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坛风云

(2012-02-25 17:22:32) 下一个

最近一周,澳洲政坛可谓风云突变,狼烟四起,外交部长陆克文深夜在华盛顿以辞职向堪培拉发出信号,此地总理吉拉德被迫接招,宣布下周一进行党魁重选,因为执政党党魁是当然的国家元首,于是围绕总理职位的格斗又趋白热化了。

两年前,当时的总理陆克文因欲征收高达40%的矿产税而开罪各方,因为是大选年,为使总理职位不致易手反对党,工党内部形成共识,一致拥戴女强人吉拉德挑战陆克文,结果吉拉德轻易地取而代之,是为20108月的“内阁政变”(见拙文《善于创造历史的女总理》),紧接着11月,吉拉德宣布提前大选后,再下一城,以微弱多数击败反对党,一举摘掉“政变夺权”的帽子,这才坐实了总理的宝座(见拙文《尘埃落定说大选》)。

据我的观察,大多数澳洲选民对于领导人的考量,在于他或她加税与否,因为这是最实实在在民生。与中国人喜欢存钱的习性不同,澳洲百姓口袋里的钱实在是很可怜的,工资就是那么有数的几百块,除去供房供车水电煤这些固定开支,剩下的钱每月看一次电影下两次馆子必须事先计划得清清楚楚,所以只要税收增加,首先要砍掉的就是这些娱乐和打牙祭活动。吉拉德受命于危难时刻,向选民作出了废除矿产税,并且在她的任期内也不会征收碳排放税这些庄严承诺之后才得以当选。孰料当选之后不到两月,她就翻脸不认人,推出了碳排放税计划并且在国人的一片叫骂声中强行通过。此举虽然表现出她的政治强人性格,但是也因此落下了“骗子”的骂名,致使信誉一落千丈,以后的日子,虽然吉拉德专心修补千穿百孔的个人形象,但为时晚矣,其民意测验的得分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创下了在位总理低声望之最。

回过头来说民主选举,实则是一套设计精密,得到选举和被选双方一致认同的游戏规则,既然认可规则,那么上当受骗选出一个坏蛋来,也只有哑巴吃黄连了。选民们一边吞着自己酿的苦果,一边等着下次大选,期盼能够选个包青天出来,这就是当下澳洲老百姓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唯一的可行之策,所谓“民主并非万能”,大概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吧。

被赶下台的陆克文一度心灰意懒,放出风来说要远离澳洲政治,去联合国觅个什么差事。女总理为了表现自己的“仁政”,实则是为了收编前任的余部,在得到陆克文信誓旦旦“永不翻案”(永远不挑战总理职位)的承诺后,又委以外长一职,以致留下了后患。现在陆克文自食其言,正式挑战吉拉德,打的幌子同两年前如出一辙:“以吉拉德目前的声望,无力领导工党赢得下次大选”,言下之意,他陆克文才是最佳人选。得知这一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说不翻案,靠不住啊”(毛泽东评价邓小平语),看来政客的心态无关乎专制与民主,都有其相通之处。

先哲马克思曾经说过:同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会发生两次,第一次是以悲剧的形式发生,第二次是以喜剧的形式发生。当年陆克文带领在野10多年的工党走出低迷,赢得大选,牛气冲天,岂料任期未满,便被党内同僚联手扳倒,外人看这场内阁政变,还觉得有那么点壮士断臂的悲怆意味。现如今陆克文卷土重来,不管其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怎么看都带有个人复仇的色彩,因此也就注定是一场闹剧,澳洲人也已经为这场工党内讧下了这样的定义:不管是谁赢,充其量也就是最差和倒数第二差的区别(The worst and second wors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