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s World

五花八门身边事,喜怒哀乐笔中行。
个人资料
spot32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过年

(2014-01-21 17:16:35) 下一个

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头脑中就对“过年”有了记忆,总应该是在三,四岁左右吧。小孩子哪里知道过年是怎么回事,都是听大人们说的,说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东西,还有新衣裳,新鞋子穿,“为什么会有好吃的?有新衣服,新鞋子穿呢?”孩子天真的问道,“因为过年了呀。”大人极其简单的回答。自此,印象中的“过年”就自然而然的和“吃,穿”画上了等号,好像一年之中就只有“过年”才是吃,喝的季节,而平时的一日三餐都不算数似地。

再长大一些,“过年”的内容似乎比以前的吃,穿又多了些什么,因为那时的孩子们都已经上学了,比起平时风雨无阻的一星期上六天课的“倒霉”日子,“过年”自然而然就成为孩子们暂时逃离课堂,自由自在地像小时候那样无拘无束玩耍的大好时光。其实,所谓的“玩”,主要就是串门子,到别人的家里给人家的大人们拜年,然后口袋里装上人家给的花生,瓜子和各色糖果,又一溜烟的跑到另一家,如法炮制,一来二去的,“过年”又成了东家跑,西家串的代名词了。串门子,是过年的一项重要事情,也可说是一种必须完成的任务。平时,人们并不十分频繁的走亲戚,就是都住在一个城市里的自家姐妹,兄弟,也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互相问候一番。所以,“过年”就是东跑西颠串亲戚的特定日子,尤其是在正月十五以前,人们把那些自己心目中的至亲,长辈,好友都要适时的,恰到好处的一一问候到,否则就是失礼,不懂规矩。大人们串门儿,一般都带上孩子同行,或引领着,或拉扯着;或挤上挤下坐公交汽车,或坐前坐后蹬着自行车,手里提溜着一盒盒的大小八件,槽子糕(蛋糕)和元宵,神情凝重,行色匆匆,好像根本不是去享受欢乐,而是去赴汤蹈火,更可笑的是那些送出去的点心,保不齐哪一天又被人以礼品的名义正大光明的送了回来,只是不如刚买时那般新鲜了,这哪里是过年,简直就是一个点心大串联。

到了十几岁,“过年”的意义里更多的就是“义务”而不是享乐了,过年前,要帮助大人准备过年的年货,主要是排队买东西,有时还要帮助大人打下手做年饭。过年中,要替代大人们去看望家住得远的长辈,替他们挤车,替他们跑路,代他们送礼,代他们尽孝,好像是在一夜之间,就从一个孩子变成了家庭的“中坚”力量,和以往的只知道吃喝玩乐的“顽童”有了“质”的区别。说实话,还是挺兴奋的,因为终于可以人模狗样,堂而皇之的登人家的堂,入人家的室了,吃饭时也再不会被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子而打发到小桌子就坐了,有种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感觉。

二十几岁,“过年”是一种混合了亲情和爱情的“多情”时刻,和父母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燃震耳欲聋的鞭炮,温馨里透出了永远也割舍不掉的血缘亲情;和男朋友在一起,逛街,看电影,吃饭馆,欢乐中夹杂着幸福和喜悦。当这两种爱参杂在一起,有时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调,因为父母和男朋友都会带给你爱的感受,而作为回报,你也要把原先只给父母的爱一分为二,一半给父母,一半给爱人。父母自然是喜忧参半,因为他们见不得自己的女儿如今竟分了心,他们受不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外姓人”如今也能堂而皇之的和他们平分自己女儿的“爱”了,可他们骨子里是希望女儿能找到自己的意中人,他们希望看到女儿出嫁的那一天,只是期待未来的女婿能“手下留情”,别把女儿的心全部带走就好。第三代的出生给“过年”增添了无与伦比的乐趣!从此,“过年”就意味着祖孙三代同堂而乐,除夕之夜笑语欢声,什锦火锅鱼虾满盘,隔代相拥情谊无限,喜怒笑骂都是真情了。

再后来,去乡离国,和家乡,父母远隔万里,“过年”就自然而然成了相思,惦念的特殊时刻。从没有在过年的时候回过家,因为工作的关系;也从没有在除夕那天打过电话,因为占线的关系。每次过年,都是在大年二十八,九给父母打电话,聊一聊他们的近况,说一说他们的身体,讲一讲他们的日子,谈一谈他们的冬天,听一听他们的声音,闻一闻他们的牢骚,应一应他们的期待,答一答他们的关切,理一理他们的要求,解一解他们的烦恼。“过年”成了名副其实的名词,也成了我们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之时。

如今,“过年”仍然是绝大多数国人在一年当中最最盼望和最最欢乐的美好时刻,与我来说,却是余生难忘的和父亲永别的心痛时分。随着“过年”一天天的临近,小时候,青年时,结婚前,结婚后,和父亲一起过年的情景就一幕幕从脑海中涌出,大有势不可挡之势,唉,“过年”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可“过年”又是年年岁岁都有,实实在在进行的。还是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为生者祝福,为生命喝彩,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可能实现生命中的伟大理想,因为只有生命才是一切可能的延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