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世界

Egalité Indépendant Gastronomit
个人资料
正文

巴洛克到嗨的维也纳

(2015-08-12 03:39:05) 下一个

维也纳是座美丽的城市,书里都是这么写,游记里都是这么说。

到了维也纳,我找不着这个感觉。

它不太合我的胃口。为什么呢?我想找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大而无当'?还不对。大而无当可以形容北京长安街上的那些巨无霸式无特色建筑。这里还是有特色的,只是有'过'的感觉,它大过了我的审美。

然后我走到了这个广场,看到这座雕塑Pestsaule,于是知道了:那是High Baroque的缘故啊。嗨巴洛克,它不大是我的菜。



1679年那场黑死病大爆发之后,神圣罗马皇帝Leopold下令建造这座纪念碑。等到多年后它终于建成的时候,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大的白蚁冢,蚁冢上面有着一轮金色的光辉。这光辉不是太阳而是象征伟大光荣正确的主,它照耀着正在为民祈祷的Leopold皇帝。从皇帝以下一直到基座疙里疙瘩挤挤插插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物,让人觉得不提防什么时候又会有一颗脑袋从那里面钻出来似的。有这种感觉的一定不止我一个,但是好像还没有人(敢于)说出来。原因呢,大概是这可是美丽的维也纳吧!

我想现在我可以说,想要体验巴洛克的话只须去看两座雕塑。先让我们去到巴洛克的发祥之地罗马,走进小教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里面坐下来。耐心等上一会,当一束光线从金色金属的光芒上方泼洒到天使和圣特蕾莎身上时,仔细欣赏一回《圣特蕾莎的大喜悦》(Ecstasy of Saint Teresa)。这尊雕塑是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尔尼尼的倾心之作,描述着修女特蕾莎的一次神奇的梦境:天使正手持金箭刺向她的心窝,而梦中的特蕾莎呢,… 一位调皮的艺术评论家是这样说的:如果你不知道女人嗨了的时候什么样,就去看看特蕾莎吧!



Ecstasy of Saint Teresa,她是巴洛克风格的巅峰之作,优美流畅、神采飞扬,贝尔尼尼总会给人一种一挥而就的感觉,我能欣赏他。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巴洛克,'精彩'应当是个合适的选择。古典风格就不可以用这两个字,那另有一种沉静含蓄之美,不是'精彩'可以形容的。比较贝尔尼尼和米开朗基罗各自的《大卫》,这件事情一目了然。

'精彩'得过了头收不住,就会有些'张扬',张到了极致就是'喧嚣'。Pestsaule就是喧嚣的典范之作,它嗨得过了头,用个比较损的比喻,叫作'orgy of figures'。

Ecstacy of Saint Teresa和Pestsaule两座雕塑,一个是有品味的巴洛克另一个属于没品味。巴洛克从古都罗马走出来,到了新都维也纳的时候它就变得有些嗨有些张扬。回来后再读Rick Steves,他也觉得维也纳有点oversized,他说这大概是因为如今的维也纳人口比起当年的帝国首都少多了的缘故。我觉得那是缘于High Baroque风格。它不大是我的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舌尖上的世界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xyz' 的评论 :

Bernini的艺术渲染力是了不得的。罗马那里的Villa Borghese收藏有他的很多作品,包括他的《大卫》。有机会的话值得一看。
cxyz 回复 悄悄话 在《圣特蕾莎的大喜悦》这幅图里, 吸引我的是天使的脸,我在天使的脸上看到了喜悦。
舌尖上的世界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0084lx' 的评论 :

我也挺喜欢的。Hundertwasser的这个现代建筑正好可以用来反衬传统的维也纳。
0084lx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这个雕塑我没有看到。我本人还是很喜欢维也纳的。那里有我喜欢的百水。
舌尖上的世界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哪里,要是专家可就不敢这么说了,一定和大家统一口径。但是我相信自己的感觉并不错的,所以敢放胆一言。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顶博主专家级评论,同时还愿意把和流行不同的观点说出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