以及在rheumatology 风湿科系工作的人更容易理解,老傅作为闯入免疫领域的分子生物学家比较难欣赏Treg作为免疫耐受的客观存在,因为他不懂病人患关节炎后的痛苦。

 

读了诺奖委员会主席的书证实了我一向的观点,诺奖是经过精心讨论后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公平的。但是瑞典本身不是超级名流的科学强国,很多Karolinska的教授在美国超级名牌大学都不容易生存,所以他们都需要外面的人参谋。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这么容易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他们都会提名自己的朋友或学生。UIUC的诺贝尔奖得主巴丁教授(John Bardeen)因为提名自己的学生,莫名其妙地使自己也第二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自己就是BCS理论中的B (Bardeen), 如果诺奖委员会授予了他的学生也必须再授予他。

 

这是好的例子,相互竞争甚至成仇的科学人物也不少。James Watson与Francis Crick都骂架,还有牛顿与莱布尼兹关于微积分发明的争论,以及中国的杨振宁与李政道从美国骂到中国。


最具喜剧效果的是,在工业界发了财的医生科学家Raymond Damadian,在自己错过MRI发明的诺奖后,使用公司的钱在《New York Times》买整版的版面抗议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在NYT登整版的价码是多少?可能30万美元。他如果得诺贝尔奖也只能获得这么多美金,但是该科学家因为发明MRI相关技术赢得的专利费用就是一亿二千九百万美元。

 

可见ChatGPT的说明:“广告标题:《必须纠正的可耻错误》(The Shameful Wrong That Must Be Righted)背景简介:这则广告由 FONAR公司 于 2003年 10月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强烈抗议诺贝尔奖委员会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科学家——保罗·劳特伯(Paul Lauterbur)和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Sir Peter Mansfield),而忽略了美国医生雷蒙德·达马迪安(Raymond Damadian) 在核磁共振成像(MRI)发明中的贡献。达马迪安是最早提出用核磁共振来诊断癌症的人,并于1977年制造了第一个人体MRI扫描仪。但诺奖最终只授予了另外两位科学家,认为他们在成像技术上的数学和物理改进更具决定性意义。

 

“广告内容要点:广告通篇强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用黑白对比的排版和强烈的语言,指责诺贝尔奖委员会忽视了达马迪安对MRI的“开创性贡献”。文字中称这一决定为“科学界的耻辱”。呼吁公众认识真相,并敦促诺奖委员会纠正这一“错误”。广告形式:是一整页的付费广告(全版)。排版严肃,语言情绪激烈,意在引起公众关注。广告结尾还鼓励读者访问网站了解更多关于达马迪安的资料。”

 



日本在拥有很少诺贝尔奖的时候,政府或民间协会决定在斯特哥尔摩去游说诺贝尔委员会,他们是大胆地将办公室都设在颁发诺贝尔医学奖的Karolinska研究所内。他们的任务是向瑞典委员会介绍日本裔科学家的贡献,也邀请诺贝尔委员会成员访问日本,交易的色彩十分浓厚。

 

中国人应该很会做这种事,现在波士顿的Cell杂志己经被中国攻陷了,谁想得诺贝尔奖应该向Shimon Sakaguchi教授学习,将论文投稿Journal of Immunology, 恐怕也是被顶尖杂志拒累了的无赖选择。

 

诺贝尔评审委员会应该是个最干净的地方,帮助他们了解杰出候选人的适当公关可以理解。希望他们不要被各类游说机构攻陷,现在已经发生因为性丑闻和泄密事件暂停过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日本人开始设立瑞典游说办公室时,曾经引来欧洲媒体的批评。二十多年下来,游说的效果可以说是惊人。日本在2000年以前的100年只有9位诺奖获得者,他们在2000年声称50年将产出30位诺奖得主,当时都像是在开玩笑,但是在今年就以31位达标了。

 

日本确实在基础研究上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些办公室的游说人士也是贡献巨大的。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确实是中国人里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政府应该帮助他,学着日本那样游说诺贝尔委员会。中国不应该太在意国籍,也应该帮助中国出来的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在读文章草稿后留言:“尽管JAK 已经有很多药了 但是真正维持“specificity” 和精准调控each T helper lineage 的是 each STAT protein 这才是一个免疫学的homeostasis 的最关键控制机理  没有哪个其他到通路可以执行如此准确调控的机制。 It is the true beauty of STAT and key to immune regulation [ThumbsUp][Smile]。Thank the God created STATs  [Smile] and let me to discover them”。

 

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Eugene Chin 是我Yale 时的博士后 演员秦怡的侄儿,后来在Brown U 做教授 后来千人计划 回国 曾任苏州大学医学部 包括医学院和药学院的“部长”  我另外一个postdoc曾任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 也算我为国内医学院校的间接贡献[Smile]”

 

Eugene Chin似乎故意放弃了Qin这个糟糕的姓氏拼法,这是他的留言: “罗密欧与朱丽叶里面有一首著名歌曲。其中有一句最关键的唱句是:Cupid rules us all!不论T细胞如何分崩离析分化也好,维干也罢,STAT是始作俑者-具有统治地位。尤其是T分化。STAT的重要性大概超越了任何哺乳动物细胞里发现的信号和转录蛋白,居然在动植物分家之前已经形成,这个你要强调。”

 

耶鲁前教授和海归大佬傅新元:“在 NUS 时 我努力把STAT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免疫, 还有干细胞和发育等, 现在可能是神经系统, 用STAT “总司令”功能的进化的的过程来分析和总结。 这项目 我还要完成!最重要的一步 是动物的演化: STAT 出现, 导致单细胞生物 演化为多细胞生物, 此过程STAT 产生各种重要功能, 所有细胞的分化,和组织和器官生成 etc wanqiang 当年最初项目是发现STAT在神经系统里的功能?@Theone? 后来转到免疫系统的, 周轶则继续, 导致发现 AD Alzheimer‘s 和STAT 炎症的关联, 这文章overdued 现在我决心要完成?@周轶? 下面重点将是神经退化性疾病 和STAT的 关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目前的政府还不屑于做这个事情,反而动员或默许网上开展猛烈的批判诺奖,例如文学奖和和平奖。把诺奖说得一钱不值。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