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7)
离开达里湖,我们继续向阿斯哈图石林景区行驶。一路仍是绿草茵茵连接天际的大草原,不时可见成群的牛羊和牧人的蒙古包。起初窗外还是一马平川,逐渐草原有了起伏,出现了一个个青色小山包。越往东走山头越多,这里是大兴安岭山脉的余脉。行驶了一个多钟头,终于抵达阿斯哈图石林景区。阿斯哈图石林分布在大兴安岭西段的北大山,“阿斯哈图”系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是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九个园区最具代表性的景区。这个石林是一个很独特的地貌,为第四纪冰川留下的杰作。据专家说,石林是在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融化时形成的大量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故称为冰川石林,为世界上少见的花岗岩地质奇观。在这里,亿万年的地球演化历史被凝固在形态各异的岩石中,形成独特的石柱、石丛、石笋等地貌。石林一般高5-20米,底部相连,呈方形或条形。按照形状,可分为石林、石柱、石墙、石壁等等十种类型。
我们行驶在前往阿斯哈图石林的路上,逐渐草原有了起伏
不时可见吃草的羊群、牛群还有马群。以前我们去过不少草原, 通常只能看到羊和牛,马群只有在蒙古草原才能见到
一个个小山包出现了,是大兴安岭的余脉
抵达景区,坐景区大巴向山上行驶,阿斯哈图石林景区地处高山草甸草原和原始白桦林交汇处,一路植被茂盛、绿意盎然。来到山顶,绿色被白雾所取代。我们走下巴士,立刻被超级强风打了一闷棍。强风将雨伞吹得翻了个,人也被风吹得几乎摔倒。白雾茫茫能见度只有几米,天气恶劣比刚才在达里湖边更胜。琳立刻转身回到车里,果断放弃这个景点。其余几人却坚持向前走。我想来都来了,还是去看看吧,跟着众人一起走向白雾深处。走了不算太远,第一块石柱出现在眼前。看过世界各地各种千奇百怪的岩石,垂直节理岩石见过不少,这种水平节理发育的岩石以前还真没见过。眼前的石柱,好像是由一层层石片垒起来,却又显得那么雄伟浑厚。岁月沧桑,风雕雨蚀,200万年前的冰川运动造就阿斯哈图石林这一独特的自然风貌。石林发育类型很多,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千姿百态。人们凭着自己的想象,给它们赋予了名字:有秀女望月、比萨斜塔、桃源三结义、成吉思汗拴马石、七仙女、神女石、神剑石等等。我们走在公园里,不时可见一块或一组岩石从平地上拔地而起。看着眼前高大的岩石,又看看说明牌上它的名字,有的确有几分意思,有的却是有些牵强附会。
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景区,以其独特的岩石风貌闻名遐迩
山顶狂风骤雨让人站不稳,白雾茫茫,能见度很低
花岗岩石林平底突起,浑厚粗旷
这一座名为乘风破浪,看上去好像一艘大船
石柱好像是由一层层石片垒起来,这种横向发育的节理岩石很少见
石林发育类型很多,有石柱、石丛、石笋、石塔、石墙、石堡垒、石胡同等等,千姿百态
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赋予它们名字
这一座叫灵芝峰
擎天双柱
桃源三结义
平衡石,上大下小,专家测算上端重60吨,两端不平衡度不超过100公斤
七仙女
石堡垒
山上覆盖着野生白桦树林
石林分布面积为15平方公里,景区分为5大块。由于天气恶劣,我们仅看了一个区域,就草草了事,匆匆离去
最后放一张我家LD手机中的照片,石鲲鹏,是石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岩石。由于天气恶劣,我们没有前往。这张大概是在博物馆里翻拍的吧
离开阿斯哈图石林,我们开车前往经棚,克什克腾旗政府的所在地。这是两天以来,第一次进入居民聚集区。经棚的高楼林立,很是繁华。最近几年回国,我们或自驾或包车,去了西北、西南等许多地方,很多都是比较偏僻的边远地区。但是无论是西北还是西南,小县城都建设得非常漂亮,国家这几年发展还是很快的。按照我们的原计划,今天应该住在经棚,但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没能坐船游达里湖,在石林的时间也不长,于是时间多出来了,本来预计晚上抵达的经棚,中午就到了。我们决定利用多出来的时间,直接前往多伦,我们的最终目的地。于是快速吃完午饭,我们又上路了。走在中国北疆最美风景大道上,一路经过乌兰布统、白桦林森林、还有影视基地,虽没有时间游览,但路上的风光委实不错。
经棚镇,规模可不小,这几年国家建设发展很快(网上找来的照片,下同)
吃过午饭,我们又上路了,一路经过乌兰布统、白音敖包、桦木沟、影视基地,走在北疆风景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