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影,枫雪情

感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个人资料
南国铁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细品红楼,金陵十二钗 (一)

(2012-07-14 16:29:13) 下一个


转文:红楼艺苑,细品红楼。原文作者,李溪平; 图片来自网络。)


金陵十二钗图


 

贾元春


画: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歌词云: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仅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曲子[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大小姐贾元春,是红楼梦一书的书胆,身系着宁、荣二府的荣辱盛衰,在她身上隐伏的故事最多、最深、最隐秘,同时也最精彩、最微妙、最耐人寻味。因此在说大小姐之前,先说她的一个丫鬟。众所周知,贾府的丫鬟都是成双配对而出,例如,怡红院的袭人、媚人,王夫人的金钏、玉钏,老祖宗的鸳鸯、琥珀等。二小姐的司棋、绣桔,三小姐的侍书、翠墨,四小姐的入画、彩屏。最奇怪的是偏偏这位地位显赫的大小姐,曹雪芹先生在八十回书中,仅提一位丫鬟,那就是抱琴。

本人在前面说十二猜时,已说到有一个猜名,曹雪芹先生书中每位人名都有讲,这贾府四千金的名合起来的谐音是原、应、叹、息,是说贾府由盛而衰原本是应该叹息的事。四千金的首位大丫头的名合起来是琴、棋、书、画,是喻贾府是诗书礼仪之家,以此推论,这四千金的次位的四个丫头也当有讲,而曹雪芹先生,恰恰在这次位之首,也就是大小姐的第二位丫头,给藏了起来,初看象漫不经心,写漏了一位,仔细琢磨,那是大有深意,曹雪芹先生绝世之才,文网疏而不漏,十载批阅,增删五次,可说以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在书中这媚人、琥珀、绣桔、翠墨、彩屏等,她们都没有什么故事,之所以提她们,是为了文章美,为丫鬟配对而出的。

这就从反面提醒我们,这大小姐的第二位丫头,是有意识的被隐瞒了起来。她是谁?叫什么名字?为什么隐瞒起来?首先看二小姐以下的六位丫鬟,二小姐的丫鬟司棋、绣桔构成棋局,三小姐的丫鬟侍书、翠墨,构成书墨,四小姐的丫鬟入画、彩屏,构成画屏。这三组六位丫鬟的名字,每组都构成即对等又相关的名词,由此推断,曹雪芹先生隐藏起来的这位大小姐的二丫鬟的名字必定有一字是与琴字既对等又相关的一字名词,从而构成两字名词。"琴?。"有人说了,可以叫瑟、叫箫,等等。然而曹雪芹先生没那么笨。费了很大的劲,才隐藏起来的名字,那一定与后文书紧密相关,非同小可,那是系在大小姐身上的一个扣,因此鄙人斗胆猜了个" 剑"字,与琴字相配为"琴剑",这两字即相关又对等。中国有句成语叫"琴心剑胆",是形容人慧心灵性,而又有决断的赞美词,这琴心剑胆与大小姐的禀性、作为也很相配。

在神话故事中有个"四大天王",第一位天王叫东方持国天王,他的怀中就抱了一把"琴";第二位南方增长天王,手中拿了一把" 剑"。琴主调,剑有锋,锋与风同音,"调风",可见大小姐身系宁、荣二府的风向走势,真是非同凡响。那么大小姐的大丫鬟叫抱琴,这二丫鬟当叫"?剑"呢,是"背剑"、"佩剑",还是"捧剑"?对,正是要叫"捧剑"。首先 "抱"与"捧"是相类动词,合于曹雪芹先生起名的美学观点,另外这"背"与"佩"都有自带自用的意思,惟有这"捧剑"才是丫鬟身份,捧着剑是伺候主子使用的。捧剑,也是炫耀主子荣光、威严尊贵的一种礼仪,它与打扇、拂麈、端盂、抱琴,有同等的妙用。例如三国演义中"武侯空城退仲达",武侯扶琴时,背立二童正是一童执麈、一童捧剑。这样大小姐两位丫鬟的名字就有了一位抱琴、一位捧剑,这也是大小姐贵为皇妃的日常行止所具有的威仪。二小姐的两位丫鬟的名字,一位司棋、一位绣桔,这是二小姐日常打发时光以棋局消遣为乐;三小姐的两位丫鬟的名字,一侍书、一翠墨,这是三小姐日常沉浸书、墨以养端庄、雅致之气;四小姐的两位丫鬟,一入画、一彩屏,这是四小姐日后入空门面壁、参经、打坐的画屏。而且这贾府四千金的次位四名丫鬟的名字谐音合起来为"贱局莫评"。由此可说曹雪芹先生红楼梦书八十回为完璧,八十回以后的书,为曹雪芹先生自己毁掉了。这是"佛祖拈花伽叶笑"。八十回以后的书,靠的是神传。

猜出了大小姐有位丫鬟叫"捧剑"。这仅为冰山一角,还要接着猜,她的作用是什么?曹雪芹先生隐起她的目的是什么?唉!曹雪芹先生文深似海,精巧的文字,为这人世间留下了无穷的美,他自身焉能不"孤标傲世谐谁隐"?这一生的孤寂落寞是难免的了。

猜画: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众所周知,有弓必有箭,弓箭相连,这即是画的弓,弓上挂着是应是走兽壶,走兽壶内插着羽箭,而这幅画,奇哉、妙也,在应挂箭的地方换成了香橼。香橼是什么?香橼是春王正月之时摆在案上,以象征正月之春的一种果实。如果把这弓换成谐音字"宫",香橼是元春的象征,这"箭" 的谐音为"柬",那这幅画告诉我们什么呢?一句话"宫中元春换柬",这真是玄中玄,巧中巧,无怪曹雪芹先生三百年来忍受无边寂寞,毫无知音。这"宫中元春换柬",正是本书的一大扣。

这里有三个问题,一是元春凭什么能换"柬"?二是换的什么"柬"?三是为什么必须换这个"柬"?先说第一问题,红楼梦书中特特的提到了,大小姐被封的是凤藻宫尚书,贤德妃。你想过凤藻宫的"藻"字是什么意思吗?那是文词华美的意思,有个词叫"辞藻斐然"。再说这尚书,在武则天时,她的宫中就有一位女尚书,名字叫上官琬儿,那文才,好。常有应制诗问世,是位才思敏捷、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她日常的尚书工作,是为武则天起草一些诏书、告示等,处理一些非军国大事的文字工作,其工作相当于今天的机要文秘。那你说大小姐凤藻宫尚书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在这凤藻宫后,贤德妃前特特的加个尚书的头衔?曹雪芹先生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那大才,每个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大小姐能换"柬",凭的就是这凤藻宫尚书的头衔。

第二个问题,换什么"柬"?换的是由礼部呈上来的"姽婳词书柬"。这由礼部呈报上来的歌功颂德一类的狗屁文章,送到宫中,正分归凤藻宫。大小姐看过"姽婳词书柬"后手足冰凉,花容失色,为什么?

第三个问是为什么必须换柬?一说起这"姽婳词"许多人都煞费苦心的在词中找毛病,以为宝二爷写了什么忤逆犯上的话,惹的大祸临头,结果左看右看、吹毛求疵,一直到了结尾处,有两句"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处,才稍微有点菲薄朝廷无能的意思,因此都在这两句上做文章,然而这两句实在没什么错。哪个看着城丢了,天子不惊慌,不恨失守,还乐的屁颠屁颠的。文武朝臣不垂头丧气,反而举杯齐贺,那才是大毛病呢。"天子惊慌......"这两句,虽然有点沮丧,但那也是实情,皇上的刀再快,那也杀不了无罪之人。那么毛病在哪疙瘩藏?在此曹雪芹先生用了个"障眼法"让看客使劲在宝二爷的这首词上瞎琢磨。其实这错根本不在宝二爷的这首词上,这首词的本身无错,你就是瞎琢磨一万年,那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这错出在了宝二爷的爹,贾存周(假存诌)身上了。曹雪芹先生在七十八回的回目上明晃晃的写着"老学士闲征姽婳词",这回目就暗藏玄机,老学士就是这宝二爷的爹,贾存周(假存诌),"闲"字有吃饱饭撑的难受,没事干的意思,而这"征"字,有动荡,凶杀之意。

例如,在夏、商、周三代之时,元月都是叫"春王正月"。到了独夫秦始皇一统山河后,因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正,因此这正字就归他一人所有,成了他名字的专有字,天下人都不得使用,凡是有使用正字的地方,都要避讳,改用另外的字,如此流传,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春王正月"的这个正字为了避讳,也在被改之例。然则 "春王正月"是历代皇家,郊天祭祖的极为重要的月份,那是关乎国运的大事,正月无人敢改,那就只好由独夫秦始皇自己瞎琢磨了。这独夫始皇帝,煞费苦心的琢磨了好几天,才灵光一现,用了个正字的谐音字,征字,因此这春王正月,自独夫始皇帝后,就改叫为"春王征月"了。当时就有大臣觉着"征"字不吉祥,杀伐之气太重,然则改正月为征月,是始皇帝的意思,这些个大臣,即使觉着不吉祥,可也无人敢放屁,结果到了秦二世时,这天下就动荡了,杀伐四起,三年的功夫,秦一统就土崩瓦解了,后世的相学家,就有人认为秦之亡,与"征"字多少有点关系。

至于"姽婳词",它的谐音字简直是太糟糕了,"鬼话词"。有阴森森的感觉,"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分明是这"假存诌"好日子过腻了,撑的难受放着地下的祸不惹,专去惹天上的祸,好端端的日子,被他弄出来一场"鬼话词"。那么"姽婳词"到底错在那儿?它是从根上、从敌我阵线上搞错了。在七十八回,贾存周在向众宾客介绍完林四娘的事迹后,有这样一段话:"不过如此,他们那里以有原序,假日因又奉恩旨,着察核前代以来应加亵奖而遗落未经请奏各项人等,无论僧尼乞丐与女妇人等,有一事可嘉,即行汇送履历至礼部备请恩奖,所以他这原序,也送往礼部去了,大家听见这新闻,所以都要做一首《姽婳词》以志其忠义。"这一段话历来被人忽视。这段话之中,"着察核前代以来......"正是这个"前代"才是问题的要害所在。

下面我就用明、清两代做例子。生活在清朝时代的人,那明朝所发生的事,可称为前代的事,大明朝几百年,忠勇、英烈的事迹多的很,清朝人要歌颂前代的事,那什么刘伯温、海钢锋以及民间的义士、节妇,多如烟海,都可尽情歌颂,是什么毛病都不犯的。然而前代的事,也不是可以毫无顾忌的瞎说的,也是有禁区的。那就是到了两代交替的这一段,例如,在明末清初的这一段,那就不是瞎说的,要慎之又慎,如果你不了解史实,做为一个清朝人,把崇祯年间的宁远大战,明军用红衣大炮,把老罕王打了个半死,你糊里八涂地把这事眉飞色舞的给大大的颂扬了一把,你想那清朝皇上要知道了,还不得把鼻子气歪了,不管你地位多高,官多大,恐怕都要难逃大劫了。我这如此一说,聪明的读者恐怕就要明白这毛病出在哪儿了。恒王与姽婳将军林四娘镇守的青州,正是前代末期的要镇,在与本朝的先祖作战时阵亡的。"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说的正是本朝在举事之初,势力不强大时,被前朝称为寇。这歌颂的对象一错,那性质就太严重了,敌、我双方对垒,旗帜鲜明,在敌方被我方灭亡之后,你为敌方歌功颂德,招魂做词,你要干什么?要复辟?这个反叛罪能逃得了吗?那后果是什么?抄家、灭门,这些个严重后果都可能发生。有人要产生疑问,那贾存周难道脑袋里进水了,也不分一分敌我,弄了个题目,就瞎作文章?他不知道这段事的史实,他的那些幕僚、宾客,都干什么了?既然这贾存周与众位幕僚都没能分辨明白的事,这贾元春如何能看出问题来?

首先说恒王与林四娘战死的这件事,是在本朝还被前朝称为流寇时发生的事,这说明本朝在那时,势力是处于劣势,是在本朝开疆拓土的前期,是一场局部的,小规模的战斗,这样的战斗,在本朝的初期,发生过多次,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历史的尘埃逐渐的埋没,为后世人所遗忘掉。贾存周是"八股"出身,你要他讲"四书"" 五经"那是头头是道,连"注"都能背的滚瓜烂熟,"圣人"训戒之外的事,他的所知就很有限了。至于,本朝与前朝交替时发生的事,那大事,重要的大战役、重要的将领、关乎两朝兴衰存亡的重大事件,那他能清楚。像征恒王、林四娘这样的前期的、局部的、小规模的,得得失失,不是专业人员是很难清楚的。贾存周在工部任职,对这些可说一窍不通,至于贾存周的那些幕僚,你听一听他们的名字,什么沾光,善骗人、不顾羞等等,你就能明白,那是一群围着贾存周混饭吃的,说他们什么也不是吧,那也能摇头晃脑的吟几句酸诗,附庸风雅的拍拍贾存周的马屁。乃至真材实料,那是一点都没有的,正所谓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的。另外,还有一点极为重要,就是"老学士闲征姽婳词"这件事来的特别蹊跷,红楼梦书中七十八回中这样写的,"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又说"快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话,'风流隽逸,忠义慷慨'八字皆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要作一首挽词"众幕宾听了都忙请教系何等妙事。这句话里的要害在这" 快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曹雪芹先生在此打了一句葫芦语,"快散时",这简直是空穴来风,"干什么玩意快散时",是在早朝快散时,还是同僚闲谈快散时,还是朋友聚会快散时,还是有什么酒宴快散时,还是同什么人商讨什么快散时,这简直就是随你怎么想,都可以,你可以想出一万种场合"快散时"。最为高妙的是在这"快散时"的后面所接的话,"忽然谈及一事","谈及一事"的这一事,就是要了贾府命的"恒王与林四娘"的事,这忽然谈及,是贾政的感受,而谈及这件事的人,是不是处心积虑,蓄谋以久就不得而知了。按正常来说,在这升平以久的太平盛世,这种被人遗忘,本朝前期的局部小规模的战斗,只有一些专业编史的人员清楚,在这不可知的场合"快散时"被人家轻描淡写的"忽然谈及",这如果是阴谋,那可以说是天下一等一的高手,才能布出的局。首先是极为了解贾存周的脾气禀性,详细的了解大观园建成后,贾存周及众清客同宝二爷题联的事。对贾存周的心情猜的极透彻,这脉拿捏的极准,而在"快散时忽然谈及"那是说仅有说这"林四娘这事"的人一人说话的时间,而众人没有发问的时间,你想了解这件事的背景,发生的年代,以及这"流寇"是那一伙,还没等你开口,对不起,诸位爷一拱手,人散了,单剩这"风流隽逸,忠义慷慨"的故事,在脑中挥之不去,礼部正在要这一类文字,这么好的题目,那实在是难得。这种布局的精妙,巧设计谋的深奥,那都算到贾存周的骨头里去了,正是算准了贾政的愚,宝二爷的秀,贤德妃的敏,投其所好,安下陷阱等猎物,排下香料等金鱼,布下了连环套,不要说贾存周这样的腐儒,就连比他强百倍,久经生死场,极机警的贾府大小姐,凤藻宫的尚书,贤德妃,在这精妙的布局前,也是仅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

大小姐身担凤藻宫尚书,贤德妃,她的日常工作是要为皇上处理一些文秘的事,起草一些昭书、告示,以及臣下的一些非军国大事的奏折、书柬,以及皇太后、皇上、皇后对本朝以及皇家的一些不甚了了的事的垂询,所以了解本朝及皇家的起源,延革以及夺取政权时的各种事件、各种文章、制度,这正是贤德妃的专业。如今她手捧礼部呈送上来的"姽婳词"书柬,她只知其一,以为是爹与弟、侄们,误打误撞的颂错了对象,为了挽救家族的危机,铤而走险,这就是这幅画的真实的涵义"元春宫中换柬"。大小姐利用她的身份、地位,想把家族、爹、弟、侄儿的危险消除于无形,露出了女性的弱点,头发长、见识短的妇人之爱,从而落入了人家精巧的布局,走了"麦城"。 "树大招风官大招险",世事的险恶,在此可见一斑。正是 "元春宫中换柬",多米诺骨牌倒了,那连锁的震荡,使得贾氏家族一垮到底。

猜判词:贾门四千金的判词,有一特点,就是两句一转,判词的前两句是在八十回书中有迹可寻的,而后两句是在八十回后将要发生的。大小姐的判词前两句是,"二十年来多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这第一句是点年龄的,大小姐在二十岁意气风发,青春鼎盛之时,事业有成,入主凤藻宫登上了尚书贤德妃的宝位,这"辨是非"是登高位,掌盘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辨是非,定对错,决荣辱。这第二句是紧接第一句来的"榴花开处照宫闱",曹雪芹先生在这里用了个谐音字法榴花,是六花的谐字。大小姐在宫中,历时六次花开之后,光彩照耀,凤藻宫得封尚书贤德妃。花一年开一次,六次花开,是六年。大小姐,自从十四岁被其祖母、母亲推上了风口浪尖,身入宫中这龙潭虎穴之后,经过六年的腥风血雨,六年的凶争恶斗,六年的殊死较量,一一的击败敌手,她就象那蛊盆之中的蛊一样,吞噬掉所有的毒虫。同时练就了一身的本事,就靠着这身本事,从一个无名的宫娥,一步步的登上了凤藻宫尚书,贤德妃的高位,六年的惨淡经营,终于有了丰硕的回报,那万丈荣光,在十八回省亲之时,已描绘的淋漓尽致了。第三句、第四句,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一转说的是八十回以后的事了。根据红楼梦书的对称美学性来说,九十回、九十一回这两回书也要联写。这"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极可能是这两回联写的回目。三春是特指探春,贾门四千金,都占有一春字,探春排三,这意思很明显。初春是特指元春、元春排第一。初正是有开头的意思,争及有勉强赶上的意思。景字在此就是威仪、荣华、地位等意思。这里面元春、探春虽然在封号上,都达到了封妃的高位,但那大国、小国实在不可同日而语,这元春的元字有开始,根本正宗的意思。探春的探字有收尾、枝梢、四边、寻访的意思。元春是泱泱大国之皇妃,她是从贾府中走出来的第一位皇妃,她的荣辱兴衰,那才是贾府的根本,而探春是海外、冲绳岛上萨摩王的妃子,她和亲封妃时,贾府的鼎盛已近尾声,只得将触角伸向四边,偏居一偶,正如下围棋,大块地盘的争夺已成定局,边边角角的正在收官子。大小姐、三小姐都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论明智、拿事、才情,三小姐还要在大小姐之上。

红楼梦全书写了三位半政治家,那就是大小姐、三小姐,以及宝钗,那老祖宗仅能算半个政治家,大小姐的特点是机警、三小姐的特点是稳健、宝钗的特点是老到,机警则急,急则多误,老到则缓,缓则误事,惟有这三小姐的稳健,才是即能免错,又不误事。因此三小姐实在是位理想的"瓢把子"。然则命运不济,将能争及初春景。恰恰赶在这三小姐探春争及初春景,和亲海外,被封王妃之时,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那就是这下一句"虎兕相逢大梦归。"这大梦归,人人都知道,是大小姐荣华梦醒,一命归西。三百年来让众位看客,想破了头,也没弄明白的是 "虎兕相逢"。

这"虎"说的是"虎符",也叫"兵信"。兵者国之根本,古时皇上每当派高级将领,领兵外出时,都要把这"虎符"掰开,皇上手中留一半,领兵将领手中拿一半。这将领,领兵在外,少则几月多则几年、几十年,如果这期间由于种种原因需要调兵或者换将,皇上重新委派的将领,必须拿着皇上手中的那半"虎符"。到驻外的军营虎帐之中,与领兵在外的将领手中的半片"虎符"相对,扣成一个整的"虎符"。确认无误后,新、旧将领才能办交接,新将领接过兵权"令旗""令箭",旧将领回京交旨。这"虎符"的重要性,在司马迁写的《史记》信陵君列传中有极生动的描述,请参看。

再说"兕",这"兕"说的是"兕甲"。伟大的浪漫诗人屈原,在《九歌、国殇》中开篇一句" 操吴弋兮披犀甲",兕者,母犀也。兕皮在皮革之中是最具柔韧性的,用兕皮做的铠甲,既轻又软,还极有韧性,那是铠甲之中的上乘宝甲,因为兕是种希少,凶猛的动物,不易猎杀,同时这种铠甲的制作也相当费力,所以它是一种希少、又珍贵的铠甲。这种装备,也就仅有皇上的内卫、高级将领得以配备。因为皇上常有一些礼节性的活动,在一些雅致的场合,皇上的身后,跟着一群披坚持锐的赳赳武夫,凶霸霸的,那太也有煞风景,影响情绪,有碍观瞻,你要在内理穿上这种小巧轻便的兕甲,外面罩上锦袍,那就显得雍容华贵,文质彬彬了,即能防身又不外露。

再说贤德妃"宫中换柬"后总有不祥的征兆,心神不定,此时正赶上三妹子海外和亲,借此机会向皇上请旨送妹到石头城,这也是人之常情,皇上恩准。你想皇妃一送亲,这规模,仪式还小得了吗?那黄顶曲柄伞,罩着凤辇,一上路,车后一溜的宝马香车,红粉娇娃,三小姐和亲,皇上的恩赏,本家的嫁妆,各位王公贵胄的贺仪,那真的是"珍珠如土、金为铁"。这样的一支队伍上路,皇上定要委派羽林军的高级将领,拿着"虎符"调拨几千羽林军,带着大量的辎重,做贤德妃的兵卫,确保皇妃以及这一支队伍的安全。

当贤德妃和亲队伍一上路,这布下姽婳词陷阱的人,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趁着贤德妃离宫,向皇上告发了"姽婳词"这件事,皇上得知后,那一定是又惊又怒了。这惊与怒,并不是在什么"鬼话词""妖话词"上,那是惊怒皇妃的不忠上,皇上最讨厌的是臣下的不忠,有事对他隐瞒,你想皇上要是有眼睛是瞎子,有耳朵是聋子,哪一天脑袋被人砍了,自己还糊了糊涂的,那岂不是很糟糕的事。皇上得到告发后,因事关两个国公府,必须要拿到"姽婳词"的确凿证据,然后才能向国公府下手,这就要在极端秘密的的情形下,快速的捉回贤德妃,拿到"姽婳词"。一经有了确凿的证据,在国公府无备的状态下,快速出击,一举把它拿下。

此时皇上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要解掉贤德妃的兵卫。最秘密,最有效的办法,无过于重派一位亲信,换下保卫贤德妃的羽林军将领。如此,这位被皇上重新委派的内卫高级将领,内穿兕甲,外罩锦袍,怀中揣着从皇上手接过的这留在皇宫中的半片"虎符"汇同一位皇上的亲信内史,带着圣旨,南下追赶"和亲"的队伍。当这二位皇上的亲信,带着几名随从,赶到石头城,撵上了"和亲"的队伍,二位带着几位下人,秘密的来到兵营,验明腰牌,被带到虎帐,新旧两位将领各自拿出自己怀中半片的"虎符"往一块一扣,严丝合缝的一个整"虎符"。新到的将领把整个"虎符"往锦袍内所穿的兕甲内怀一揣,收过旧将领交上来的令旗令箭,在悄无声息之中,就把贤德妃的兵卫给解了。

贤德妃此时正在石头城的码头与萨摩国迎亲的彩船之上、宝钗三人在为三小姐饯行、依依话别。这时眼线来报,羽林军营内,进入几个便装之人,在狐疑之间,只见码头上的卫队,正在频频调动,那大小姐,是经验极丰之人,对这种密捕之事,是司空见惯的,没想到如今落到自己的头上,此时这心念电转,这事犯的太快,自己刚离京,事就犯了。电光火石之间,恍然大悟,这是中了人家的暗算,步入了人家的陷阱,父亲踩空前,自己踩空后,中了人家的连环套,正是万丈高楼失了脚,扬子江心断缆,崩舟翻了船。后悔也没用了,立即把内情向三小姐、宝钗二位一说,三位一核计,事已至此,变数太多,而这越变越糟,眼前三件要务,既是密捕,京城就一定还没动手,第一件是赶快为家中报信,第二件三小姐赶快开船,起身离境,迟则有变,第三件大小姐把随身宝物交与宝钗,要宝钗急速举家避难。此时大小姐的人已被卫队死死看住,已无可用之人,为京城家中带书的事,这人就没了着落,无奈之下,三小姐只好留下贴身丫鬟侍书,大小姐、三小姐各写书交与侍书,二位小姐叮嘱侍书的就一个字了"快"。这三位裙钗那都是应变的奇才,在此非常时刻,慢一秒都可能脱不了身,这重大决策,十分钟、八分钟的,就已敲定,满了一杯酒,互道一声"珍重"。转瞬之间,就人去船行,各干各的去了。

单说这大小姐带着抱琴、捧剑,在大队的卫队护卫下,回到凤帐,一入大帐,那高级内卫将领,捧着金批大令箭,内史捧着圣旨,正在恭候。贤德妃一到,内史就宣旨,那无外乎什么"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如何、如何。交由内务府审理,钦此。"这内卫将领手中拿着大令箭,逼着贤德妃,交出"姽婳词书柬"。贤德妃此时,万念皆灰,想到步入人家设的陷阱,已是人家手中的玩物,那是生不如死,既然智谋不如人家,那死也就难免了。这世间贵不过娘娘、惨不过割头,看来这今天世上的最贵,已躲不过这最惨了。生又何欢,死又何撼,面对着眼前的金批大令箭,从怀中摸出"姽婳词"书柬,一回身,从捧剑的怀中抽出三尺青锋剑,这箭、柬、剑,书中所隐三物齐集,贤德妃心一横、牙一咬,正是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曲子[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何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以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大小姐、贤德妃,事败自刎,心念家中安危,不知侍书所带之书能否赶在事发之前到家中,那一灵不灭,身在望乡台,面对孟婆汤之时,还频频回首。其情可叹,其心可恤,然而大小姐大可放心,那侍书是三小姐调教出来的,机变百出,临危不乱,侍书这一带书,才能引出政二老爷破门而出,勾出后文诸多故事,正是有诗赞侍书,诗曰:

疾风识劲草,板荡英烈多。足登汗血马,怀揣血泪书。

马蹄踏处富贵破,扬鞭起时荣华落。心急马快雄关路,未卜前程凶几何。

凶山之内藏大王,恶水之上强盗多。羊肠小路打闷棍,荒村野店人肉馍。

挥手鞭抽日西落,身在丛岭第几峰。伸手勾下弯弯月,仰面吐气寒星落。

浩渺迷荡何处津,身陷恶水第几波。接天巨浪托舟起,迎面骤雨拍船落。

汗血宝马迎日起,长安古道烟尘绝。汗血宝马血汗尽,马倒魂飞向洼渥。

艰难凶险经几多,不辱使命天机破。天机烧破鸳鸯锦,天愁地惨人失色。

鸣钟击鼓聚族人,退步自求把门破。破门担祸保族人,自做之祸自食果。

带书一封出一门,一门又将有三分。三分故事何其多,都由侍书带书出。

鹦歌侍书林红玉,身登忠义凌烟阁。


贾迎春


画:
画着一只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词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莫梨。

曲子[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金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娇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如薄柳,作践的公府千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这位二小姐,人称二木头,是赦老爷的一位庶出小姐,身上故事不多。


贾探春

画:
画着两人放一大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

判词 :
才智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曲子[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圆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三小姐,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因她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在荣府中,她的处境相当艰难,从一出生,就注定那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当权派、在野派争夺的重点,她身处在两种势力斗争旋涡的中心,因此,她对荣府的内情也看的最清楚,论述的也最精辟。她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真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三小姐的这幅画与大小姐的那幅画是相辅相成的,大小姐的画,是贾府一败涂地从外部杀来的原因,三小姐的这幅画是贾府一败涂地内部杀起来的原因。曹雪芹先生是一位聪明绝顶的大文豪,在红楼梦书中画了通灵玉的图画,画了金锁的图画,偏偏在这十二钗应该画画的地方,反其道而用语言描述,真正是玄机深奥,在这幅三小姐的画描述中,表现的极为深刻,描述说"画着两个人放风筝"。这实在是玄妙的很,是画画再也办不到的,因为你画出那两个人最起码就男女立判,再也不能如此的笼统、含糊,这一描述,让你猜不出男女、老幼,总之它画的是两人,既然是两人,那就一定是两心,两心那就要各成一派,形成两个团伙,两股势力。"风筝"的同音字是"疯争",荣府"瓢把子"老祖宗,此时已日落西山,气息奄奄,掌权派的王夫人,凤姐等与在野派的邢夫人、赵姨娘等人的疯争恶斗,已由暗流涌动,逐渐明朗化,单等老祖宗一咽气,就要有生死一拼。三小姐出嫁之时,荣府正笼罩着这股股杀气,正值"山雨欲来风满楼"。从主到仆,已分成水火不容的两派。曹雪芹先生用"两人放风筝"就把这极复杂的府内纷争,高度的给概括了,那真是匪夷所思,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因为以前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能与曹雪芹先生才情一较高下之人。

两人放风筝,还有一层意思,那是暗含着三小姐所乘海船的目的地,也就是她做王妃的那个岛国,那个地方叫"冲绳岛"。风筝是由一根细绳放飞的,风筝高飞时需要"冲绳"。这样一说好象有点牵强附会,不足为凭,好在曹雪芹先生的书,是前后呼应,相互印证的。看四十回秋爽斋,三小姐绣房的摆设,其中有段这样写的" 那边设着一个斗大的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百菊"。这个花囊与这水晶球儿的白菊实在是太奇妙,鄙人在此多掰扯几句。汝:有你的意思,窑:有家的意思,因此"汝窑"有你家的意思,谁家啊?这放在三小姐的绣房之内,那当然是三小姐未来的家。这花囊是什么东西呀?那是插花的用具,肚子和口径均较花瓶大,囊口封闭,上有圆孔多个,便于插枝软朵大的花,这花囊之中装的是什么呀?那是满满的囊水,装满水的大花囊有大海之像,而插在囊上的水晶球白菊花,有浮在海上的群岛之像。那是什么群岛呀?那是琉球群岛,这琉球群岛就像撒在太平洋上的一把水晶球。而冲绳岛是琉球群岛中的一个大岛,是琉球群岛的统治中心,当时这个地方叫萨摩国。有人要问了,三小姐为什么要到萨摩国做王妃?

首先要明确的是三小姐海外封妃是"和亲"的产物。说到"和亲"又要掰扯几句,"和亲"是一种国家行为,是一种政治手段,是要由皇帝会同文武百官对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关系经过讨论,权衡利弊,做出的一种决定。例如汉朝时的"昭君出塞",就是汉朝北部的匈奴族逐渐强大,不断的有骑兵进犯汉朝的北疆,扰的北边连年战乱,民不聊生,搞的朝廷极为头痛,经过君、臣讨论,决定"和亲"以此来换取北边的安宁。那么三小姐"和亲" 萨摩国的原因何在?在大明朝以后,我国的东南沿海时有倭寇侵扰,这倭寇说白了,就是日本的一些民间海盗。这些倭寇让中国的朝廷闹心,你派大兵去打他,他跑的比兔子都快,你大兵一撤,他又来进犯、骚扰。你在沿海地区驻大兵把守,那给养、运输等,相当消耗国力,多有不便。为此,朝廷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件事。再说那倭寇,由于当时的航海条件限制,倭寇没有能力从本洲岛起航,渡日本海到中国的沿海地区。他要想到中国的沿海地区骚扰,必须从本洲岛起航,沿日本的西海岸线南下到九州岛、琉球岛群岛,也就是那个萨摩国统治的区域去加足淡水,补充给养,然后才能来到中国的沿海地区,进行掳掠、骚扰,如此这倭寇就暴露出他的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这个萨摩国。如果萨摩国不让其加淡水,不让靠岸,倭寇就丝毫没有能力来到中国的海岸,他没有能力到中国的海岸,这掳掠、骚扰也就都不存在了。如此,朝廷的闹心事也就烟消云散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找到了,然而如何让萨摩国听你的,不让倭寇靠岸,加淡水,加给养?这就有引经据典的大臣提出了"和亲",皇上一听,恍然大悟,"和亲"是好主意。派使臣到萨摩国去商谈,萨摩国王一听这事,高兴!萨摩国虽说和日本国相近,但倭寇是日本民间的海盗,拒绝倭寇登岸,丝毫不得罪日本天皇,同时又从中国的朝廷得到大量的好处,金银珠宝、美女,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做梦都能笑醒的美事,立马就办,派迎亲大彩船,派使臣随中国朝廷的使臣,一同前往中国的朝廷,相互致意、通好、结盟、迎亲。诗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为报也,永以为好也。"贾府三小姐应时而出,海外"和亲"封妃的事,就都一路顺风,顺理成章了。据说,如今在冲绳岛的首府"里首"这个地方,现今还有中国妃子的遗迹,不知是不是"三小姐"的芳踪。因鄙人是"井底之蛙",不敢妄下断言。至于"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都容易猜明白了。

再把"船中一女子掩面涕泣状"说两句,三小姐出海,身边无一亲近之人,就连那贴身丫鬟侍书,都留了下来,为京城家中快马带书报信,三小姐孤单单的身向异域,四望黑水茫茫,家在何方?凄凉、孤寂的情景远在昭君出塞之上。然则,这还不是掩面泣涕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三小姐已经敏锐的预见到了宁、荣二府的大难是在劫难逃了。荣府内部的争斗,在三小姐离家时已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在三小姐石头城彩船起锚之前,姐妹作别之时,外部的灾难又到了。三小姐是人走心难走,人留心难留,人在船上是五内皆焚,掩面是不忍看自家骨肉相残,涕泣是心悲美好家园即将家毁人散。

判词"才智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两句红楼梦书中都有极充分的描述,三小姐一出场,曹雪芹先生就为其素描了一把。那是从林黛玉眼中看到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真是光彩照人,三小姐一身的清新淡雅之气,富贵庄重之相,行起事来凛然有神威,那是天生的"瓢把子"料,然则出生晚了点,又沾了是庶出,那风头已被大小姐占尽,大小姐占"元"是根本,三小姐占"探"是寻找,这就委屈了这位三小姐只能海外封妃了。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两句是八十回以后,未来要发生的事,四句判词最费猜祥的就是这句"清明涕送江边望",先说这"江"字,在三小姐的这幅画上,是画着一片大海,到这判词,却成了江了。有人会猜那是传抄的过程中出错了。把海字抄成江了。这种可能性是一点都没有的,红楼梦一书可说是在当今世界,保存的最完整,最无差错的一部书,可说它是一字不差的保有曹雪芹先生的写作原貌,这源于人们对此书的喜爱。说的是清明涕送江边望,那就一定是江。这江是长江。那萨摩国派的迎亲彩船,由中国的东海,进入吴淞口,由吴淞口逆江而上,到石头城,由吴淞口到石头城的这段长江,又叫扬子江。三小姐"和亲"正是在这石头城码头登上的迎亲彩船,在热动力发明之前,船的航行,靠的是两种动力,一种是人,一种是风。人力靠的是船上摇撸,或岸上拉纤,力量极为有限。而最主要的动力来自风,大帆船上林立着高高的桅杆,扯起巨大的风帆,借助着强劲的东南风,风帆吃饱风,巨大的帆船轻松自如的逆江而上。可见这迎亲的大彩船要顺利的到达石头城,东南风是极为关键的,东南风在扬子江一带什么时候最强劲呢?春分左右呵。迎亲的彩船在春分前后驶入吴淞口,大彩船拉起风帆,吃饱风,几日就到了石头城,清明之前,已稳稳当当的停在石头城码头上,恭候将要迎娶的王妃了。可见这清明,这江,都有季风的因素在里

边,这是一说清明。再说清明,清明节大多时都是在三春之时,三春在红楼梦书中是专指三小姐的,在清明时节,正是江北一带杏花红透天的时节,三小姐一行和亲队伍,穿行在杏花烂漫的官道上,到也春风得意,浪漫的很,同时杏花也暗喻三小姐在群芳开夜宴时抽的签,就是这杏花,写着"瑶池仙品",曹雪芹先生是美学大师,在三小姐出嫁,生命最鲜艳动人的时候,一路之上怎能没有盛放的杏花做陪衬。三说清明,清明节又被民俗称为鬼节,说到这就带了点阴森森之气,曹雪芹先生极善于在写富贵的时候流露了贫穷,在写欢乐的时候弥漫着凄凉,因此在写喜庆的时候,也没忘让它夹杂着阴森之气。这阴森之气来自哪啊?来自大小姐,贤德妃。有人会问了,你总把大小姐与三小姐往一块绑,把三小姐出海之日,定为大小姐命丧黄泉之时,有什么依据吗?这依据有三。其一是最有力的是大小姐的判词"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内容鄙人前面已经说了。其二就在这薄命册,贾府四位小姐,本该按顺序而来,即元、迎、探、惜。而这薄命册,偏偏的迎、探换位了,大小姐的画、判词后,紧接的是三小姐的画、判词,大小姐的曲子后紧跟的是三小姐的曲子。真是顶真接格而来,你说这种安排,曹雪芹先生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若是有意,那意思何在?其三,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偏填柳絮词。"这一回书,稍一细心你就会看出,它完全游离于整部书的故事情节之外,这回书极明显的是曹雪芹先生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时,最后强行写入书中的一回,斧凿痕迹极重。为什么曹雪芹先生不怕犯忌,硬要将这一回书写入书中。那是因为此一回书太重要了,如果没有这一回书,那就要有许多事情无解了。

首先在这书的回目上极抢眼的写着"桃花社"。桃花的谐音字是逃花。这花指的是什么?那是薄命司中的众位钗裙。这些"桃花"将逃向何方?回末的放风筝就极有意思,风筝本身就带飘散之气,而这回放的风筝没有一个收线的,每个风筝都被放飞完事。这风筝放的寓意极深,首先看晴雯前几日放飞了一个鱼形的风筝,这鱼与余同音,鱼一放飞,这预示着晴雯已无余地了,实在是大事不妙,果然时过不久,就命归黄泉了。环三爷放了一个大螃蟹,这预示着环三爷横行的时候快到了。你想这一笔带过的小配角都有如此的寓意。总之,每个风筝都极有讲究,不放的李纨、湘云也同样有讲究,因不在本文要说的范围,先放一放。单说这宝钗放的是一串七只大雁,雁的同音字是艳,预示着宝钗这一股人最多,那是"七艳"南下,宝钗一家,带着"四根葱"以送三小姐出嫁为名,南返家乡石头城。宝钗、"四根葱"、三小姐合成六艳,再加上大小姐奉旨送妹和亲,这就成了"七艳"了。再看三小姐放的风筝,三小姐放的是一个大凤凰,凤凰在天的时候,那边又过来一只大凤凰风筝,两个大凤凰风筝相绞在一处时,又飞上来一个门板大的大喜字风筝,最妙的是这大喜字风筝带着响鞭,鸣钟一般的向两个大凤凰风筝飞过来,这三个大风筝在空中绞到一处三下齐放乱顿,线就都断了,那三个风筝,飘飘遥遥的都去了。这一般的描述那真是绝妙的很,三小姐的大凤凰风筝,那是预示着她海外封妃,绞在一处的大凤凰风筝,那是象征着海外国王,这门板大的喜字风筝,还带着响鞭,正是象征着大小姐,贤德妃奉旨送妹"和亲"这门板大的大喜字风筝,要大过两个大凤凰风筝,这是因为贤德妃那是大国的皇妃,奉旨祝贺"和亲"圆满成功,这大喜字风筝还带着响鞭,响鞭是什么?那是爆竹啊,那爆竹是贤德妃在正月十五灯节时出的谜语的谜底。二十二回目曹雪芹先生正重其事的写着"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这爆竹,在此处出现,那是有炸雷击顶,振聋发聩的作用的,这爆竹随着门板大的喜字风筝,与两个大凤凰绞在一处时响了,预示着"和亲"大彩船一起锚,贤德妃就暴卒了。"回首相看已化灰"。说到这,"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涕是姐妹在船起锚时同时洒泪,望是大彩船渐行渐远,一船上,一岸上,遥遥挥手,相互而望 .三小姐大彩船顺流而下,自今而后,家乡只能缠绕在无尽的思乡梦中,将终身不得再踏故土。

曲子[分骨肉]:整首曲子都明白通俗。但曲子的名[分骨肉]却不一般,表面看是说三小姐远嫁海外,而骨肉分离,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几个意思:三小姐离荣府不久,老祖宗就归西了,老祖宗一死,这府内就乱了,经过激烈的震荡,赦、政分家了,这是分骨肉;这内乱一起,外祸又到了,三小姐的彩船一起锚,大小姐就"虎兕相逢大梦归",外祸又杀来了。这内忧外患,内外夹击,贾府就可想而知了,那是一败涂地、食尽鸟投林,这是彻底的分骨肉。


贾惜春

画:
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曲子[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又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天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就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换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四小姐,贾惜春,是宁国府的千金,她是贾敬大老爷的女儿,珍大爷的小妹子。四小姐自身故事不多,画画的明白,判词清楚,曲子写的详尽。八十回书后,她出家为尼。在第七十四回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就是专写这四小姐,自断后路,与她的大嫂子尤氏挑明,与宁国府断绝关系,这时就漏出端倪,她已把自己挤到了出家的这条路上。

四小姐是宁国府的人,之所以能住在荣国府的大观园里,完全是因为有老祖宗给罩着,别人心里不乐意,也不敢表露出来。荣国府何等的复杂,老祖宗一死,荣国府内的两派势力大争斗搞的宅翻人乱,自顾不暇。这位四小姐失去依靠,每日所见所闻,都是一些卑鄙无耻之徒,在做无耻之事。若大的荣国府她已完全成为一个多余的人,没有人有心思想到她,宁国府又回不去,把这位四小姐活活的晾在那儿了。看着这落寞的园子,想着曾有过的繁华、热闹,悲从中来,意冷心灰。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出家到家庙水月庵,后来荣国府家破时,栊翠庵妙玉为仇家所迫,不得不红颜屈从白骨,临行时提条件,其中一条就有保护栊翠庵,把栊翠庵交由四小姐主持,四小姐直到此时,才算真正的有了栖身之地。大观园在荣国府家破时,遭到官兵的洗劫,历史一再证明,凡是遭过洗劫的地方,都是要被灭迹的。大观园也不例外,洗劫过后,就是焚毁,所有的景点仅剩两处,其中一处就是这妙玉保护下来交由四小姐主持的栊翠庵。妙玉几十年后故地重游,特地到了栊翠庵会了四小姐,只是那时妙玉已由尼而俗,四小姐是由俗而尼,但二人对佛学的造诣时当是在伯仲之间,只不过那时的妙玉更多了几分人事的沧桑,一番"彻底休云倦,烹茶更细论",真是不知何等精彩。

四小姐的故事说完后,意犹未尽,想再说点与四小姐相关的事。那就是宁国府的事。首先,四小姐是宁府敬大爷的小千金,珍大爷的小妹子,蓉哥的亲姑姑。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书中第三回,描述这位四小姐是从林黛玉眼中看到的,"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可见还是位小孩,充其量五、六岁。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此时的蓉哥娶妻秦氏,以有好几年了,秦氏未育。如果要是有孩子的话,这孩子的年龄恐怕与这位四小姐相差无几,此时的蓉哥可能已二十郎当,珍大爷也当四十上下,敬大老爷没有六十,也相差无几。而且此时的敬大老爷,已喜好道家之术。其次,书中介绍,宁荣两府由水字辈开排,由水而代,由代而文,由文而宝,这四小姐正是宝字辈的人,可说以排到"五服"的边缘。四小姐是在荣府露的面,而且打露面后的活动场所,一直是在荣府,可见,四小姐打一小生下来,就一直生活在荣国府。宁国的孩子要荣国府养着,岂不奇哉怪也。再其次,这宁国府的敬大老爷,先时在家中炼丹修道,而有了四小姐后,又借口家中俗事太多,把族中、家中的事,交给珍大爷,自己跑到家庙里去炼丹修道去了。种种迹象表明,这其中有许多不便明言的故事。孔老夫子说:"替尊者讳,替亲者讳"。敬大老爷,那是嫡传的贾门族长,长房一脉,地位、辈分,都在尊者之列。因此许多事,不是后辈人们能说三道四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从红楼梦书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来看,问题出在敬大老爷这好"道"上了。道教是中国的国教,源远流长,基本思想是反朴归真,和谐自然,流传之中又夹杂着一些神话故事,如"八仙过海"等,更有"封神演义"把大周朝开国,演成阐截两教相争的结果。纷纷云云,俗话说"树大有枯枝,族大有败子"。道教千百年来支派繁多,这就难免良莠不齐。说这良,是道教主流,一般来说,要出家修炼,有许多戒律,像粗衣素食、与世无争、练气、打坐、延年、益寿。说这莠那就很繁杂了,俗称"下三门",崩、坑、拐、骗,下迷药,其中最下流的有一种"花花道",很是卑鄙无耻,人要不幸,误坠其中,那将万劫不复,坏透了。

回头再看敬大老爷,他好"道",他好的是哪一种"道"。这颇耐人寻味,敬大老爷出身国公府,打小呼奴唤婢、锦衣玉食,长大吃、喝、嫖、赌这都是公子哥纨绔儿的常态。当他步入中年后,看到人有生有死,纵有黄金万两,也买不来太阳不落山。人生苦短,欢乐几何?这时就萌生了秦始皇一样的想法,那就是要长生不老。对,唯有这长生不老,才能够无穷尽的享受荣华富贵。由此对道教萌生兴趣。因此四处宴请道行高深的世外高人,结果一谈之下,大失所望,你想这道家讲的是清心寡欲。先把那许多的戒律放在一旁,单说素食、不近女色,敬大老爷就受不了。敬大老爷要长生为的是啥呀?享受哇。把这美味佳肴让别人吃、美女送给别人,自己素食、独眠,过奴仆一般的生活,这不得尽情享受的生活,就是能活一万年,那又有啥趣?左右一权衡,这种吃苦遭罪的道,即使长生也不能学。

恰好,这下流道是无孔不入的,特别是一旦听说像敬大老爷这样有钱有势的人,想要求长生之术,立马就要挖空心思的沾上来。那种下流道,正对敬大老爷的心思,那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敬大老爷得传这种道术,做梦都能笑醒,真是太好了。享受着荣华富贵,尽情的品尝美味佳肴,美女罗列于前,随心所欲,既有无穷的乐趣,又能长生不老,何乐而不为。敬大老爷一旦失足,宁府即成魔窟,每当春药练成,敬大老爷服食后就神昏智迷,府内女眷,不分老幼,随意淫荡。上行下效,大梁不正二梁歪,宁国府自敬大老爷之后,乌烟瘴气,父子聚麀,淫乱之行已毫不背人。以至当柳湘莲听到尤三姐是宁府出来的人时,立马顿足连呼:"不好,上当了,那宁府只有大门口两个石头狮子是干净的。"可见宁府的卑鄙无耻之行,在当时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事了。

曹雪芹先生最初写红楼梦时,可能宁府的事也写了不少,后来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时候,觉得宁府的事太过龌龊,又不具备引发深层次思考的因素,因此删掉了许多。但一些主要脉络还在,因此在秦可卿的曲子[好事终],特别地提到了"萁裘颓坠皆从敬,家事消之首罪宁。"这贾族族长,长房一脉,由敬大老爷一念之差,坠入魔道。四小姐的母亲为谁,是哪一支、哪一房、哪一辈的人,都无从考查,极有可能生下四小姐后,就被灭口了,为掩人耳目,这四小姐打生下来就被送到荣国府,由老祖宗负责抚养。

林黛玉  薛宝钗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十二位钗群是两辈人、四段人群。一段是宝二爷头顶上的四颗明珠,一段是贾府四位千金小,一段是荣府的两位奶奶,一段是下一辈的一位千金小姐、一位少奶奶,真是层次分明。闲言少絮,言归正传,看这红楼梦的第五回。

上悬着一围宝玉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有四句言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曲子是[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土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一画、一判词、一曲,组成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合传。先说这一画,两株枯木为一林字,说的是林黛玉,这已成共识。但枯还有一层意思,人在遭受到重大打击后,痛定思痛,万念皆空,往往被比喻"心如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这"一围"二字极为重要,它即没写一根,又没写一条,而用的是"一围"。一围成圈,圈在相术上往往被喻成空门。如此这画的上半部分的意思就出来了。林黛玉的结局是万念皆空、心如枯木、遁入空门。画的下半部,又有一堆雪。雪取谐音薛,雪下一股金簪,金簪就是头饰宝钗。宝钗在雪下,有隐藏的意思,如此这画的下半部分的意思也就出来了:薛宝钗的结局,是隐居起来。

判词:可叹停机德。是把薛宝钗的美好妇德比成古人乐羊子妻。"停机德"故事说的是古人乐羊子,外出求学,由于想家,学到中途而归,其妻正在家中织布。得知其夫半途而归,停下织机,割断经线为比喻。劝其夫不要半途而废,其夫乐羊子醒悟,返回专心学习。三年后大成,终于名动天下。最使人扼腕叹息的是这"可叹"二字。薛宝钗有乐羊子妻的非凡见识,有比乐羊子妻更高的理想,然则其夫宝二爷毫无功名想法,这在前八十回曹先生已多次提到,结果宝钗三劝两劝,最终劝成仇,宝二爷来了个大撒手,一走了之,去"世人不及神仙乐了"。你说这结局可叹不可叹。

判词:堪怜咏絮才。是把林黛玉的优雅才情比成东晋的才女谢道韫。"咏絮才" 故事说的是才女谢道韫。某冬日,下大雪,韫叔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韫堂兄郎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赞赏不已。有人要问了,这"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高下何在,相差几许?盐与雪,仅在颜色上是相同的,都是白色,但盐重雪轻,重则落的快、急;轻则慢而缓。这一快一慢,一急一缓,两者在本质上就背道而驰了,而柳絮不仅在颜色上与雪相同,更是在重量上比雪还要轻,逾显得舒缓、飘逸,故而比得形神兼备,由此高下立判、相差万里。林黛玉"豪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才情要在谢道韫之上,然则最终落了个晨钟暮鼓,声声木鱼催人老,冷冷一灯影凄清,那满腹才情付于东流水,你说堪怜不堪怜。

接下一句,玉带林中挂。这一句与堪怜咏絮才是紧连的,喻林黛玉入空门,如此高的天赋,再也无缘歌咏风花雪月,每日只能面壁跪经,一手木鱼、一手捻珠,真是堪怜才女长跪经。

第四句,金簪雪里埋。此句回应首句,宝二爷撒手红尘,丢下一孤零零的薛宝钗,隐居在家。"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正是可叹德妇,悲落寞。

曲子[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俺"字,是指宝二爷,这金玉良姻,与木石前盟,书中都已有详细交代。"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空对着"与"终不忘"的主体,同样是宝二爷。"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依然是宝二爷,通部曲子写的都是宝二爷的眼中景,心中事。宝二爷是主,薛、林二位是宾。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共有十四部曲子,除了"引子"与"收尾"外,余下的十二部曲子中的[终身误]与[枉凝眉]与其它十部曲子全然不同,余下的十部曲子,每部曲子都与专有画、判词相配套,构成画、判词、曲子三位一体,单指某一钗。画:是暗含着人物的重大事件或结局。判词:是对画的解说。曲子:是对判词的引申与补充。而[终身误]与[枉凝眉]是以宝二爷为主,以宝二爷顶在头上的四颗明珠,最心爱的四位钗裙为宾,构成明珠托宝,珠联璧合的格局。[终身误]是写宝二爷与薛、林的。这是红楼梦书中浓墨重彩的一条明线。[枉凝眉]是写宝二爷与史湘云、妙玉的。史湘云、妙玉被曹雪芹先生巧妙的喻成怡红院中的西府海棠与芭蕉,稳稳当当的藏在怡红院中,这是红楼梦书中的一条暗线。明线,明的耀眼;暗线,暗的扑朔迷离。真是一宝牵四珠,四珠围一宝。光彩夺人目,故事惊人心。

(未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黛玉的一圈玉带被围,另有深意。玉带是过去王公贵族所系在腰部的贵重物品,而黛玉围困其中孤立无援不同流合污,以致枯木。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过去现在都是男性族人送姊妹出阁,元春一个皇家妃子竟可以送妹到外地出阁,竟还敢带着宝钗,真出奇。惜春的母亲虽然是妾但一定有名分,不然惜春不会这样郑重自己。她被老祖宗养在荣府没什么稀奇,贾母不是连外地的外孙女黛玉都养在荣府了吗?
王熙凤的婆婆邢夫人和惜春的嫂子尤氏都是后娶的,也就是贾琏和贾蓉的亲生母亲都已经去世,做后娘续娶的女人娘家都不会很富贵,所以凤姐和惜春都不是多么尊重邢尤二人。邢夫人算不上凤姐的一个金箍咒,贾母把惜春从后嫂那里要过去和姊妹一同抚养,名正言顺。
过去娶亲嫁女很早,贾荣当时不过十六七岁,相对他父亲贾珍也不过三十四五岁,贾敬怎能和老太太一个年龄,竟然上了六十?太离谱了。
心水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大小姐第二位丫鬟的名字应是捧剑因为与抱琴相对。那么如何解释司(棋)与绣(桔), 侍(书)与翠(墨),入( 画) 与彩(屏)呢? 也对应么?
茅斌骚客 回复 悄悄话 我不认为是"捧剑",太过煞气。宫内不会允许。一是可能调走,二是可能杀掉。丫环入宫?是否相当于宫女?不太可能再有"剑"这类字保留。除非想死。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图文俱佳,谢谢分享!
御树林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野性的评论:
冲绳岛这名是在红问世后白余年被日占后才起的。
===================
+1,是晚清的叫法~~作者还是花了心思~~
野性 回复 悄悄话 “捧”字粗俗,且不宜人名。对上“抱琴”而有宜人名的词还真不易。这可恁是原著没提另一丫鬟的原因。

想像力挺强,但编故事要严谨。冲绳岛这名是在红问世后白余年被日占后才起的。
留意 回复 悄悄话 有些意思,不过贾府被抄,应与姽婳词无干,而与宝玉有关.
南国铁树 回复 悄悄话 红楼一梦,谱出千古绝唱。谢谢楼下几位朋友参与,和我一起,阅读李溪平(先生?)的文章。我读了之后,也得到不少启示。文中关于,78回的探讨,解答了很多以前我没有搞懂的问题。我也同意,这篇文章,长了一点。
南国铁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爱中文的评论:

原文作者的意思,“捧”更表达了丫环对娘娘的谦卑。
爱中文 回复 悄悄话 确实有点意思,虽然有点牵强,啰嗦。
爱中文 回复 悄悄话 为何不是 ‘佩剑’呢?
WriteItOut 回复 悄悄话 难得的好文!丰厚的文化功底!多谢分享!
ZTM 回复 悄悄话 Great job!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