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我思我想

从大陆来到美国,至今在东西方度过的时日大致各半。愿以我所见所闻触及一下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也许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个人资料
溪边愚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个将华裔和非裔的美国历史结合起来教授的系列讲座,太受益了!

(2022-10-28 16:13:38) 下一个

最近分别听了一个“非裔美国人历史系列讲座”的第一和第二讲。该讲座是由Civic Leadership Academy(字面翻译是“公民领袖学院”)和“桥路基金会”(Bridge Road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的“公益大讲堂”项目共同主办,邀请美国印第安纳宾夕法尼亚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历史学教授王希授课。

这是一个总共6讲的系列。今天码字写此文是为了推荐这个系列讲座。


美国少数族裔被歧视的历史一直在重复

两堂课听下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收获满满。学到一些历史知识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触动心灵的感受:历史是会重复的,而我们真的是在见证历史。特别是听第二讲“重建:美国的第一次民权运动,1861-1909”时,许多听课的人都在问,华人的位置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问?因为听黑人的被歧视历史,真的感觉与华人被歧视的历史那么那么相像,因为这已经是黑人被从奴隶制中解放出来之后了,是讲的已经成为“自由人”的黑人的遭遇。而这也是一段与《排华法案》重叠的时期。

The journal of Wong Ming-Chung: A Chinese Miner(Wong Ming-Chung的日记:一个中国矿工)是一个儿童历史读物系列中的一本(上图)。女儿小的时候,我陪孩子读书,这就成了我在美国读到的第一本有关华人历史的书。

该书讲的是加州1852年华人淘金的故事。那时的加州,淘金者众,金矿少,竞争环境恶劣,华人很“自然”地处处受排斥。开始还只是被刁难,后来环境越来越恶劣,连生存也不能保障了。而且因为华人不能在法庭上作证,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所以,什么事情都只能退让,忍气吞声。 

最后,淘金热过去,所有的矿工都另外寻找出路。但是,华人矿工远在此之前就都被逼“转行”了。就是说,华人要加入淘金的行列,门槛比其他人要高,还要付额外的税。进入之后,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华人又没有选择地最先退出。

这一切,与黑人的遭遇何其相似!比如,黑人至今难以进入收入比较高的行业,如建筑工,水暖工等等,历史上更是饱受排挤甚至被禁止入行。

Driven out: the forgotten war against Chinese Americans(该书已有中文版:《驱逐:被遗忘的美国排华战争》),据说是第一本详细描述早期在美华人遭遇的书(上图)。该书作者以千辛万苦搜索来的真名实姓的无数实例,挂一漏万地描述了从1849至1906,整整56年的排华,其悲惨,难以名状! 

书名叫驱逐是因为通篇中无数故事都是华人一次次被残酷而系统地"种族清洗"。早期的华工都是聚集而居。这当然是出于华人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需要,但更因为那时候华人必须抱团才有生存的可能。华人所到之处就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中国城。但是,在一个又一个小镇上,当种族和阶级在原始和无政府主义的西部相互对立时,中国矿工和商人、伐木工和田间工人、妓女和商人的妻子在枪口下被聚集起来,被赶出小镇,有时被扔进他们所建造的铁轨上的车厢。幸运的,还能带走部分财产,不幸运的就连命也丢了。留下的东西,被抢劫之后往往是付之一炬。

这样的场景难道不是与黑人在同时期遭遇的被驱逐出“白人领地”一模一样吗?

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市(Tulsa)“黑人华尔街”被烧毁后的废墟。(图源:Oklahoma Historical Society。)

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市(Tulsa)曾经是个繁荣的黑人商业区,被称为“黑人华尔街”。1921年5月31日开始,持续两天,40个街区,数百家黑人企业和家园被白人暴徒抢劫、放火,300多黑人被杀,1万多黑人无家可归。48小时过后,没被抢劫走的财产连同房屋全部被烧毁,原先繁华的商业区成为一片废墟。

这就是著名的“黑人华尔街”大屠杀。但类似不同规模发生在不同地方的对黑人的驱逐很多很多。比如佐治亚州北部的Forsyth郡,原来黑人占总人口的10%左右。但在1912年的一次对黑人的驱逐中,黑人被一个不剩地赶了出去,积累的家产也全部丢失。直到80年代Forsyth郡还维持着禁止黑人进入的策略。1912年非法从黑人居民那里获得的土地至今没有任何一部分回到黑人后代手里。

一张华人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被私刑的照片。(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大型五集历史纪录片《亚裔美国人》一个镜头的截屏。)

 

1920年的一张明信片,描绘在德克萨斯州中心市(City of Center)发生的一起私刑。根据明信片另一面的文字,受害人是个16岁的黑人男孩。

全世界都知道白人对黑人动“私刑”(Lynching),但知道华人那时候也是经常被私刑的就不那么多了。去查一下华人洛杉矶大屠杀(Chinese massacre of 1871)就知道了。根据维基百科,有些21世纪的资料中将洛杉矶大屠杀说成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私刑(死19人)。虽然这个描述很可能不准确,但那次屠杀的规模之大的确在美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在美国历史上有那么一段时间,白人对黑人和华人动用私刑都是相当普遍的事情。

如果再看看犹太人被歧视的历史,又会发现,原来与华人的遭遇也很相像。哈佛20世纪初开始采用整体评分替代单纯以考试分数评估新生的录取系统,就是为了控制特别擅长考试的犹太学生人数。当时的哈佛校长A.劳伦斯·洛厄尔(A. Lawrence Lowell)认为“限制犹太学生的人数对学校的生存至关重要”。现在也许不再防范犹太人了,但这个工具依然可以用来对付任何情况的需要。

当初哈佛决定对犹太学生采取限制措施时,犹太学生的占比已经高达21%。有没有感觉这个数字很熟悉?

王教授说,从原住民开始,无论是什么族裔,被歧视的形式都是相似的。也是王教授讲的,本土主义最后怕是一定会发展到法西斯的地步。

听王教授讲美国重建时期的一些历史倒退现象,讲被解放的黑人又被重新剥夺人权的历史,那种此景何曾相识的感觉真的是难以言表!

这个讲座的第一、二讲,让我更深地体会到马丁·路德·金博士说的,只要有一个族裔被歧视,所有的族裔就都有被歧视的威胁。同时也验证了那个名言:

First they came for the Socialist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Social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Trade Unionist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Trade Unionist.
Then they came for the Jews, and I did not speak out—
Because I was not a Jew.
Then they came for me—and there was no one left to speak for me.

(中文翻译如下:

首先他们是来抓社会主义者,我没有说话 - 

因为我不是社会主义者。

然后他们来抓工会工作人员,我没有说话 - 

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

接下来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 -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然后他们来抓我 - 而那时已经没有人可以为我说话了。)


不懂历史就无法切实有效地参与当下美国政治

我听课的另一个体会是,不懂历史就难以真正了解当下。

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是一名美国女子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内容重点是女性只要自尊自强,就能够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文章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做了10年护士还没有找到我的“达西”(Darcy)(编者注:《傲慢与偏见》中既富有又英俊的贵族男主人公),我决定放弃护士职业,去开发自己喜欢的事业。”我当时心里说了句:“还有这样写文章的!就这么一句话,连个说明都没有,如果读者不知道《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怎么可能知道这个‘Darcy’是谁,又怎么知道‘Darcy’代表了怎样的意义呢?”

这个故事让我懂了两件事。一个是,不少女孩子做护士的目的居然是找个医生丈夫。另一个是,读文章有时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蓄才能读懂的。同样道理,不懂美国历史,很可能就听不出政客嘴里的口哨味。

政客吹政治口哨是一种常见的竞选手段。比如,里根当年竞选时一直把“Welfare Queen”(福利女王)挂在嘴边,他这里语言上是指那种偷懒,不劳动,吃福利的人,实际是指黑人。但他只需要说“那个吃福利的女人”,白人就都懂他指的是黑人,他不需要说“那个吃福利的黑女人”。

太多时候,当有人指责政客吹政治口哨时,会有华人说:“他说的很正常,也很有道理啊,我没听出口哨味道。”是啊,不了解历史就不会懂得那些语言里面的特别味道,就好像一点也不知道《傲慢与偏见》这本书或电影,就不可能知道Darcy是指什么人,又代表了什么意义。

没读过某部小说,听不懂话,最多就是出个洋相。但在政治上,就可能是投错票了。那可是庄严的一票啊!在白人至上抬头的今天,甚至可能是关系我们生死存亡的一票。我们千万不能做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的事。

这个系列讲座的一个特殊性是,王希教授将把非裔和华裔在美国的历史结合起来讲,10月28日晚上的第三讲就是这样的内容:“华裔美国人与非裔美国人:第一次交集,1849-1924”(见上图)。目前这还是一种很罕见的讲课形式,很可能是第一次有学者做如此尝试。

但是,华裔与非裔的交集在美国历史中一直是存在的。2020年推出的《远东深南》(Far East Deep South)是一部讲述华人在种族隔离时期的密西西比的移民故事的纪录片,里面就记录了华裔与非裔的交集。该片的制片人都说,在深入调查之前,根本没想到美国历史上还有这样一段两个族裔彼此依赖着生存,互惠互利的时期,而且是在实行种族隔离的南方。(详情请阅“美国种族隔离时期,一个发人深省的华人移民故事”。)

美国历史中有那么多还不怎么为人所知的有趣有意思的与华人相关的内容等待我们去开发,去学习,听王希教授的系列讲座是机会之一。该系列讲座的特点是,屏幕材料为英文,讲课的语言为中文。因是公益讲座,免费面对公众。

该讲座注册信息:https://www.eventbrite.com/e/civic-education-6-tickets-431358544017

所有课程都有录像,之后还会提供YouTube回放信息。欢迎华人朋友踊跃参与!

本文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杂谈”公众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黄玫瑰888 回复 悄悄话 当年解放黑奴的可是共和党,呵呵。华裔第一代移民对美国民权,黑人历史基本上都不清楚也不感兴趣,看到的就只剩黑人贫穷犯罪率高了。如果都可以好好看看美国60年代民权运动风起云涌之前黑人命运的悲惨,系统性剥夺黑人财产非常普遍存在,亚裔都知道财富是需要积累的,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也是需要积累的。就是在中国,一个农民家庭的孩子要挣扎出来上大学也是比城市的孩子难上很多倍。推荐一部电影:Mississipi Burning,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可以Wiki这件事情,直到今天,密西西比很多地方也是黑白隔离的,很难融合。我佩服犹太人,因为犹太人是民权运动的真正参与者,电影里三位被杀的纽约志工,其中两位是来自纽约的犹太白人,一个是黑人。
李卫民 回复 悄悄话 中国人包括在美国的中国人有多少人和黑人近距离工作过?近距离接触过? 高谈阔论张口就来。
胡彻 回复 悄悄话 两党互换:民主党通过发福利和搞工会,攻占了北方工业州。为了抗衡,共和党提出南方战略。所谓互换,就是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些地理位置的互换,并没有改变民主党的种族主义的本质。例如,民主党搞的亚裔细分,大学及公司的diversity,都是歧视亚裔尤其是华裔的。拜登上台第一天的行政令,包括联邦政府招人要搞 equity,即按种族皮肤来招,这难道不是典型的种族主义?
溪边愚人 回复 悄悄话 美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两党位置的互换。所以,可以说曾经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相当于今天的民主党。刻意诋毁今日民主党的人特喜欢指出当初那些“坏事”都是民主党做的,却一句不提两党换位这个事情。到底是谁在隐瞒一个关键的历史事实?
枪迷球迷 回复 悄悄话 任何回避左派推动排华法案历史的文章都有忽悠之嫌。
枪迷球迷 回复 悄悄话 作者和历史教授刻意隐瞒一个关键的历史事实:排华法案是左派民主党的杰作:
(毫不奇怪, 历史系教授几乎100%是左派)

参加投票的议员赞成排华法案的:
民主党:100% 参议员, 97%众议员,
共和党:37% 参议员, 72%众议员

参院 (32-15)
100% 民主党投票议员赞成排华法案 (22 yes, 0 no, 15 not voting)
37% 共和党投票议员赞成排华法案 (9 yes, 15 no, 14 not voting )

众院 (220-37)
97% 民主党投票议员赞成排华法案 (102 yes, 3 no, 28 not voting)
72% 共和党投票议员赞成排华法案 (88 yes, 34 no, 23 not voting )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历史小姑娘,随便乱打扮。严格而言受歧视的华人和今天的华人基本上是两码事。就好比受奴役的黑人和两个半黑总统副总统完全不搭界。无非是想蹭热度占便宜。

当年的华人劳工主要是闽粤南洋人种。和长江黄河的草原人种,完全不是一个种族。语言文化更是完全不同。北方人种是南方人种的征服者奴役者殖民者。逼着他们出走美国讨生活的人,就是今天想沾光的华人的祖先。尤其两者阶级也不同。当年的劳工都是边缘地区的落魄潦倒的穷人。全球化新移民都是士大夫官僚准统治阶级。

别有便宜的时候攀亲戚。没便宜的时候嫌弃人家乡巴佬,没车没房没户口。什么玩意。
全球战略 回复 悄悄话 为历史科普点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