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林间溪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高棉微笑的魅力——吴哥行(5)小圈,吴哥遗址的精华(下)

(2024-06-06 09:54:52) 下一个

接上篇《吴哥遗址的精华(上)

圣剑寺(Preah Khan)

看完癞王台,大吴哥通王城就算告一段落。司机带我们出北门,来到圣剑寺。圣剑寺属于大圈范围,我们为了节约一天时间,将它加到小圈行程,当然是要加钱的。圣剑寺是12世纪闍耶拔摩为纪念父亲修建,也称父庙。大吴哥城修建时,这里曾是国王的临时住所,也是国王参拜和读书的地方。寺内有一座二层楼建筑,传说是用来存放圣剑,这也是寺庙名字的由来。圣剑寺是吴哥王朝非常重要的寺庙,有一段时间高棉18个重要的节日都在这里举行。据记载寺内装饰有金、银、宝石和大量珍珠,僧侣达10万人。如今的圣剑寺并没有经过修复,眼前一片残垣断壁。圣剑寺规模宏大,由三层围墙包围,长800米,宽700米,整个建筑呈十字型,中心是中央圣堂,周边是由拱廊连接的东南西北四座大门,门外是长长的甬道。沿着从东到西的拱顶长廊,穿过19道门,越往中心门越宽,高度却越低,使进入的人逐渐低头,放下身段,产生敬畏之心。终于来到中央殿堂,当初这里树立着一座闍耶拔摩七世父亲的雕像,内藏其骨灰。四面墙壁镶满宝石,使得殿堂光芒闪射。现在雕像已经不见,这座小佛塔是16世纪后建造的。站在塔前向上看,阳光从石头缝隙中穿过,形成火焰形光亮,象征佛祖的光芒照亮人间的一切。

长长的参道,两边的林伽很有特色                                   

搅动乳海,大多数雕像的头颅都没有了                        

护城河                                                 

两座神像守卫着东大门,这是我看见的唯一一座有神像守卫大门的庙宇,虽然已经没有头,但依然威武                  

西门                                                              

回廊                                                        

舞女大厅(Hall of Dancer),房梁上雕刻着13个翩翩起舞的飞天仙女                    

中央殿堂,沿着从东到西的拱顶长廊,穿过19道门,越往中心门越宽,高度却越低,使进入的人逐渐低头,放下身段,产生敬畏之心。终于来到中央殿堂,当初这里树立着一座闍耶拔摩七世父亲的雕像,内藏其骨灰。四面墙壁镶满宝石,使得殿堂光芒闪射。现在的这座小佛塔是16世纪后建造的。站在塔前向上看,阳光从石头缝隙中穿过,形成火焰形光亮,象征佛祖的光芒照亮人间的一切。                                             

中间庭院,墙壁上的雕刻很漂亮,有一些还残留着色彩                        

塔高寺(Takeo)

塔高寺又称茶膠寺,建于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是闍耶拔摩五世时期一件未完成作品,至今已被搁置了一千多年。至于终止的原因有碑文提起,修庙期间塔顶遭到雷击,被视为不祥之兆,因而停工。又有一说法,由于闍耶拔摩五世突然去世,继任者不愿继续建造。塔高寺外形纯朴自然无雕饰,大块青灰砂石展现出粗旷之美。从这个未完成的寺庙我们可以看到吴哥人建造寺庙的程序,先将石块像积木一样架起,整个结构完成后才开始外部雕刻。寺庙呈方形,共三层,上层有五座石塔,呈梅花分布,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周萨神庙(Chau Say Thevoda)

周萨神庙建于12世纪初,由于没有发现碑石,为何而建尚不得知。法国人当初发现它时,从当地人口中得知它是供奉周萨神(Chau Say)的,故而命名。周萨神庙是由中国承办修复,不由进去看看中国人的修复水平。神庙远远看上去还是不错,可是走进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中国人倒是干脆,整个地基重打,倒塌的柱子用水泥重糊,还洋洋得意号称再也不担心地基的问题了。我有些哭笑不得,不由想起几年前我在云冈石窟看到的一座大佛雕像。讲解员悄悄跟我说,那是修复过的。其实不用他说我也一眼看出来,虽然装饰得花团锦簇,可那头像一看就是水泥糊弄出来的,与旁边的佛像形成鲜明对比。如此修复实属破坏,还不如不修,好在修复很快叫停了,才避免了进一步的破坏。眼前的修复虽谈不上破坏,但寺庙本来的神韵和岁月印记也全没了。相比后面要看到印度修复的塔布笼寺,差距立显。

塔玛依寺(Thommanom)

塔玛依寺位于马路对面,和周萨神庙为同一时期建造,其建筑风格,寺庙布局以及结构形式完全相同,均为平地式寺院,雕工精细,小巧美丽,供奉湿婆神和毗湿奴神。它与周萨神庙遥相呼应,被称为其姊妹寺。

塔布隆寺(Ta Promh)

塔布隆寺是1181年闍耶拔摩为母亲修建的佛教寺院,也叫母庙。当时这里进驻5000名僧侣和615名舞女。吴哥王朝迁都金边后,寺庙遭到废弃。几百年过去,不知什么时候落下的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早已长成参天大树,它们有的从墙壁中挤出,有的将寺庙包裹在怀中,相依相伴。这座寺庙是由印度人负责修复。印度人尊重大自然,认为这些树木生长了几百年,也是这里的主人。既不能让古树死,也不能让古塔塌,他们本着自然与建筑共生的理念,尽量保持寺庙被发现时原本的模样,将寺院修复成今天的模样。殊不知如此修复难度更大,更加费钱费工,可是达到的效果却是人人称奇、称赞。在这里我们看到盘根错节的大树缠绕着佛塔,好像是和寺庙作一场生死较量,又好像是相互缠绵的旷世之恋。无论是哪一种,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回廊是整个寺庙保存最为完整的建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