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CCTV10视频录像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时宪历》1644年被朝廷正式颁布

(2025-02-03 13:07:34) 下一个
CCTV10视频录像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时宪历》1644年被朝廷正式颁布--
 
明末清初:明末,天文学家徐光启与德国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合作,引进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改进了历法,最终制定了**《时宪历》**,并在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正式颁布使用。
 
讲这个故事要先介绍汤若望。汤若望是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620年来到中国传教,那时候还是明朝。
 
如果分析一下,大家究竟在评论什么?或者问:究竟在争论什么?不难发现,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汤若望所编写的《时宪历》的基础是什么?二、汤若望在编写《时宪历》的过程中,究竟是主角还是配角?是主导还是参与?三、你(博主)究竟惭愧什么?

1619 年,距今约400年,汤若望是一个仅27岁的德国青年,他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对中国最后一套历书(《时宪历》,即今日的《农历》)也是最准确的中国历 书,作出了无可否认的贡献。中国作为历史上的农业国,这套历书对中国农民近几百年来的耕作显然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 
 
阴历的发明!,可以进来 ...我国的农历是谁发明的? 360Doc http://www.360doc.com › content · Translate this page Feb 14, 2024 — 有的人自觉懂点历史,上来就说农历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发明的,对这种故意装睡的人你是没办法叫醒的。可以肯定的是,农历是千百年来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近微博上有个帖子称:“中国现行的农历是一个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编著的。”此帖一出,立即引起数千次的转发和讨论。不过也有网友指出,这种说法并不 ..每年黄历是谁编写的 百度 https://www.baidu.com › ... 最佳回答:黄历的创制者传说是轩辕黄帝。 这种历法基于中国农历,并被称作黄历,因为它始于黄帝。 在民间,黄历也被称为“通书”,但为了避免与“输”字谐音,改称“通胜”。 黄 ...农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维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 › 農曆 · Translate this page 汉武帝时因历法与天象运行失合,召集群臣制定了《太初历》,为中国传统历法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为后世建立起基本的历法规则。主导改历的太史令司马迁采用与农时相应的“夏正” ...— 满清入关后,汤若望继续被重用,他所编制的历法,于1644年被朝廷正式颁布使用,是为《时宪历》,他本人也官至一品。遗憾的是,因为他过于成功,引起朝中拜鳌等 ...农历由誰创制?
ChatGPT said:
ChatGPT

农历(阴历)的创制并非出自某一位特定的个人,而是千百年来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早在夏、商、周时期,中国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历法。

农历的起源与发展

  1. 远古时期:根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历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时期。当时的人们根据月相的变化制定历法,这也是阴阳历的基础。
  2. 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4年):司马迁等天文学家制定了**《太初历》**,奠定了后世中国农历的基本框架。
  3. 隋唐时期:不断改进历法,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农历体系,并与二十四节气结合。
  4. 明末清初:明末,天文学家徐光启与德国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合作,引进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改进了历法,最终制定了**《时宪历》**,并在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正式颁布使用。

汤若望的贡献

汤若望的贡献主要是在明末清初,他结合西方天文学知识,改进了当时的中国传统历法,但并非农历的发明者。他主持编制的《时宪历》,修正了原历法中关于日食、月食等计算的不准确之处,使得中国历法更加精确。

总结

农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历经数千年发展、不断修订的成果,早在西方传教士来华之前,已经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汤若望的《时宪历》是对农历的改进,但不能说农历是他发明的。

*** 

中国的农历是传教士编著,你知道吗?

Lilac2003

人 若 賺 得 全 世 界 、 賠 上 自 己 的 生 命 、 有 甚 麼 益 處 呢 . 人 還 能 拿 甚 麼 換 生 命 呢 。
 
打印被阅读次数3157

ZT




初七了,假期白驹过隙,转眼间上班的号角已经吹响!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依旧沉浸在春节与家人团聚的幸福中。农历新年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也是历来假期最长的一个节日。每年的初七都是照例开工的日子。为何是农历初七,而不是初八、初九?原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其寓意为一年开个好兆头!此外,初七也属于中国农历中的称谓。而立春、清明、小雪、冬至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农历节气,而我们中国人是否知道:中国现行农历实际上是一位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所编著的?这位亲眼目睹了明清朝代更迭的传教士又有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正文】


惭愧:中国《农历》竟是老外编制的!_图2-2

正值2015农历新春之际,我们基督徒是否知道中国现行农历是宣教士编著的。


一直惊叹于中国现行的农历,觉得很精确。曾经以为这是几千年朴素的劳动人民在劳动耕作过程中对地球运行、气候变迁的经验总结,结果直到看了CCTV10的探索发现,才知道目前现行的农历是一个叫汤若望的德国传教士编著的。


汤若望在明朝崇祯年间来中国传扬天主教,他精通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当时中国的历法已经暴露出诸多弊端,存在众多偏差。而对于中国这样的农耕帝国,一部准确的历法对整个中国的生产和经济影响巨大。汤若望根据他的西方科学理论开始研究编制适合中国现行的历法。因此,他受到崇祯皇帝的最高礼遇,他是唯一一个能自由进出皇宫的外国人。


腐朽的制度不可避免的让明朝走向了没落和毁灭。而历法的编制在帝王眼里都显得格外重要。汤若望同样受到李自成的礼遇。这个德国人以自己的亲生经历目睹了中国朝代的更迭,而那时的西方还在研究中国的夏商周历史。


后来大清帝国建立,多尔衮下令3天内北京城的非满人都必须搬出,否则杀无赦。而汤若望冒死写信给多尔衮,提到历法编制的重要性,由于自己身边诸多的资料不能及时搬出北京城。多尔衮很欣赏这位传教士,破例让他待在北京城,并请他继续编写历法。期间由于他精通医术,治好了孝庄皇后的病,所以他被请进朝廷做官,并和孝庄、顺治建立非常好的关系。当时顺治很小,多尔衮的野心不断膨胀,汤若望还安慰顺治说:多尔衮太过霸道,上天会惩罚他的。结果后来多尔衮从马上落下摔伤,于是人们一直坚信这个德国人有知晓未来的能力。


再后来,汤若望完成了历法的编著,大清王朝开始沿用新的历法。顺治后来染上了天花,可是顺治一直对传位给哪位皇子犹豫不决,他临终前请汤若望给他建议。汤若望是当时唯一一个能知道天花的破坏性影响的人,于是他从大清帝国的长远考虑,建议一定立一个曾经出过天花的皇子当皇上,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康熙——玄烨。


汤若望在康熙当上皇帝后已经是年近70的迟暮老人了,他对于东方文明的热爱以及怀揣传播基督教义的思想,一直留在了古老的中国。他不求功名,不参与宫廷斗争,他的官品一直被提升了一级。对于这样的人生经历可算非常辉煌了,可是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没有丝毫的自豪感,而是对自己未能完成的使命的深深忧虑。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却在康熙初年迎来人生中最大的挫折。由于宫廷中利益团体的明争暗斗,他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鳌拜等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怂恿一名自称通晓天象的低级文官弹劾汤若望,并将汤若望打入大牢。在长达数月的审讯中,年迈的汤若望受尽了屈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历法案。


后来汤若望被判处凌迟。在判以极刑后第三天,北京通县竟然发生6级以上地震,建筑毁坏,皇宫也部分倒塌并着火。民间议论纷纷,出于这样的压力,鳌拜才免以汤若望的死刑……


这位中风半身不能动弹的德国老人请自己传教弟子代笔书写了自己长长的忏悔录,他在自己的忏悔中离开了人世,再也没能回到德国的故土。后来康熙掌握实权,宣布全国祭奠汤若望,并把他葬在了皇家陵园,葬在了著名的利玛窦陵墓旁。从此汤若望的新历法开始被广泛推行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仍然指导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中国农历。



文章来源:CCTV10探索发现
 



http://tv.cntv.cn/video/C14115/afdf82cdfb7f40aba40a47f843a4474f



惭愧:中国《农历》竟是老外编制的!

热度 38已有 13810 次阅读2014-1-31 09:40 | 中国 分享到微信

农历新年中,我家大当家突然问我:你知道中国的农历是谁发明的吗?


我这辈子过农历新年已经70多次了,却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一时被她问得愣住了,正想说“这是我国广大农民几千年来辛勤劳动的结晶”,幸亏我 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知道这其实是一个“政治正确”的说法,是想当然,没有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终于没有说出口,把这话硬给憋回去了。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只好反问她:是谁? 大当家近年来也学会为人深沉了,她既然冲我提出这个问题,当然有备而来,故意刁难我,想灭我的威风。果然,她不慌不忙地说:是一位德国传教士,中文名叫“汤若望”。


这个信息令我感到震撼。世世代代,指导中国几亿农民辛勤耕作的中国《农历》,竟然是一个德国老外所编制的,还是一个在历史上很受我们中国人排斥的基督教传教士,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经过几个小时的网上搜索,结果令我不仅震撼,更感惭愧。


CCTV10的一套视频录像,讲述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从年青时就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欧洲的科学与文明,被明朝崇祯帝所重 用,负责编制历法。满清入关后,汤若望继续被重用,他所编制的历法,于1644年被朝廷正式颁布使用,是为《时宪历》,他本人也官至一品。遗憾的是,因为 他过于成功,引起朝中拜鳌等大臣的嫉恨,终于被人诬告,《时宪历》被废止,汤若望也被判凌迟处决,几乎把自己的性命搭了进去,后来因偶然原因而免死。中国 的老黄历很多,但都不科学,经常不准,《时宪历》终于获得最后胜利,1670年被康煦皇帝平反正名,恢复使用至今,即今日的中国《农历》。

http://user.sinovision.net/home/space/uid/3453/do/blog/id/217518/page/2.html
 

让国人说一句感恩的话怎么这么难?

热度 40已有 8959 次阅读2014-2-2 11:52 | 科学发展排行榜中国中文朋友 分享到微信

我的前一篇有关中国农历来由的《惭愧:中国农历竟是老外编写的》博文,荣登中文网《热评排行榜》榜首。这首先要感谢众多网友的热烈捧场。

如果分析一下,大家究竟在评论什么?或者问:究竟在争论什么?不难发现,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汤若望所编写的《时宪历》的基础是什么?二、汤若望在编写《时宪历》的过程中,究竟是主角还是配角?是主导还是参与?三、你(博主)究竟惭愧什么?

1619 年,距今约400年,汤若望是一个仅27岁的德国青年,他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对中国最后一套历书(《时宪历》,即今日的《农历》)也是最准确的中国历 书,作出了无可否认的贡献。中国作为历史上的农业国,这套历书对中国农民近几百年来的耕作显然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这本历法的作者汤若望,在他瘫痪半 身不遂的晚年,几乎遭受中国最残忍的极刑:凌迟处死。他在中国生活了47年,从来没有回过祖国,最后死在中国。

对于这样一位好人,伟人,我在博文中说了一些肯定和讚许的话,一些朋友就坐不住了,一定要和我争一个你死我活。

这 些朋友首先力图证明汤若望这套科学的《时宪历》是建立在之前中国上百套老历书的基础之上,是这些历书的延续。由于没有具体事实依据,只能套用“科学发展承 前启后”的普遍原理来说事,而忘记了那些中国老历法的致命缺点正是“不科学”。这些朋友进一步论证汤若望在《时宪历》的编制过程中不是主编,只是参与,甚 至只是做写些翻译或压缩的工作。

且不说这些争论谁有理谁没理,反方朋友们无法否认一个基本事实:汤若望至少是参与了中国最后一套历法的编制,也至少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既然如此,我对汤若望说了几句讚许和肯定的话,无非是Credits给多了或给少了,那又怎么了?

有人甚至给了我一个很极端的结论:“博主极力贬低甚至全部抹杀中国人民在古代历法历史上的一切成果。” 尽管言辞激烈,在我看来,这些朋友的出发点很好,那就是不要太抬举洋人,不要否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有 点黑”网友终于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对一个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国人完善了对国家百姓皆有益的历法的外国友人,说一句奉承感谢的话又怎么了?!俺还专 门到白求恩的故乡膜拜过呢。” 这位网友提出了一个真正尖锐的也是最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让国人说一句真诚的感谢,怎么就这么难呢?! 让国人说一句感恩的话怎么这么难?_图6-1

这句话同时也回答了上述三个争论热点的最后一个问题:你惭愧什么?

我惭愧,是因为让我们说一句感谢的话,真是太难了!

http://user.sinovision.net/home/space/uid/3453/do/blog/id/217625/page/6.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