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东是个文人,我是通过他的两篇隽永的短文《与索罗斯谈哲学》和《胡适与鲁迅》认识他的,这也算是单向的以文会友吧,但是我对这位有争议的名人的认知,在不长的时间内有较为戏剧的变化,故为此文。
记得有一次在书店的书架上,看见署名孔庆东的书排了长长的一溜,而且没有重复的,当时略感诧异,因为在我印象中除了鲁迅和金庸的的著作有这等阵势外,其他中国作家有此殊荣的还不多见。我这人对书比较敏感,一般只要看看文章标题,读个三五行字便知道好与坏,决定买与否(当然仅对本人而言)。孔庆东的书正是这样,稍稍翻了几页,便有一种逮着猎物的的喜悦了。
北大中文系素有文学家摇篮之美誉,孔先生身为北大的文学教授,又是孔子的第多少代后裔,本当以硕儒仰之。可是孔先生的文字,老实说看不出有什么大学者的痕迹,倒是有几分顽皮和市井气息,有些概念和词汇看似毫不相干,可是经他那么随意捏合在一起,非但不显生硬,反觉一个奇字。《与索罗斯谈哲学》便很有这样的孔记特色,在此摘录一小段,以飧各位:
“。。。。几位闲人,与前来中国传经送宝的国际投资大鳄,全球金融界第一杀手,急先锋索超的后代索罗斯先生,进行了一场‘桂府夜宴’。。。。正当孔和尚略侃北京东城区的风水时,突然隔墙花影动,索大爷来矣”。
这段文字,虽然还不至让人拍案叫绝,但索超,索罗斯,索大爷随意搭配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可供人反复玩味。我特别欣赏最后两句,既有文言的意趣,又不乏现代的幽默调侃。
孔先生观点的偏激是人所共知,也是争议最大的,鄙以为,与其说些四平八稳,各不得罪的话语,还不如旗帜鲜明抑或是偏激来得痛快,毕竟好的文字,一定具有强烈的倾向性,为文者也一定是有血性的。一段时间以来,抑鲁(迅)扬胡(适)之风吹遍神州大地,学术界也以此为时髦,把胡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胡适大唱赞歌,而鲁迅反倒有点灰头土脸的了。我对胡适本没有什么先入为主的看法,只是感觉他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伟大而已,因此对于大肆吹捧胡适的风气颇不以为然。正好在此时,读了孔先生《胡适与鲁迅》一文,孔先生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专家,以这样的身份来议论胡适和鲁迅,自然有一定的权威性,孔先生从文字,文学,人格,政治倾向诸方面入手,说明鲁迅的成就和胡适的欠缺,读起来痛快淋漓而又令人信服,进而,孔先生由表及里,进入到一些人内心深处,解释了抑鲁杨胡发生的心里原因,他的分析十分到位,其观点深得我心。
据说孔先生的成名作是《47楼207室》,我至今还无缘拜读,在资讯发达的当下,上网搜一下是轻而易举的事,可是我并不急于这样做,在等什么呢?或许是下一次的“偶尔猎得”的快感吧,这样读起来一定会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