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湖南常德市地方志:大跃进期间400万人口饿死30万!

(2012-12-11 08:23:06) 下一个

90,00年代,中国兴起了编修地方志的热潮。各地组织人力,查阅档案,续编了完整的地方志。为研究近代历史提供了很多一手资料。

近日在网上查到湖南一些市(原为地区/专区)的地方志。其中披露了很多人口信息。以常德为例,粗略计算常德地区大跃进时期400万人口59-61年总死亡40万。55-57年死亡10万。这两个三年总人口相当(均为400万)。59-61年的非正常死亡约为30万。

以下是湖南常德地区地方志的人口部分(来源:湖南省常德市党史办网站

 

第一章   人口变动
 第一节  总量变动
 第二节  自然变动
 第三节  机械变动
第二章   人口构成
 第一节  性别、年龄构成
 第二节  民族构成
 第三节  行业、职业构成
第三章   人口分布 
 第一节  区域分布
 第二节  城乡分布
 第三节  人口密度
第四章   人口素质
 第一节  身体素质
 第二节  文化素质
第五章   婚姻家庭
 第一节  婚姻
 第二节  家庭
第六章   计划生育
 第一节  政策法规
 第二节  规划控制
 第三节  宣传教育
 第四节  技术措施 

第二节 

一、出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提高,体质增强,婚配增加。1950~1957年,境内出现第一个人口生育高峰期,8年间出生75.21万人,平均每年出生94,013人,年平均人口出生率24.29‰。1958年“大跃进”,大批育龄夫妇投入高强度的生产劳动。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骤降,人口出生率下降。1962年,人民生活好转,出现盲目的补偿性生育,当年出生率44.5‰。1963年,境内进行节制生育宣传,但收效甚微。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生育处于无政府状态。1962~1969年,境内出现第二个人口生育高峰期,8年间出生141.06万人,平均每年出生176,325人,年平均人口出生率38.95‰。70年代初,常德地区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1970~1973年为30‰左右,1974年降至23.9‰,1976年降至18.2‰。1977~1984年,各级政府狠抓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8年间出生64.34万人,比第二个高峰期少生76.72万人;平均每年出生80,425人,比第二个高峰期每年少生95,900人,年平均人口出生率13.66‰。1983、1984年,境内出生率分别为10.6‰、10.2‰。

二、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济发展,营养状况不断改善,加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有效控制烈性传染病,推广新法接生和预防接种,推广使用抗生素,境内总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1950年为15.1‰,1951年下降到6.0‰,至1958年,常德专区每年死亡人口未突破4万,死亡率均在10‰以下。1959~1961年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人民健康水平恶化,死亡人口骤增,1959年10.4万人,1960年18.37万人,1961年11.45万人,人口死亡率分别为25.3‰、45.4‰, 28.8‰1962年,人口死亡率回落到9.5‰,至1969年,人口死亡率维持在10‰左右。8年间死亡37.88万人,比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少死亡2.34万人,年平均死亡率10.46‰,低于此阶段全省平均水平。1970年后,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死亡率进一步下降。

三、迁移与流动

  1949年后,常德消除战争因素,水患逐渐减少,但社会因素不断扩大。人口除结婚、参军、复员、退伍、读书、调动工作、投亲靠友等经常性迁移外,较大的迁移有:1954年特大水灾后治理西洞庭湖,合并小垸,修建大圈引发的人口迁移;1960~1965年,中国粮食部粮食机械厂、浦沅工程机械厂、常德纺织机械厂等沿海工厂的职工、家属迁入;1972年西湖农场驻军调走,3,251人迁出;1973年安化、新化县向西湖农场移民3万人。

  1958~1959年,境内农村人口流往湖北等地6.5万人,占当时湖南省流出人口的52%。1963年后,常德农村经济开始好转,人口外流势头转弱。      

 

1949~2000年常德人口增长变动情况表

年度
总人口(万)
出生(万)
出生率‰
死亡(万)
死亡率‰
净迁移(万)
1949
356.98
         
1950
368.68
16.36
45.1
5.47
15.1
0.81
1951
372.72
6.69
18.0
2.24
6.0
-1.41
1952
375.92
5.06
13.5
1.69
4.5
-0.17
1953
383.15
9.69
25.5
3.24
8.5
0.78
1954
389.06
8.70
22.5
2.91
7.5
0.12
1955
394.53
7.15
18.0
2.39
6.0
0.71
1956
401.58
9.57
24.6
3.20
8.2
0.68
1957
410.52
11.72
28.9
3.92
9.7
1.14
1958
411.69
4.94
12.0
1.65
4.0
-2.12
1959
410.82
13.84
33.7
10.40
25.3
-4.31
1960
398.43
10.36
25.6
18.37
45.4
-4.38
1961
396.88
9.86
24.8
11.45
28.8
-0.04
1962
410.69
17.98
44.5
3.84
9.5
-0.33
1963
422.91
17.71
42.5
4.12
9.9
-1.37
1964
430.63
16.84
39.5
4.78
11.2
-4.34
1965
446.65
18.30
41.7
5.23
11.9
2.95
1966
458.56
16.75
37.0
4.63
10.2
-0.21
1967
469.11
14.94
32.2
4.27
9.2
-0.12
1968
483.17
19.33
40.6
5.52
11.6
0.25
1969
496.98
19.21
39.2
5.49
11.2
0.09
1970
509.37
15.04
29.9
3.55
7.1
0.9.
1971
522.22
15.39
29.8
4.37
8.5
1.03
1972
534.60
16.30
30.9
4.99
9.5
0.18
1973
550.11
15.37
28.3
4.60
8.5
4.55
1974
558.11
13.25
23.9
5.28
9.5
-0.01
1975
566.76
12.36
22.0
4.92
8.8
1.06
1976
573.07
10.40
18.2
4.69
8.2
0.55
1977
577.18
8.69
15.1
4.94
8.6
0.25
1978
580.94
8.64
14.9
4.26
7.4
-0.60
1979
585.19
9.39
16.1
4.32
7.4
-0.75
1980
587.34
6.95
12.0
4.47
7.6
-0.83
1981
591.88
9.08
15.4
4.59
7.8
1.02
1982
596.08
9.19
15.5
4.51
7.6
0.19
1983
595.73
6.34
10.6
4.48
7.5
-1.81
1984
596.67
6.06
10.2
4.55
7.6
0.53
1985
600.16
7.37
12.3
4.34
7.3
0.46
1986
604.81
7.99
13.3
4.04
6.7
0.70
1987
609.26
8.41
13.9
4.22
7.0
1.16
1988
616.51
8.64
14.1
4.34
7.1
2.95
1989
556.08
8.06
14.6
4.82
6.9
0.36
1990
569.16
9.22
16.4
4.12
7.3
-0.38
1991
571.60
7.00
12.3
4.05
7.1
-0.47
1992
574.15
6.39
11.2
4.15
7.2
-0.04
1993
577.82
5.70
9.9
3.86
6.9
0.61
1994
582.14
5.55
9.6
3.80
6.6
0.72
1995
585.85
5.47
9.4
3.77
6.5
0.83
1996
589.83
5.46
9.3
3.59
6.1
0.47
1997
593.32
5.22
8.8
3.41
5.8
0.78
1998
595.03
4.81
8.1
3.65
6.1
-0.01
1999
596.56
4.52
7.60
3.29
5.5
-0.06
2000
595.29
4.57
7.70
3.50
5.9
-0.1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