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要谈到两大政党经济政策的不同,最主要的也许就是税收的高低了,跟随而来的,就有大政府和小政府之说了。(其实大政府、小政府也是一个复杂的话题。限于本文题目,这里不做讨论。)共和党的基本纲领就是为富人减税,理由是如果富人手里钱多了,就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穷人就也同时得益了,这就是有名的trickle down 理论(财富会像涓涓细流一样,从高处向低处滋润,高处的富人有了盈余,低处的穷人也会被眷顾,是谓涓滴理论)。
这个涓滴理论听起来蛮有道理的。事实是不是支持该理论呢?这个一直有争议。我们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其实如何分析和理解数据是非常有讲究的。第一,数据要完整,干净,还必须是随机的,就是除了要考证的某些因素不存在其他潜在人为因素的干扰。长期以来,可以说没有严肃的数据支持共和党的涓滴理论,但大部分研究都受数据内容和质量的限制,尽管种种迹象表明涓滴理论不存在,保守派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接受研究得出的结论。终于,最近在研究数据及成果方面有了突破。
几年前,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Raj Chetty带领的一个团队得到了一组堪称金矿的数据,这是几百万跨越几十年的税单,有关隐私的内容都被去除了,但保留下了家庭的代际联系,就是说,保留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那条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完整的数据可以比较同一个家庭两代人的收入。这一研究的结论属于近些年引人深思的研究成果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代人经济状况的变迁。(图像来自纽约时报。)
上图显示的是出生于1940,1950,1960,1970和1980的人30岁时的收入比其父辈30岁时收入高的几率。出生于1940年之前的与1940的数据大致相同,就没有列入。从图中可以看出,出生于1940年的有92%的人30岁时比父辈30岁时的收入高。出生于1940之后的人,这个几率逐渐降低。到1980年出生的人,只有一半的人能比过父辈了。其实如果考虑到大部分家庭的下一代接受到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这里收入的下滑就更难以接受了。
再看看如果细分这些人属哪个阶层能得到怎样的信息,如下图。
还是先看出生于1940年的。只有不到10%的人的收入不如父辈,但这部分人却是出生于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也就是说,他们的父辈属于社会中最富有的一群。他们收入不如父辈高往往是由于没有子承父业,没有做生意,而是选择做医生、律师或教授等职业。他们虽然没有父辈富有,但他们依然是属于高收入层,所以这群人的收入“降低”不需要社会的关注。但是1940年后出生的情形就不同了,特别是低收入群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收入不如父辈高,到1980年出生的,连接近底层30%收入家庭的人也比不过父辈了,这就相当令人担忧了。专家分析认为造成1970年出生的人情况不如以往的原因是90年代能源危机致使美国经济发展减慢。而90年代之后的每况愈下则归咎于经济的全球化、新型技术的诞生、政府对富人税收的放宽,工会组织被削弱,以及教育投资,包括技工技能培训的削减。综合来看,经济发展的减慢和贫富差距的拉大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学者们又做了模拟,把1980出生的与1940出生的比较,以1940的为基准,一个模拟状态是让1980的经济增长与1940相同,另一个是贫富差距相同,看这两者哪个的作用更大。由下图可见,贫富差距的作用大得多,也就是说,贫富差距的增大是造成子辈收入不如父辈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再结合其他的研究一同比较,就可以发现1980年是个转折点。下面的图表来自于经济学家Thomas Piketty (就职于Paris School of Economics), Emmanuel Saez 和 Gabriel Zucman (两个人都是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教授)的合作研究。
下图的最上面部分是最富有的1%与底部的50%的税前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百分比。从60年代到80年代,顶部的1% 占据大概略多于10%,底部的50%则占据大概20%。但从80年开始,顶部1%收入所占的比例迅速上升,而底部50%所占的比例则大幅下降。到2014年,顶部的1%的占有率已经高于20%了,而底部50%却跌至12.5%。
再看第二部分的实际收入比较。60年代至80年代,顶部1%与底部50%的实际收入大致都没有变化。但80年之后,底部的依然无变化,顶部的却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增长。最下面的部分说明了富人收入来源的比例,多少来自企业,多少来自金融市场。
图示清晰地表明自里根的减税政策之后,富人越来越多的收入来自于金融市场,而不是企业。而这种收入来源的变化,更促使富人不愿意投资企业,也不愿意投资劳力市场,底部劳动资源的技术水平和收入就走向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
上面两个研究的结果,第一次如此明白、尖锐地暴露了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这两个研究的特点是:(1)数据质量高。样本群都非常大,原始数据干净,无污染。(2)数据的分析方式设计的非常有逻辑,无懈可击。(3)结论明确清晰,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没有丝毫的勉强。而其研究结果一致证明,涓滴理论只是一厢情愿的想象,是没有数据支持的。
第二个研究同时也表明了,现今的贫富差距之大已经到了非常不合理的地步,而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不是政府依靠福利所作的税后调整能够弥补的。还有种种研究表明,政府福利政策的二次分配,对穷人的提升效果远不如一次分配。也许下面来自其他学者的数据能够比较有效的说明,怎样的一次分配才比较合理。
1950 - 1980 期间,美国经济增长相当快,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在此期间,几乎所有人的收入都翻倍。同时期内,CEO的收入大致是员工平均收入的20倍。(这个研究看上去与上面的图表有冲突,其实不然。这里主要是看中产和整体的,而上图只是看两端的。还有,上图对年代也比较细分,这里却是跨过了比较长的年代。而这里结论的区别也更说明了,只有合理、全面的理解数字,正确解读数字,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1980 - 2000期间,美国经济总体来说依旧是增长的,大致趋势是,大部分人的收入没有变化或略微降低,而顶部1%的收入成长极快。(这里的有无变化都是考虑了通货膨胀的,上面的数字也一样。)在此期间,CEO的收入与员工平均收入的比不断增长,达到了400 比1,而对冲基金管理员的收入是美国平均收入的22000倍!
2000 后,美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和金融风暴。在此期间,大量人失业,在房屋市场和股市上惨遭损失的大有人在。但最高收入群是受影响最小的。CEO与员工的平均收入比降为300比1。
来自美国劳动部(Labor Department)和统计局(Census Bureau)的数字也给出了CEO与工人平均工资的比在不同年代的变化:
1979年: 29:1
1985年: 40:1
1988年: 93:1
1990年: 113:1
1995年: 150:1
说来说去,就是如何做一次分配的问题。让我们做一个把问题简单化的实验。假设一个企业一次分配税前的总资源,即盈利,是100,其中30必须缴税。以当时的社会条件,要让员工维持个人、家庭生活的基本费用大致是20。我们假设下面几种该企业的一次分配方案。(1)20作为员工的收入,其余50企业主收入腰包。(2)30作为员工收入,老板盈利40。(3)员工拿40,老板盈利30。(因为是简单化的实验,把税收固定了,与实际情况不符,但应该不影响讨论的意义。)
第一个方案就相当于员工没有什么向上走的出路,长此以往,就彻底违背了upward mobility(向上移动,主要指社会地位、阶级地位的提升)的美国精神,事实上也正是这样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造就了投票给川普的群体中的一个;该方案中,老板是赚的肥肠肥脑,盆满钵满的。
第二个方案,员工的状况有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因为收入高出基本生活的费用,就有了向上移动的空间,可以改善生活条件,比如租个大点的房子,可以吃得更营养健康;当然,做老板的收入略有下降。
第三个方案,员工的收入相当高,不仅可以考虑买房等实实在在的大目标,还可以适当享受一点奢侈;不可避免的,老板的收入有较大的缩水。
依我看,第三个方案是最促进消费,同时又最减轻政府福利负担的。而消费被带起来之后,一次分配的饼就越来越大,虽说还是分到同样的比例,饼大了,总资源就不再是100,而是120、150或更多了,每个人分到手里的就多了,是真正的双赢。我的理解,这个分配方案相当于上面提到的1950 - 1980期间的美国经济。
哪个方案最接近理想呢?这绝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没关系,公公和婆婆都可以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我们必须提醒自己的是,第一,要尊重数据,尤其是被学者普遍接受的严格的数据。第二,提出自己的论点,举出支持自己论点的数据就好。没有人有资格说,只有这样才是对的;没有人有资格说这份钱就该归我,无论你站在哪一边。
讨论到这里,不得不提到两个现象。第一,二战后至80年代初,一个蓝领也能为全家提供高质量的生活,还可以为孩子负担高等教育。现在的蓝领已经很难做到这样了。第二,前些年媒体一直在报道,沃尔玛盈利高得出奇,但不少员工却因收入太低还在领取社会福利,而且公司故意让一些员工无法成为全职员工,不能享受公司的医保计划,把包裹扔给社会。这样的现象是否合理,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这个牵涉的已经不只是收什么税,收多少了,还牵涉到政府如何做宏观调控。政府到底有没有责任和权力来调控,不让贫富差距过大?
现今的美国社会,太多的问题必须靠二次分配来补救。但二次分配的弊病不仅多,而且有长久的负面作用。比如,一次分配的提高鼓励买房;二次分配只能提供临时住房。一次分配提升社会地位、阶级地位,对下一代有着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二次分配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还可能养成他们吃福利的习惯。一次分配能够从根子上减弱社会的不公因素;二次分配不仅治标不治本,而且当一次分配非常不公时,还造成“劫富济贫”的假象。一次分配是真正提供“向上移动”的机会;二次分配只是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无法帮助弱势群体爬出贫穷的深坑,长此以往,必定激发阶级矛盾的不断尖锐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这个社会有很多隐性的社会功能,各个功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什么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是因为太多时候公公和婆婆都只看到了某个方面,忽视了另外的方面。还有一种可能,有的人是故意在误导,而这才是最具危害的。所以,一定要格外尊重严肃的学术研究,要兼听,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兼听。
本文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ID: ChineseAmericans)(链接)
更多博文
我的文章系列
美国大学AA平权法案的前世今生及亚裔的何去何从
真的希望你过得好!
鲜为人知的癌症新说 – 正确解读统计数据
如果当初嫁给他?
70年代大舅眼里的上海
有这样两种中国人
什么是民主,我们真懂了吗?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看看我们都带些什么!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青岛人生活简单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洗海澡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表哥、表姐们
70年代上海孩子看青岛 – 吃的特殊记忆和老少酒鬼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系列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开篇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 – 后记
我家隔壁有点传奇色彩的邻居(续) – 来自徐家姐妹的反馈
育儿篇系列
与女儿谈恋爱、婚姻、生活
飞吧,孩子!
谈海外华人到底该不该逼孩子学琴和中文
到底该不该推娃—老调新谈
美国点滴系列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真相(3)-- 美国媒体在最高法院斗智斗勇
我在美国占便宜的事 (一)戆人有戆福
美国点滴(七)也谈西方的公平概念
美国点滴(二)纽约地铁与上海地铁之比较
在美国,保健品和药品的关键区别是什么?
美国黑人和白人对不公待遇的不同应对方式
嗯,我们彼此好像有点说叉了。再试一遍 : )
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现在我们都同意80年代之前的分配方式更合理,或至少假设是这样。那么我们对如何能够回到那样的状况好像有新的分歧。你的观点是这都是自由市场自主调控的结果。这个我不完全同意。我认同部分学者说的造成变化的原因大致是下面几项:里根的减税政策,特别是对capital gains的税收大致就是减半了(不是全部在里根手里实现的,而且由里根起头,形成了趋势,一步步走的);各种市场管理的放松;全球化;工会力量被极大削弱;赢者全拿等等。
全球化是个趋势,只能适应,无法阻挡的。但其余的基本上都是与政策有关的,如果做政策的调整是会起作用的,而且也会对过分极端的全球化有遏制效果。事实上有学者研究得出结论,经济的好坏其实是非常受政策影响的,这是来自于对美国上一世纪的政策及经济的详细分析。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见仁见智。
不论我们观念是否一致,非常感谢你认真的讨论!
减税政策是否有效,可以讨论。但目前经过里根,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的多次减免,即使有什么效应,现在也只能是微乎其微了。原教旨自由主义经济学并不是建立在严谨的统计数据上的,必然要被修正。
一个戏子,加上七十多岁,只会用减税的糖裹毒药加吹水骗无知选民,只会看任内几年饮鸩止渴带来的风光,下台就是老年痴呆,死后不管世上洪水滔天。
他的副总统老布什批评里根那套是巫毒经济学,他唯一的亲生儿子坚决不当保守派走完全相反的政治立场。就是因为他们是最接近里根的人,看穿了戏子那套欺世盗名的政治骗术。
所以说你没懂呢。税收政策是在里根手里改变的。从此以后就是同样政策的持续,没有变过。这里不是在谈经济的好坏,只是说税收政策对分配的影响。所有的数据都表明,80年代是个转折点,就是从那时开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1980年生人,到今年三十六七岁。先来点简单的数学,这37年共和党执政20年再加川普的两个月不到,民主党其余17年。那为什么就是里根和共和党要负全责?民主党上台后完全可以改嘛。难道民主党的17年全是木偶戏,执行共和党的政策?
再进一步,男克93年1月就职。1980年生人那时十二三岁。如果一个人少年之后的经历对他/她成年收入影响更大的话,那么从93年到01年,09年到17年的账该算在谁头上?
高科技公司CEO,华尔街高层等收入大幅飙升的现象是90年代开始的,基本上是男克任期内开始的(当然公平地说,共和党也没做多少来克制这个),总不能把这个锅全让共和党背吧?这些巨头肥猫们支持那个党我们都很清楚吧?
看看50,60和70年代,大家都好啊!只是到了80年代后,才只是顶层的好,别的都不好了。而这个转折就是里根的政策造成的。已经有真实的数据证明可以用好的政策产生大家都赚的分配,你为什么要无视事实呢?
这些文章里都讲了。看来我是鸡同鸭讲。
你根本就没搞懂如果理解1980出生的被哪些年的政策影响了,没搞懂如何看政策的持续效果。
不至于这么多人都搞错了,只有你是对的吧?
再看看,看懂了再讨论吧。
我想是你理解错了。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不管,就用你的这个逻辑,再看一下第一张曲线图中的另外几条线。就把1940年生人的那条线作为最佳范例:
1950年生人 - 不过十年的时间,杜鲁门的政策就毁掉了一代人百分之十的希望!
1960年生人 - 肯尼迪的政策已经成功地毁掉了三分之一年轻人的前途! 肯尼迪是1961年1月就职的,但没办法他赢了1960年大选,他必须负责
1970年生人 - 尼克松的政策力挽狂澜,成功地止住了过去20年间的颓势,与1960年数据几乎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