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大陆1955年中文印刷排版从竖排改为横排-TW 1990

(2025-03-07 16:39:46) 下一个

中文印刷排版从竖排改为横排的变革,大陆在1955年正式确立,台湾、香港等地则在1990年代后逐步普及,海外华人地区更早适应横排。

中文印刷排版由竖排(从右到左)转变为横排(从左到右)的变革大约发生在20世纪初到中期,但不同地区的变化时间有所不同:

  1. 中国大陆

    •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发布《关于汉文书刊横排的决定》,规定汉文书刊尽量采用横排,自左向右书写和阅读。这标志着大陆正式确立横排
    • 但在此之前,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一些刊物已开始尝试横排,如**《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1915年创刊)**。
  2. 台湾

    • 1945年后,国民政府迁台,延续了传统竖排印刷。
    • 1990年代起,横排逐渐增多,但至今仍有许多书籍和报刊保持竖排,如《联合报》《中国时报》等。
  3. 香港 & 澳门

    • 竖排在1990年代前仍是主流,但随着电脑排版普及,1990年代后横排开始占主导地位。
    • 但一些报纸(如《明报》)至今仍保留竖排格式。
  4. 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

    • 受英语影响较深,20世纪50年代起,大部分华文出版物已采用横排。

*** 

H/t: 

1955年文联访问孙伏园、俞平伯、叶恭绰、張恨水、溥雪斋紀要

 
来源: 毛囡 于 2025-03-07 

  溥雪斋(1893年—1966年),原名爱新觉罗·溥伒,年轻时便以画出名,琴棋书画皆有造诣,尤精于三弦和古琴。1952年,北京书画研究会成立,溥雪斋被推举为理事长。

看望溥雪斋先生情況

  十二月三十日看望雪斋先生,一見面他表示非常歡迎。我看到現在他屋内仍然沒裝洋炉子。老先生穿着一件薄薄的舊衣服,袖口都爛了,寒冷的样子。我說明來意,把錢交給他。他感激得很,說了很多感激的話,還要写一封感謝信給文联,我说不必了,最後他還是寫了一個簡單的信。我問他近來又作画或画書簽沒有?他說:自已雖然能堅持,但天氣不允許,室内太冷,水墨彩色都冻上了。他說政府對他已經很照顧了,音協副秘書長潘奇同志最近也去看過他,但是困難總要依靠自己解決。他說国画界還有很多人困難,他希望領導上帮助解決国画銷路的問題。他建織對外文化聯絡局能帮助印一些国画向國外推銷。他又說他是古琴研究會的負責人,每星期日有很多古琴家到他家裡聚會研究,沒有開會和集體演奏的地方,有很多的困難。又說:他很願意多參加招待外宾的工作,能为外宾表演,他感到很光榮。
  
  他說:他反對一般的說,滿清人压迫汉人,因爲滿人也有統治者和被統治者,自己雖是皇親(和宣统是堂兄弟),但是自已却是被压迫的。
  談到珍妃之死,他說:目前對珍妃的估價有問題。据他了解,珍妃當時是受賄了,問題在於西太后不該用那樣的辦法處死她。
  告別時,溥雪斋先生要我務必向文联領導上转达他感謝不尽的謝意。

                               (刘雲璨)

看望叶恭绰湯生情況:  談到創作趕不上要求時。他說,創作不多的主要原因是大家不敢写,写在紙上和說話不同,觀點不正確,影響太大。
  我臨出門,他一再要我向文联道謝。
                                 (陈 慧)我父親 (陳叔通)

  俞平伯(1900年1月—1990年10月),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中科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

看望俞平伯先生情況

  十二月三十日下午五時,往訪俞平伯先生。我說明來意,之后,把二百元交給了他。他接到錢后就急忙的放在茶几下並抚摸了幾次。这时他的感情是激動的,不知道怎樣表示这种感謝之意。他嘴裡自語着:「喔,喔,以后我們多聯系,聯系吧。一然后他又說:「要写個收条吧?」我表示写不写都沒有关系,但他仍是由茶几下面把錢拿到裹屋,數了一下數目写了收條給了我。这時他的臉上浮着自然而愉快的笑容,連說話的聲音都比往日爽朗而有力了。他一邊抽着煙一邊帶着疑問的口氣說:「文联爲什麽對我这樣照顧,关心,現在?」我說:「應該这樣,只是我們的工作限於條件作的還很不够希望俞先生以后多提意見。今后有什麼問題要不客氣的提出來,我們可以互相研究解決。」这時他把写好的「紅樓夢序」稿拿出來說:「我已經写好了,預備送給周揚同志看看,提提意見」。以后我們又互相談到北大文學研究所要合併到科學院了。他表示,合併到科學院比附屬在北大正規化,因爲苏联的文學院就是由科學院來領導的。他又談到最近參觀了北京近郊的幾個農業生產合作社,還視察了北京的街道,明年無論如何要到農村去走一趟,但不預備長期體驗生活,因爲自己不是專門搞創作的。六時差一刻,我表示告辭。他送我到大門,握着我的手說:『紅樓夢序』稿不久就送給周揚同志看看,因爲他對我的助很大」。
 
         附  记

  我訪問過俞平伯先生共三次。第一次是刚批判過他的資產階級思想以后,他對於去訪問他是还着很大疑惧的,不太表示意見,第二次去在態度方面比第一次稍有進步,因爲和他比較熟了些~这次去 是最成功的一次,因爲他已開始打破了疑惧,感到文联领导對他的尊重、溫暖、关心和照顧,也就是真正感到了党對他的关照。

                               (沈 慧)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