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本只想写写自家的故事,没想到土匪竟然不允许!如今决定先致力剿匪,待自由民主之花在大陆盛开时,再来完成自家的故事好了。
个人资料
我是秋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为什么大陆法官被杀,当局忙封锁消息

(2016-03-09 05:52:25) 下一个

响之后,弹膛还热,删帖的鼠标就已经全速点击起来。

昨天,昌平一女法官被枪杀。因为事件足具新闻性,受到相当大层面的关注。人们在流言的碎片中不断更新这一事件的真相,然而,当一些媒体属性的公号刊发事情经过之后,原本可以借助媒体的还原,让是非、善恶得到澄辩的时候,不管泥沙,涉及此事的相关文章却一篇一篇全被拿了。 

更匪夷所思的是,当天在百度搜索遇害法官的名字,它竟已成为敏感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

犯罪嫌疑人李某因婚姻财产纠纷产生不满,伙同犯罪嫌疑人张某持自制手枪,先后将李某前妻丈夫张某打伤、张某前妻丈夫邵某打死,并在昌平回龙观某小区内,开枪将昌平法院马姓女法官打死。此后,2名嫌疑人开枪自杀。


马彩云家单元门口,媒体报道左下角台阶处还有血迹。

原本非常简单清晰的突发事件,经过一场删帖封锁的舆情掩杀,迅速引起了法律界、媒体界以及广大网友的深度关注。人们难以理解,对此突发事件进行客观报道、对作案者表示谴责、对遇难法官缅怀哀悼,如何就违反了一个叫“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习惯了删帖的相关部门,难道对舆情的客观引导已经简单粗暴到只剩下这一招?一个遇难的法官无端遭受灭顶之灾竟迅速被设置为网络敏感词,这对逝者及其家人是一种怎样的傲慢?

不是所有的帖子都有毒。一件事情发生后,根据人类对信息的天然诉求,在事发后的一个真空期,人们需要官方或媒体发出声音,以此得到真相。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媒体往往比官方更迅捷,此时对于舆情而言,媒体是在帮助政府补位,让人们从疑虑甚至是谣言中恢复冷静。但是,这个补位偏偏被看成了抢跑。我可以缺,但你不能补;我可以慢,但你不能快。虽然终点尚有无数观众在焦急等待,虽然按照规则,不跑才是违规。但是,没有虽然,你就得听我的。

提前跑向观众的、偷偷跑向观众的、甚至是匍匐前进拐弯抹角乔装改扮爬向观众的,别侥幸,既然拦不住你出发,那好,我在终点等(整)你——删帖,无论你写的怎样,最后都化作一个红红的感叹号——至于你到底是哪条腿踩错步点了我不管,总之你违规了。然后,你可以对着原稿自我反省了,如果你还想站在赛场上,下一次你一定学会了自我阉割。

就像昨晚,枪声没有让法官和网友们害怕,让人害怕的是,他们声讨犯罪的声音全都蒸发了。

女法官死了,凶手死了,但女法官和凶手之间的“仇怨”并未消失,司法体系与社会群体之间的摩擦也没有消失。一个个案的出现,如果能够引起冷静的思考,受害者的血才不会白流。而删帖,却是对坊间思考的脑袋射出的一颗致命子弹。

凶手的子弹刺破了平静和美好,让人们看见个中的危害和隐患,但这删帖的子弹迅速让一切重归于寂,暴露出来的问题刹那掩埋。

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正义之士没有呐喊,亲戚朋友没有哭泣,网友们没有任何声音,一切平静的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除了那一个个删帖留下的大红感叹号,应和着女法官凝结的暗红的血。

法律,让一切隐藏的东西暴露在法槌之下,明辨是非;而删帖,将很多正义的呼喊遮挡起来,暗自嗟叹。有意思的是,每一个被删的帖子却都是以“违反了相关法律”的名义。

没错,刀爷支持删掉谣言、流言、毒语恶言,但对有助于社会前行的客观之言、仗义之言以及快语直言还是应该多些包容,没有批评和真言,社会自查和纠错的能力就将大打折扣。所以,正确引导舆论绝不是“一删了之”那么简单,如果任何事情都将删帖奉为神器,对舆情工作的理解就太过稚嫩了。

从这个层面看,此次让讨论女法官之死的声音消失,无异于又射出了一颗无声的子弹,每一个胸怀家国天下的,都有可能中枪。 

(转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