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死了吗?好像其他相关人都没事,股东被清零了。冤枉不冤枉?至少比起瑞信,比窦娥还冤。瑞信自己作死,人人喊打好几年,就是垂而不死。而SVB刚秀出水面一周末,不明不白地翘了。而且,人家瑞信保了股东,却将债权清零了(不要去问谁是债权人)。最最冤枉的是:SVB以自己的死,为瑞信作了嫁衣裳。不是借着这股东风,打死瑞士政府也不敢这么骚操作。
SVB的确是个暴发户,业内招人厌。但这次,同行们都一哆嗦,没一个敢多吱声。如果SVB是个人,他就会问:政府政府,财政部,OCC,FRB,FDIC,各位大爷,你们咔嚓了我,能不能讨个说法,也好死个明白?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你有权保持沉默,安心去死吧。丧葬费政府都帮你出,还得让天下人相信不花纳税人一文钱。将来在地下若闲得无事,可翻翻读三国演义。读到曹孟德借脑袋,就能体谅到政府的苦心一片。
硅谷银行怎么死的,众说纷纭。美联储加息太快,难逃其咎。从财政到央行,迅速全盘包揽下来,算是认了。有人说这就是银行自身简单的利率风险没管理好造成的。硅谷银行客户结构是有问题。但是,为什么那些几乎没有赢利,反而日烧几筐钞票的“新兴科技”企业,会突然间同时筹到大批投资,又突然间没有了呢?这背后的原因,不在银行。银行可以拒绝客户存款吗?在存款利息已经为零的时期,现有客户大量存入,银行可以自杀性地说:不许再存款进来,赶紧拿走?
存款进来后,SVB的配置也没有违规问题。资产负债表是公开的,而且通过了FDIC的检查与测试。其中并没发现有猫腻。唯一能活过后来挤兑风险的,也许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持有的债券换成持有现金。这是不可能的。银行即使对存款帐户付零利息,簿记支付清算等,还是有许多营业成本的。两年前的国债收益,能不能抵消存款成本尚不定。但国债以前一直是当作与现金接近的,风险最低流动性最高的资产类。存款多的银行是必须配置的,以满足风险资本充足度测算。有人说SVB应该对冲持有的商债,可那个具体的环境(谁都知道美联储将要升息)下,这对冲成本会超过持有损失。持有美国国债占总资产15%左右。无论是业内还是管理机构。都认可这是一张很谨慎的资产负债表。
从格林斯潘到梅耶,那些强化了美联储对商业银行直接监管的大佬们。都反复说系统性风险不是商业银行能管理得了的,必须国家或其代理人来控制。。。还不如说他们就是制造者。这次SVB出售两百亿国债亏损十几亿的风险,就不在规管机构银行检查的雷达上。尤其逃过了自己决定并有数涨不涨利率的美联储的关注,是件很奇怪的事。类似风险普遍反映在其它许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我怀疑因为是美联储自身造成的,所以故意视而不见。许多事先指责美联储加息的频率与幅度的声音;与这次媒体指控美国还有近二百家银行与SVB有类似风险,都一律含糊其辞掩盖了事。
美联储直接制造了这场利率灾难,而以它为领导的商业银行规管体系让SVB无法事先规避这种利率风险。利率的定义很简单,实际上很含混。有人简化成利率就是货币的时间价格,这其实是一个完全市场经济中的假设。自从国家发行纸币,特别是有了美联储这种央行后,就完全扭曲了。综合的说法,利率由通货膨胀率、机会成本、违约风险三部分组成。市场上没有完全没有风险的投资,我们所说的“零风险”,其实主要指违约风险。美国国债被认为接近零风险,或当作一个零风险的替代物。由于没有风险加成,国债利率被认为比较稳定,变现容易。银行购买国债,是被美联储和FDIC规管认可的降低总风险度的措施。在测算银行的风险资产时,几乎是不打折扣的。
实践上,债券的定价基于独立的信用评估机构。穆迪和标普上来就将联邦发行人定级在Aaa或AAA,违约可能在十万分之一以下。这就是大家认定“零风险”的理论基础。本来,将美国政府作为AAA的标准,也可以。但机械地维持在最高,任何其它政府或企业,都不能超过,就有问题。这扭曲掩盖了实际风险,而银行与规管机构机构,按照这个依据去配置资产和审计,迟早会暴雷。像SVB这次,一方面持有高比例的国债,另一方面将商业债券划分为Hold to Maturity,就合法合规地通过了资本充足、流动性、利率敏感度测试。假设能实事求是地评估国债风险度,SVB就不会持有这么多(低收益)国债,而是要留更多的现金来调节平衡总体资产的风险加权。
“美国政府是世界上最稳定的政府”;“它可以无限量的发行货币”。这些评级基础都是假设。联邦债券的违约风险正在越来越大。十多年的低利率环境,极大地改善了政府国债的付息压力。如果按今天的利率将所有国债换发一遍,那每年联邦预算都不够还利息的。信用风险已经非常显著,而利率风险就是信用风险的重要组成因素。在SVB已经暴雷,整个银行业风声鹤唳中,美联储硬着头皮再次加息。没办法,如果通胀下不来,国债利率就下不来。财政就会暴雷。
这次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业认知和管理上的基本漏洞。就是在一个已经被政府高度规管的经济体中,鸵鸟般地按照完全自由市场经济的假设或理念来操作。日本在三十年前就放弃用利率杠杆来调节金融了。它知道自己不是完全市场经济,而主要是财阀经济。与其像七十年代那样折腾得死去活来的,还不如将主要巨头门召集起来,开会喝茶打打招呼管用。
但是茶话会对美国无效。许多财经专家警告过:流动性过剩有剧毒。今天的美国政府已经吸毒上瘾了。财政已彻底变成党争工具。虽然常常为一点小钱就能争斗到让政府关门,为了收买选民,两党总统毫无根据地各发几万亿,却没人敢反对。都打着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算盘。越做越熟练,知道只要发钱足够多,就能推迟衰退周期。到下一个任期,管它洪水滔天。这是为什么我特别反感那些反中议员的原因。那些都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的意识形态狂。国内有事,立刻抛出反中提案,让中国吃点药,国内的病自然就好了。。。其实是在掩盖他们自己无能。国会政府中充斥这种声音,真正有业务能力有担当的议员官员越来越少。当然,最后真正的专家也说出了;“根本就不该设债务上限”。。。是啊,既然做不到,何苦徒增烦恼。绝望的呐喊!
流动性过剩、债务无上限、利率风险管理、大伙论称分金银。。。最后我们再看一眼硅谷银行的可爱的顾客们。这伙朝阳区吃瓜群众,嗅觉超级灵敏,居然反应比政府央行还快。奇怪吗?不奇怪。因为,他们其实是搞融金的。智比萧何,抬起了SVB,又摔坑里了。表面上都是高科技新兴企业,其实他们很少有赚钱产品。可他们都有“新概念”,并凭此在公开或私摹市场上筹集到大把地钱,存在SVB天天烧着玩。当然,那些投资者也不指望真能生产。只是图将“新概念”再包装包装,倒手赚一笔。玩击鼓传花的心跳。
要观察美国的“产业空心化”,没有比SVB客户群更好的样本。本来,商业银行是为工商业提供生产流通融资的。但可怜的SVB,却召惹了一帮比自己更精通空手套白狼的金融牛鼻。自己挖的墓坑,含泪也得自己跳。再有,所谓的“加密货币”,这种直接挑战国家货币发行权,特别有利于洗钱犯罪等违法活动的东西。却能在美国这种金融监管最严格的体系中兴旺繁荣,也是有同样的社会环境背景。这些东西,为滥发的货币起到了一个蓄脓池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当然,脓包最终总是要破的。Silvergate是这次击鼓传花的第一暴不冤枉。
谁杀死了SVB?所有的人都满脸无辜。
SVB 倒台既有大环境,也有小环境。
大环境是美联储快速提升利率。
小环境是 SVB 在利率快速升高的危急过程中,竟然连续8个月没有 Chief Risk Officer。这应该说是最高领导人没尽到责任。
这也是我要说的。
谁都学会了发钱可以当选,于是国债无限膨胀下去,直到太阳变成红巨星,就再也不用考虑怎么还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