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闻,我思我想

从大陆来到美国,至今在东西方度过的时日大致各半。愿以我所见所闻触及一下东西方的文化和制度。也许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个人资料
溪边愚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点滴(九)美国的贫富差距现象及其走向

(2014-01-01 13:59:18) 下一个
美国是世界上富有国家中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对此学术上也是有争议的,有认为允许较大的贫富差距是美国比别国更富有的原因,但也有认为这是潜在的危机,或是造成美国在许多方面失去优势的根源,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因、根源都是一些很难真正确认的东西,往往是公婆各有自己的理论依据。事实是无党无派的。我们还是来看一些数据吧。
 
1950 - 1980 期间,美国经济增长相当快,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在此期间,几乎所有人的收入都翻倍。同时期内,CEO的收入大致是员工平均收入的20倍。
 
1980 - 2000期间,美国经济增长依旧相当快,大致趋势是,大部分人的收入没有变化或略微降低,而收入在最高1%的成长极快。(这里的有无变化都是考虑了通货膨胀的,上面的数字也一样。)在此期间,CEO的收入与员工平均收入的比是400 比1,而对冲基金管理员的收入是美国平均收入的22000倍!
 
2000 后,美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和金融风暴。在此期间,大量人失业,在房屋市场和股市上惨遭损失的大有人在。但最高收入群是受影响最小的。CEO与员工的平均收入比降为300比1。
 
看了这些数字,就又不得不回到如何解读上面的数字和如何考虑今后的政策方向的问题上来了。
 
若戴上共和党的镜片,上面的数字不存在任何问题。2000 之后的经济大萧条和金融风暴都不是由越来越悬殊的贫富差距造成的。相反,要刺激经济,一定要实施鼓励富人越来越富的政策,只要富人生意越来越好,穷人就会自然而然的得益,于是大家都越来越好。总而言之就是继续顺着1980后的方向走。
 
若戴上民主党的镜片,1980 是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1980 之后经济政策的转向是大量为富人减税,同时又大量削减基建、教育和福利基金,缩水福利政策,以致罗斯福总统在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后推出的一系列“新政”(New Deal)渐失效力。
 
我不久前自费听了个全天的多课题讲座,其中也有谈到贫富差距的,所得信息与我这些年从报刊、书籍中得来的和个人领悟的相吻。大致上,造成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的主要原因有三。(1)产品全球化。(2)工会力量被削弱。(3)赢者全拿的市场新趋向。
 
产品全球化
 
产品全球化使得企业可以利用全球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产品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本身并无对错。但若富国利用其优势搞不公平交易,则会造成财富的不合理分配,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孟加拉国厂房倒塌是一例;中国流水线工人遭受不必要的职业残疾是另一例;大半个中国被雾霾包围更是极端的惨痛教训。类似例子举不胜举。
 
工会力量被削弱
 
工会力量被削弱自然是企业得利。当然,有一种理论是工会妨碍自由市场竞争。我觉得这是一个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工会力量太强会导致不合理要求,甚至逼迫企业破产;没有类似工会的组织则雇员处于极度弱势任人宰割。我在一个实验室工作时曾听一位老实验员说,20多年前(距今就是30或40多年前了)该公司为了让员工同意不组织工会,大幅加工资,有的人这一次工资就涨了40%。由此可见工会的能量。
 
赢者全拿
 
赢者全拿的例子举不胜举,最臭名昭著的恐怕就是沃尔玛的员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例子了。这些年,沃尔玛的盈利高的惊人,但底层员工的薪水却是按美国的最低工资给,更有甚者,沃尔玛大量雇用临时工,虽然这些员工是被长期雇用的,这样就不须支付医保等福利。结果是虽然企业巨额盈利,员工却依旧贫困,哪怕有一份工作,还必须靠申请政府福利才能生存 — 企业把负担转交给社会。
 
还有一个例子就有点值得玩味了,是讲苹果店(Apple Store)销售人员的工资水准的。苹果产品盈利丰厚,但早期销售人员的收入不比别家店员高。原因很明显,出与别家营业员同样的价钱就会有人来做,老板当然不愿意出更高的价了。后来此事被媒体报导,说苹果太贪,不与员工分享利益。结果一夜之间,销售人员的工资涨了百分之好几十。
 
如果前一例中沃尔玛是把负担转交给社会的话,上例就没那么低下了。但到底让员工享受多少比例的盈利才是合适的呢?或者说,像苹果这样,让编软件的员工较多的分享公司的盈利,而让销售人员比照别家员工的收入,算不算合理?
 
这些问题都牵涉到赢者都拿是否合理,或者说赢者拿多少才合理。这就又回到文章开头提出的贫富差距的问题上了。我个人认为,种种数据都是支持1950 – 1980 的经济政策的。至于说1980之后的政策对推动经济发展有利,我只听见言论却没看见令人信服的数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