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芷伤寒蒂 蛾眉忧晚花

山西土窑洞里住了八年的北京知青,“老三届”中老大哥,网上人见人恨的“朱老忠”就是在下我。“疏雨”是本人另一个网名,出自唐诗“疏雨过中条”。
正文

“样板戏”只有八个

(2021-07-24 11:14:42) 下一个
所谓“十九部样板戏”、“样板戏至少有二十多个”的说法,源自“四人帮”御用写作班子中臭名昭著的“初澜”。1974年初澜在《京剧革命十年》中,妄称八个样板戏是“第一批”,扬言样板戏“已有十六七个”。此后就有人把初澜吹起来的鸡毛拿来当了令箭,“样板戏”就论了“批”,混乱得再也说不出一个准确数。直至今日,还有人抱着“鸡毛”不撒手,并以此为据公开在网上卖弄:“样板戏只有8部?别再错下去了!”
所谓“样板”,就是一个示范。“现代题材的京剧 = 样板戏”是完全错误的观念,难不成现在出一部现代题材京剧也能叫“样板戏”?
一部文艺作品,如果全是高潮就没有了高潮,同理,如果全是样板也就没了样板。所以1967年“八个样板戏”以后的创作,不能随便也称为“样板戏”。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革命样板戏”,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1968年5月,纪念邮票《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发行,新华社配发了一篇报道,副标题是“邮电部为八个革命样板戏的诞生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八个样板戏”的说法已经很明确了。
八个样板戏之后,在1968年推出了“钢琴伴唱《红灯记》”,不过是样板戏《红灯记》的一个延伸或移植,唱腔不变,演员不变,连化妆都不变,其实只是换了伴奏的“折子戏”。这就是当时人们的印象,称作“第九个样板戏”是毫无根据的。而“交响音乐《沙家浜》”不同,并非换伴奏,而是加入了更多的合唱和乐章。
此后不久推出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连“戏”都算不上,也被初澜勉强地拉入“样板戏”。
后来还有许多地方戏剧对样板戏进行了移植,比较著名的湖南花鼓戏《沙家浜》。1969年,样板戏中的五出现代京剧重新改版,和1967年的版本都有增删。这一改版似乎很多人不知道,初澜也只字不提。只有文革过来人中的文艺爱好者才注意到。笔者不完整的记忆如下:
《红灯记》砍掉了鸠山的唱段“铁蹄踏遍松花江”,日本鬼子不能在台上太过猖狂;李玉和增加了唱段“一路上多保重”,强调“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铁梅的唱词“怎说没留什么钱”似乎有些俗气,改为“光辉照儿永向前”;界壁儿慧莲和磨刀人也都有了一段唱。
《沙家浜》:胡传葵的唱腔“想当初”、“七八条枪”、“俺胡某”都把调子降了,“我才出缸”改为“我才躲过大难一场”,后面“上海滩炮声响”的唱段也改为简短的对白;郭建光“听对岸响数枪”唱段,“手中枪”后面本来以“就能够坚如磐石百炼成钢”结尾,改为“毛主席,党中央…”,加长了一大段内容;沙奶奶“七个儿子”给适当地“计划生育”成了“四个”,“七龙”也就升格为“四龙”,而且也给加上了一段唱。
《海港》的钱守为,原本不过是个落后分子、“中间人物”,为突出“阶级斗争”变为对新社会怀有仇恨的敌我矛盾;高志扬的唱段“狂风阵阵掀巨浪”不知道怎么就没有了,也许就是因为不能用“钱守为道短长”来掩盖阶级矛盾。
《奇袭白虎团》原本不过是一出慰问抗美援朝前线的武打戏,1969年前除了那段“打败美帝野心狼”外,没什么给人印象深刻的唱段。新版增加了很多唱段,但有名的花脸方荣翔不过担任一个配角,仍没有流传下来很多被广泛传唱的段子;主角本叫“杨伟才”,估计是用了原型的真姓,改为“严伟才”。
《智取威虎山》中,1969年加入了流传至今的管弦乐“打虎上山”前奏。除了删减了座山雕唱段外,第一个大的唱段“三十六颗红心向太阳”被砍掉结尾段落没了这唱词,变成“誓把反动派一扫光”;“几天来摸敌情”等唱段也有删减,增加的小常宝“坚决要求上战场”唱段,流传得比早就有的“八年前风雪夜”还要广;“我一连灌他八大碗”改为“三大碗”,“八连长”改为“三连长”,有可能和台湾公交车忌讳“八路”是同样原因——敌人没资格用咱这个数,但也可能是听不惯敌人如此嚣张;“203”改为“参谋长”,“孙达得”改为“申德华”。
更加奇怪的是,“一撮毛”这个土匪的外号改为“野狼嗥”,简直匪夷所思!小说中这个土匪有名有姓叫“郎占山”,因右腮上有个大黑痣并长着一撮长毛得此外号。什么原因要改?是不是江青的主意?至今也没有答案。
能够想出唯一合理的解释:不宜使用这个“毛”字。
当然同时期也有样板戏以后新的现代题材京剧陆续创作出来。只是直到1974年,才由初澜发表文章,把后续的若干文艺作品也列入“样板戏”。
我们注意到,现代人很多不知道“交响音乐《沙家浜》”是八个样板戏之一,因为凑不齐八个的数,于是就搬出后续被初澜定义“样板戏”中的一个,凭着个人喜好充当了“八个样板戏”的“之一”。因为没有标准,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各执一词。使得“样板戏”、“八个样板戏”的概念更加模糊不清,混乱不堪了。
更加应该注意到,1974年正是“四人帮”猖狂“批孔”“批周公”的时候。初澜抛出这样的文章,是在为“四人帮”鸣锣开道。现在居然有人还将“四人帮”这篇居心险恶的御用文章当依据,不知道打的是什么算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疏雨 回复 悄悄话 百度中就在以初澜文章为依据。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AB%E5%A4%A7%E6%A0%B7%E6%9D%BF%E6%88%8F/2273458?fr=aladdin
疏雨 回复 悄悄话 京剧革命十年——初澜
https://www.laoziliao.net/rmrb/1974-07-05-2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