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7)
第二天一早,植物园领导张书记以及工作人员小江等几人来到宾馆,为我们介绍植物园的情况,并陪同我们参观。植物园全名为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创建于1959年,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同时也是一个5A级风景景区。植物园收集有植物1万2千多种,有占地面积250公顷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户外保存植物种数最多的植物园。根据植物的种类,植物园建有39个专属园区,如榕树园、棕榈园、南药园、水生植物园、奇花异卉园、国树国花园等等。
首先我们来到水生植物园,这里应是最受游人喜爱的园区。放眼望去,大片的睡莲花开正艳。然而最吸引眼球的是王莲,一个个大如盆的莲叶漂浮在水面。巨大的叶片直径可达3米以上,边缘上卷,如同翠绿色的托盘。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在还不是季节,夏日才是王莲最茂盛的季节。那时的王莲可承载一个小孩的重量,许多游人来此打卡,就为拍一张坐在王莲上的照片。 
各种颜色的睡莲花开正盛 


更耀眼的是王莲。王莲是睡莲科中的一个属,为多年生或一年生大型浮叶草本,具有世界水生植物中最大的叶片,直径可达3米以上。只见水面上王莲像一只只漂浮在水面的翠绿大玉盘。王莲以其娇容多变的花色和浓郁的香味闻名于世。




露兜树(Pandanus),根部极其发达,长在水中自成风景



北奥椰,看看树干上发出的嫩叶,很是新奇 
这个名字忘了,小江介绍时,我在四处拍照,没太留心。应该是一种经济作物
贝叶棕,是西双版纳最重要的文化植物之一。过去,傣族僧人将傣族的佛经和历史写在耐腐的贝叶棕叶片上,制作贝叶经,因此西双版纳傣族文化又被称为贝叶文化。贝叶棕很难繁殖或移栽,传说只有得道高僧才能将其种活。八十年代的西双版纳一度只有20多株贝叶棕,经过植物园技术攻关,贝叶棕才逐渐多起来。贝叶棕寿命大约30-80年,一生只开一次花,一开就是千万朵,辉煌过后便是凋亡。因此贝叶棕果实特别珍贵,80年代,植物园曾经有一株贝叶棕开花结果。植物园将果实做成手串,作为纪念品出售。听到讲解,我们纷纷掏出钱包,买上一两串,或送人或自用。 

贝叶棕开花时会在顶上伸出一个花序,花朵小而密,一个花序上可开出2400多万朵小花,花开结果后就会死亡(网图)。
贝叶棕果实制作的手串 
金刚纂(Vajra Sutra)原产于印度。其茎叶捣烂外敷可治痈疖、疥癣,但有毒需慎用
各种食肉植物,又称食虫植物。食肉植物是一类能够自行捕捉猎物,并拥有一定消化机制,获得营养元素的自养型植物。它们色泽鲜艳,可引诱昆虫驻足,植物分泌的胶黏剂,将其捕捉,然后用自身合成的消化酶分解猎物,并转化为生长所需的养分。



奇花异卉园,这里有许多不曾见过的植物 
跳舞草,又称虞美人草,叶片具有自然舞蹈的特性。关于舞草有一个悲惨的传说:相传有一个美丽的傣族姑娘多依,天生热爱舞蹈,舞姿极为优美,深受乡亲们的喜爱。一次,多依在舞蹈中被土司看中,将其抢入家中。多依不从,乘看管松懈时逃出,为躲避追赶的家丁,跳入澜沧江自溺而亡。乡亲将其捞起埋葬,不久在她的坟头长出一株小草。有人经过时,小草便会摇曳起舞。从科学上来讲,舞草是自然界唯一能够根据声音产生反应的植物,可随着光照或声波启动运动。光照越强或声波震动越大,跳舞草运动速度越快。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园中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叫喊声,以催动舞草起舞。
叉花草,另一种会运动的花草。它的运动是触摸而来,若用手轻触雄花蕊,原本下弯的雄蕊,会迅速向上弯曲。这是为了避免在自然界,昆虫采花粉的触动中产生自花授粉 
赤苞花(Brazilian red- cloaks)多产于南美,近年植物园引进栽种 
含羞草(Mimosa),并不陌生,但是开花还是第一次见。我们纷纷用手指触动,它的羽片和小叶闭合下垂,玩得不亦乐乎。含羞草可供药用,有安神镇静作用,又可鲜叶捣烂外敷带状疱疹。
疣柄魔芋,多年生植物,其花大而奇臭。果实紧密排列在果序轴上,随着成熟颜色不断变化。初始为嫩绿,转而深绿,继而变黄,最终呈红,层层递上。所以我们在一只果序柄上,可见不同颜色。小江告诉我们,花柄最高的可长到2米多。
泰国无忧花, 树形美观、枝叶繁茂,花簇生于树干上,遍布整个树冠,非常漂亮。季节已过,只有零零星星几只迟开的花朵挂在树梢,但还是可以想象它盛开时的美丽。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生于此种树下,西双版纳傣族信奉小乘佛教,视之为吉祥树
这棵树树形漂亮树冠丰满,据说是一株网红打卡树。小江一定拉我们在树下拍照 
树下,百花齐放,五彩缤纷 


如此巨大的铁树还是第一次看到 
未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