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 开车记 编辑删除
日前因去邻城的购物城退货,碰巧主路施工,便绕道而行。见一本田pilot在后面,一看就是个高手。抄近路竟跑到我前面去。只见他在车流中左右穿插,一会儿就不见了。我却因没有及时换道而无奈地跟着几个蜗行者慢慢向前。
有感于这个人如此娴熟, 又灵活机敏的的大胆车技,又加之行驶在漫长蜿蜒的乡村路上,
我的思绪就飞驰起来。想到本人也是有近二十年驾龄的老司机了,应该写上一篇“开车记”来回忆一下。
于是记忆的水龙头就哗哗的流淌起来。。。。。
学开车
十几年前一到美国,
第一件事就是得学开车。因为那时候留学生大都是在远离都市的乡下的大学城。这样的地方,公共交通基本上都是摆设,一小时来辆车就不错了,还不是到处都去。美国是建在车轮子上的国家,人们在十六岁就学开车,十七岁就可独自上路,开车就像以前在中国骑自行车一样普遍。
刚来美国的学生都是请个朋友来普及一下驾驶基本知识,再陪练一两次。以后就开着车上下学偷练,直到考下驾照。然后家属来了,又教自己的家属。
那时我刚到一两个月,先考了笔试,拿到一个学员驾照--即必须有人陪着才可以上路。我就开始到学校的停车场或偏僻的街道开始练车。我就这样练了几次就开车去学校。买菜洗衣服的时候就让我这个正在学车的人开。来美两三个月后我在电子厂打工,早上外子陪着我开到公司,再把车开回去,等我下班时又开车来,我再开回家。
练了一个多月就去考驾照,但却因为紧张,拐弯忘了打灯,又在时速25的路上开到3-40,第一次就没通过。其实有时也全靠幸运,有的考官严些,有的松些。但总的来说向我们这些半路出家自学开车的人,那时候也真是被逼上梁山,真有些胆大包天呢。现在想来,
只要有决心,人有什么不能做到的呢?
提起我学车的经历,就不能不提我的朋友Greg。
那时我们几个学生住在一个房子里,Greg没有什么正式工作,被我们的华侨房东雇来帮忙收拾修理之类的,同时也住在那里。
我们都有大量的时间,Greg就带着我东游西逛。有一次带我去邻城看他的朋友,就让我开他的车。这个得说明一下,当时在留学生中间流传的是,车子就像老婆,是不能互相借的。可见车对于中国人是多么的重要,因为穷啊,买个破车也不容易。但Greg却这么大胆让我一个“二把刀”开他的车,
的确是一个非常个大方的人。 (以后我会专门写一下Greg的故事)。
话说Greg和我出了城,
向西边一个更小的城开去。这里的“城”,其实就跟中国的小乡镇差不多。我们行驶在乡村小道上,两边是一望无际的草田。说草田,是因为那时我住的西部地区,草就是他们出产的物品之一,另一个,是林业和木材。我载着Greg,
我们一路聊着天,其实大部分都是他在说我在听,因为我的英语还处在不时闹个笑话的水平。我感觉自己晃晃悠悠,
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一会儿来个急拐弯。。。。Greg在一旁脸不变色心不跳(在我看来),海阔天空的聊着,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他的朋友家。
回来的路上还是我开的。没想到到家之后,Greg笑着对我说,“你快把我吓死了。。。。”
,
让我非常感动,也对他平添许多敬意。他虽然十分紧张,但并没有大呼小叫的,甚至根本没有一丝流露。没有给我造成一点压力和惊慌。
真的,连我自己心里都捏着一大把汗呢。要是换了某人,早把我大骂一顿踢下车了。人和人就是这么的不同。那时Greg的一双儿女,一个上高三,一个高一,这两个孩子都是他一手教会开车的,有次,在Greg的建议下,他的女儿还来接我一起到他们的高中去旁听了一天。
她每天开车带着弟弟上下学(Greg离了婚,两个小孩随母亲)。
有了第一次,以后就更不怕了,出去不太远的话,我就成了Greg的司机。这大概是为什么我能在有的先来的人之前就考到了驾照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吧。这么多年来,我总忘不了Greg说的,“你把我吓死了”。
“自驾游” 和长途跋涉的上班路
有了驾照就开始四处旅游了。那时刚到美国,什么都是新鲜,又没有小孩,过了几年潇洒的日子。
用个现在流行的词儿,就是“自驾游”。在西部的四年,北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南到加州,去过华盛顿的圣海伦火山,加州的红木公园,
途径蒙大拿,犹他,怀俄明州去了黄石公园露营。
平时更是一到周末就会开车去采摘新鲜蔬菜水果,或与朋友结伴钓鱼。那时所住的地方,随便哪个方向开出去二十分钟就可见清流小溪,绿树丛林,到处是钓鱼,采摘野果的好去处。有时两人也会在周末漫无目的地沿着乡间小路一直开出去,绕来绕去的就享受一下那一望无际的碧绿。有时也去五十里外的海边,在太平洋边的海滨小城吃个两磅的大螃蟹。还有和朋友去海边抓螃蟹,常常是满载而归。
回想当年还没有GPS,就连YahooMap
也还没有。人人一本大地图,出门前要研究地图,定好路线,到时候一人开车,一人手捧地图在一旁指挥方向。好在美国的地图上有高速公路出口编号,比较容易知道行驶的路线与距离。去远距离游玩时,也会几家人合租一个面包车,轮流开车。
一直到了七八年前我开始工作时,GPS已经上市了,但要六七百元一个。我哪里舍得。还好Yahoo和Google的地图已很普遍。
那时我要到不同客户,大多是很远的地方,动辄几十上百公里。
我就事先把地图打印出来,早出晚归。有时走错了路,就倒回去重新走。二十英里的路我可能得走三四十里,一半是错走的冤枉路。耐心就在那时练出来了。现在最不怕的就是走错路。条条大路通罗马,错了可以将错就错,也可以绕到重走,没什么了不起的。
记得搬到四季分明的东部后,有一次我还在上学。上的是晚上的课。九点半下课后
已是大雪纷飞。高速公路上的分道线已看不见了。结果我差点错过了分叉路口。当我停在路边正琢磨往哪边走时,一辆十八轮大货车从我旁边汽笛长鸣,
呼啸而过。 巨大的货车卷起白茫茫的飞雪,一时间我就觉得自己成了高山脚下的一粒石子似的那么渺小。
还有一次暴风雪时,全组的四五个人只有我驶过布满黑冰的路来到客户的公司。另一次下雪时我的车滑得刹不住,差一点就掉到路边的沟里去,真是令人心惊胆颤。
就这样,我在EY上班的那几年,天天都是长途跋涉去审计客户。现在想想不知道那几年是怎么过来的。也更不敢想再过那样的日子。
“经验之谈”
当年我们买的第一辆车是个十年的旧车,是个四档的手动车,是个一九八几年的马自达。据说花了八百元,又另花4百元做了大修,我们开了三年多又卖给一个韩国学生。
开手动车最难的是一开始离合器和油门及刹车要配合好,否则车就死了。每次换档还要踩住离合器,然后加油启动时,离合器还得慢慢松开,否则车也会死掉。。。。。可惜除了头四年,以后我再没开过手动车了,现在可能还得练一下才能想起来怎么开。有一次去加拿大温哥华,路上堵车,走走停停,两个多小时,就那样刹车,换档,离合器,油门,刹车,。。。。。一路不知交替几百次。打那时候就决心再不买手动车了。
手动车还有一个毛病,就是上坡时如果没有操作好,就会倒退。记得有对访问学者夫妻,丈夫还没考到驾照,就自己开出去练。大清早在一个路口控制不好而倒退,结果撞上了后面的车,不光得赔偿还吃了一张警察罚单,因为没有正式驾照。
教训就是,手动车在上坡时如果停了(红灯),再启动时一定得快,要能立刻向前而不后退。这就得需要离合器和油门的完美配合了。现在我有时看到前面的车再启动时微微后退,就知道是个手动车。
还在我学车的时候,Greg就告诫我,刹车一定不能太急太狠,尤其是在冰雪路上,
更应慎用刹车,以防车轮打滑。平常快速行驶需要刹车时应该逐步刹车,即不能一脚踩死。拐弯时应该尽量靠近内弯,如果拐大弯,速度又飞快,就会往外飘,容易出事。换车道时一定要回头看,否则后视镜里可能看不到旁边的车,(所谓盲点)。
还有平行泊车及后退式泊车,这些都是我的弱点。但现在我在停车场尽量都是让车头冲外。因为有次去公司的电厂参观时,看见停车场要求大家一律车头冲外停车,是一个安全措施。觉得很有道理。
说起平行泊车,想起一个故事。有次在朋友家聚会,有个澳大利亚人迟迟没来。有人就说,哦,他还在找停车的地方。他需要有100米的空间才能把车停下。大家哄堂大笑。他们的玩笑的背后是说在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停车空间大,很容易;而在美国因为车多,车位相对小一些,尤其是街边停车,真得有高超技术才行。
*************************************************************************************************************
以上种种只不过是近二十年来的几个片断。回到眼前,几里地之后前面不见了的那两本田突然又出现了。不知不觉,我又追上他了。看来我们真是殊途同归啊。这一次我紧跟其后,他往左我也往左,有几次我还跑到他的前面。但到了高速公路入口,
因为得在路口停下礼让直行的车,这一停,他就先我上了高速跑没影了。而我之后也很快到了目的地。
但由此而让我记起来以上的点点滴滴,还都是蛮开心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