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
2015 (62)
2016 (45)
2025 (5)
杜月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是:病入膏肓处置遗产时,身边仅有11万美元。遗产分配如下:每个太太拿1万美元,儿子拿1万美元,没出嫁的女儿拿6000美元,出嫁的拿4000美元。然后他让大女儿杜美如打开家里的保险箱,保险箱里装着满满的借条。最少的一张是5000美元,最多的一张是500根金条。杜月笙一张一张全部撕掉,子女们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撕了?”杜月笙说:“我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到处要债。”沉默了一会,他又说道:“借出的,表面是钱,实际是人情。感恩的,永远会记得我们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去要账,可能换来牢狱之灾。”
从这里,可以看出杜月笙的练达和精明。当然,他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故事,也有很多传说中的语录,如: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等等。
这些都不细说了,总而言之,他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故事,给人们留下了很多谈资,也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可以重复的语录。顺着这些,人们也编出了很多故事和语录,安在他的名下。比如,人们经常引用一句话:一个人连烟都能戒,还有什么事情干不出来的呢?然后说是杜月笙说的。我估计这是烟民们自己编出来的。查了一些资料,杜的看法好像是正好相反。
在读上面说的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这代人,会给后代留下一些很有意思的故事吗?会留下一些可以经久流传的话或者语录吗?即使不从精神财富的角度,就算是从娱乐后人的角度说,我们能给他们留下一些什么样的素材?
想到这,我突然想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这些年我们打老虎反腐败,打出了不少大老虎。按说,这都是大奸大恶之人吧?就算是恶人,这些也都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吧?很遗憾,他们聚敛了那么多的财富,除了很平庸很恶俗的贪婪之外,连点故事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他们蝇营狗苟地往上爬,再单调无聊地聚敛财富,然后猥猥琐琐地进去,最后是对着镜头说着千篇一律忏悔的话。如果将来还有人能记得起他们的话,除了贪腐财富的巨额数字之外,一点亮点都没有。
最让人跌眼镜的是,那么多的贪官,那么多的打老虎,几乎各个都有情人。按说,男女之情是最容易出故事的。而且,这种最原始自然的情感,几乎与人的好坏无关。好人的爱情千古传颂,坏蛋的爱情有时候也可以让人荡气回肠。可这些贪官和老虎,把这个本来最容易出故事的东西,也弄得异常平庸和干瘪。就是权和钱,用权收服女人,用钱来换取服务。一到事发之际,检举揭发,一拍两散。唯一能见到的是一个忘记了名字的贪官,在法庭上大包大揽,将罪责全部揽到自己的名下,以求将情妇解脱。这可以说是在黯淡的黑白世界上唯一的颜色。
反观杜月笙和孟小冬的故事,无疑是在另一个层面。
文章写道:孟小冬,京剧伶人,上海滩最大的美人,人称“冬皇”。杜月笙一直喜欢孟小冬,如果他愿意用强。全上海滩的没有他得不到的女人。杜月笙整整爱慕了孟小冬十年。
1927年,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四年后与梅兰芳离婚。杜月笙不但没有用强,而且放低身位。用真诚打动了孟小冬,孟小冬从北京到上海跟了他。1950年,杜月笙打算全家移民美国。他数着全家需要办27张护照。孟小冬在旁边轻轻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还是算女朋友呀?”其他人没听懂,杜月笙却听懂了:“办护照的事情暂停,赶快把我跟阿冬的婚事办了。”由于和孟小冬办婚事,全家错过了移民的机会。
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平凡的世界。
这个世界的节奏越来越快,一切都是直奔主题。
这个世界越来越世俗,与功利无关的,皆被视为多余和累赘。
这个世界越来越单调,标尺也只剩下了一个。
这个世界将没有情感,没有诗歌。
甚至连故事和谈资也没有。
诗和远方,成了极少数人最疲惫时候的一种遐想。
甚至故事,也要翻阅历史。
一个有意思的社会,好坏都有故事;一个没意思的社会,好坏都很平庸。
引述的一些权威人物对杜月笙的评价:
沈醉: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
范绍赠:杜月笙有过人的投机钻营本领与玩弄权术的狡诈,对前清遗老、军阀政客、党国高层、社会名流,乃至金融工商巨子,无不执礼甚恭,倾力结交。而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杜月笙心里一直对文化向往和敬畏,发迹后与文化界甚密,能在知识界、文化界也周旋得游刃有余。
朱小平:杜月笙也曾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事,如救助灾民、热衷慈善,特别是他积极支持抗战。杜月笙是旧中国上海青帮的大头目。蒋介石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夺取政权,杜月笙在政变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雇用流氓为上海总工会送锦旗放烟雾、诱骗杀害总工会委员长、中共党员汪寿华等,致使上海总工会80万会员群龙无首,数千工人被蒋介石杀害。
顾文豪:杜月笙有经营头脑,会做生意。杜月笙未必真有多少金融大才,一生皆为半文盲,不过杜月笙很早就意识到,单单在刀口上讨生活,并非长久之计。“钱财用得光,交情用不光”,杜月笙的生意经从来不是一进一出的数字账,而是吃好“人面、场面、情面”这三碗面的大算盘。从“水果月生”,鱼跃龙门,身兼数十家公司董事长,成为上海工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其自言是“曲鳝修成了龙”。杜月笙既有青帮背景的威吓力,更要紧的还是海量人脉,以及对于时机的精准把握。
作者:孙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