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颈是我的性格,牛精是我的个性!

好酒,爱书,收旧,老饕,走南,闯北,家四方,三儿,一女,六口人,一房两车,人到中年,华人大兵,解甲归田,东篱种菊,南山放马
个人资料
我冇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农村屁孩对知青的记忆

(2014-01-18 20:03:37) 下一个

 

我是乡下人,所以不是知青,也没资格当知青,但知青上山下乡要到我们农村来,所以对知青的事有点皮毛认识。

 其实早期的知青运动不但对城镇的知识青年有影响,同时对乡村的青年也有冲击。那时每个家庭都有三到六个小孩,许多人念完初中就要去为人民服务了,而各家长正当壮年(那时的人多数十八岁结婚),一时多出这么多劳动力,各生产队一时也消化不了,公社就将所有无业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个青年突击队什么的,他们被安排去开山、造渠、建水库。那些人在三江人民大会堂二楼走廊住宿,一、二年级时,我经常到礼堂前的草地放鹅,和看礼堂那老汉的小儿子阿龙很熟,常常在那捉迷藏,不时碰到乡中的熟面孔——英叔、结叔、和顺、阿吕、善河等人。三江洋美水库就是那些青年造的,我们曾为他们找瓷片镶水库的大字,那水库现在还在。三江中学后边的水库就不成气候,为修这水库,金钟山山腰被挖了一个大洞,我们常常在那玩,那水库的堤后来成了我们早读和散步的好地方。水库旁有一条大水泥水管,人弯着腰可以在里面走动,看来原计划是要接通洋美水库,但因另有运动,那批人就派到白藤湖围垦开农场,对白藤湖那里的人来说,那可能就是他们的知青了。很多女青年就在那里落户了,如我保姆五婆的女儿阿悦和发小(扫他)的大家姐。

 真正从城里到我们那里的知青应该是在华国锋时代(7778),《热烈欢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农业学大寨》、《以粮为纲》等标语到处都是。一共来了十来人,好像女知青多一点。联和大队为了安排新来的知青和新一批多余劳动力,就在三江偏远的要过海的二联围组建农场,曾在大队当会计的老爸就成了二联围的会计,大队在原有生产队户口分一批人给二联围,我和四弟就跟老爸成了二联围户口。记得开场那天,大鱼大肉,烧鹅烧鸭,和大过年一样,我突然觉得能成为二联围的一员很幸福,可惜只幸福了一天,老爸以后几年都是以腐乳、青菜过日。知青回城后,二联围解散,很快就包产到户。

那时还是小屁孩,真正和知青接触很少,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天晚上肚痛,死去活来,老爸就带我去大队医疗站,赤脚医生牛大哥开了一服三碗煎成一碗的猛药,一服就灵。在等的时候,牛大哥正在为一个女知青看脚,是扭伤了大腿,女知青的裤脚被退到很高很高,那结实雪白的大腿至今难忘,那时代,男女都穿长裤,从没见个大腿的小屁孩,当场鼻血横流,孔老二教导的非礼莫视的心和无限好奇的眼激烈地斗争中。好在大人都没留意我这个色淫淫的屁孩,心灵创伤不少。牛大哥摸女知青大髀的事很快就传了开来。这就是我的知青记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mingwayhe 回复 悄悄话 应该是75,76年。估计作者有误。
WuLiu 回复 悄悄话 最后一年知青上山下乡是78年。大城市78年就不強逼下乡了,大家都忙于高考。边远的小城还让毕业生下乡。
恩借盖 回复 悄悄话 77年高考都开始了,那还有知青?
我冇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臭老王' 的评论 :
我是68年出生,建二联围的事我很清楚,我老爸也不会让我们忘记那时是艰苦,现在还常常在讲。
臭老王 回复 悄悄话 “真正从城里到我们那里的知青应该是在华国锋时代(77,78)”?
那是68年下放知青回城的年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