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出拙文《对比朝鲜战争中的第五次战役与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后,收到很多网友们的反馈,让我有机会更好地理解读者的需要,发现并修改了原来的一些错误和欠妥的地方。很感谢所有赐教的朋友。其中多位网友提出有关数据的问题,我在这里给出更详细的解释。
我引用数据的目的是,对比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和美军的阵亡比例。结论是中美死亡人数相差非常悬殊。中肯的读者无论怎样看现有的数据,相信都会得到类似的结论。虽然自认结论可靠,我还是很愿意和大家分享数据处理的细节,希望增加自己思考的透明度,让读者有更清晰的理解。我采用的中国和美国的阵亡比例 = 中国死亡数/美国死亡数 = 大约8万/大约2千 = 40:1,实际上故意偏心中国。首先我采用了较高的美军战役死亡估计数。其一我把美军1951年4到6月间的所有死亡,都算在第五次战役里。但实际上第五次战役只占这三个月中的一个半月左右。另一种更公平的,不那么偏袒中国的估计是,因为4到6月间只有5月份完全处于战役期间,可由此估算出战役期间美军平均每天死亡数 = 818人 / 31天 = 26.4人/天。战役总耗时50天,得到美军战役死亡估计数 = 26.4人/天 x 50天 = 1319人。我文章中采用了2005人,相对1319人高估了52%。其次我假设战役期间,美军所有死亡都是战役造成的。但实际上美国军医总监办公室公布的死亡数,包括非战役地区,比如南韩后方等。所以基于现有数据的美军死亡无偏见估值,可能比1319人还少。
我处理数据偏心中国,还表现在我采用较低的志愿军死亡估计数。美国陆军军事历史中心的Mossman(1990)报告称,1951年5月初战场上的中国部队大约54万2千,北朝鲜部队大约19万7千【1】,中国占中朝军队的73.3%。4到6月间,中朝伤亡总数超过20万【1】。第五次战役开始到1951年5月底,仅美军第9兵团就报告造成自愿军44705人阵亡,伤19753人【1】,伤亡中的死亡率大约69.4%。基于以上数据估算,中方死亡估计数 = 20万(中朝伤亡总数) x 73.3%(志愿军在中朝联军中的比率) x 69.4% (伤亡中的死亡率) = 10.2万,远高于我原文中采用的“中方死亡8万”的估计值。美军第9兵团只是联合国军5个参战兵团之一,它杀死自愿军4万4千余人。整个战役志愿军阵亡10万余,不觉离谱。据之推算,中国死亡数/美国死亡数 = 10万2/1319 = 77.3 :1,远高于我采用的40:1。Mossman(1990)报告采用的数据,来自战时的联合国军【1】。因为朝鲜战争早期因轻敌失利,所以战争中后期,联合国军在估计对手战力和伤亡时,都较谨慎。这种态度给予联合国军低估中朝伤亡的额外动力,可能使“中朝伤亡数20万”这一估计数比实际数低,也可能使以上的中美死亡比率估计值77.3 :1,低于实际值。
我也利用中方数据估计了志愿军死亡数。中方公布己方战斗减员8万5千人,但没有公布非战斗减员或后勤民工伤亡。很有限的中方公开数据表明,朝鲜战争中非战斗减员数,接近或超过战斗减员【2】【3】,没有证据表明这一现象在第五次战役中有改变。战斗减员不等于死亡。中方没有公布过第五次战役的志愿军死亡数,所以研究者只能估计。志愿军是政治挂帅的军队。当时鼓励“轻伤不下火线”,应该使得战斗减员中,死亡和重伤的比例偏高。因为当时战地医疗原始,志愿军的伤员死亡率应较高。而第五次战役期间,是联合国军远程火力攻击志愿军后方最猛烈、也是总体效果最显著的时期。志愿军的后勤、医疗、伤员运送和救治等,条件比平时更恶劣。所以有理由猜测此战役期间,总减员中的死亡率,比平时更高。这一点在上面讲到的,美军第9兵团战果中得到佐证。如按以上条件估计,中方战役死亡数 = {85000 (中方公布的战斗减员)+ 85000 (中方非战斗减员估计数,假设与战斗减员数量相同)+ 0(中方民工伤亡估计数,因资料缺失,取最保守估计)} x 69.4%(总减员中的死亡率,估计值取自美国第9兵团战果)= 11万8千。以此估计,中国死亡数/美国死亡数 = 11万8/1319 = 89.5 :1,同样远高于我采用的40:1。“战斗减员8万5”是中国在战争结束多年后发布的。中国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宣传的需要,使中方有政治动力低估自己伤亡数。如果战斗减员数已被人为压低,以上中美死亡比率估计值89.5 :1,也将低于实际值。
中方官方的数据可信度低,是每一个研究者面临的不可逾越的困难。中方极少公布原始伤亡信息,在有限的公开数据里,有证据表明他们故意压低己方伤亡数。比如中国总死亡数,1953年彭德怀向全国政协做的报告时说,志愿军战斗死亡50多万人(可能不包括非战斗减员或民工伤亡)【4】【5】。其后多年政府没有公布让人信服的数据【6】。大约在2003年左右,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开始向外公布朝鲜战争伤亡资料【6】。它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的官方朝鲜战争伤亡资料来源【6】。根据纪念馆资料,总共14万(不包括后勤支援)到18万志愿军牺牲【7】【8】。但丹东纪念馆的数据,有显而易见的问题。它是由边陲小城丹东的一位纪念馆工作人员,依靠民政部门而不是军方的关系,从1999年左右开始,到全国各市县普查烈士登记资料得出的。普查到2014年还在继续。这种数据采集方式有重大缺陷。例如只有一人实地收集数据,势单力薄,很难保证数据严谨性【6】。又如当年中方参战人员死亡,如果不是战斗减员,经常不被计入烈士【5】。烈士登记中的错误很多,丹东纪念馆承认“重复或者遗漏的例子并不罕见”【6】。又因事过多年,死者的战友和家人已难找到。烈士登记中的错误,很难改正。假设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时,烈士的战友20岁,烈士父母40岁,2014年那个战友也已经84岁,烈士父母104岁了,还有多少人活着?丹东纪念馆也承认,它提供的数据“没有权威性”【6】。官方数据如此混乱,态度如此轻率,愧对死去的志愿军战士。出现这样不合理不合情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没有愿望对社会交代清楚抗美援朝的真实伤亡情况。
面对间接的、有时相互矛盾的数据,要得到经得住考验的结论,我的原则是,依靠可靠数据来源,避免明显不可信数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偏心中方并且留有足量的保守裕度。我采用较低的志愿军战役死亡估计数(采用中方死亡8万,而不用10.2万或11.8万),和较高的美军死亡估计数(采用美方死亡2千,而不用1319人)。背后的逻辑是,即使偏袒中方,中美死亡比率也高达大约40:1。如果没有偏心,中美死亡比率会更高,例如上面的77.3 :1或89.5 :1。基于数据的结论是: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相对于美军的死亡率奇高,战场上一边倒的情况非常严重。由于采用了大裕度的保守处理方法,使得上述结论对原始数据中的不确定性,有较强抵抗力。
初写成2014年11月25日。后有修改。
注释:
【1】“Ebb and Flow, November 1950-July 1951”,Mossman, Billy C., 1990,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2】“志愿军抗美援朝牺牲人数粗估”,湘君, http://column.creaders.net/columnViewer.php?id=276791&actid=274353
1951年2月25日,周恩来主持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也就是志愿军与敌正式接战整整四个月之后。彭德怀公布的数据是:
四个月来,志愿军战斗伤亡四万五千人,非战斗减员(生病,冻伤,冻死,逃亡等)四万人。两者相加,得出志愿军四个
月里减员总数为八万五千人,其中非战斗减员几近一半。
【3】“朝鲜战争我们牺牲了多少人?战损比是多少?...”,百度知道,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579877.html?loc_ans=172146629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减员36万...非战斗减员38万。
【4】《亲历韩战: 中国军人回忆录》程干远 2013年 明镜出版社
【5】“志愿军老兵撰写《亲历韩战》 揭露战争真相”,程干远, 2013-07-26,自由亚洲电台
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kejiaowen/ck-07262013092834.html
【6】“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奔走十余年 积累烈士资料”,时代周报,2014年04月10日,http://news.sohu.com/20140410/n397996026.shtml
【7】“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苏联仅仅想要一个出海口?”《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9日
【8】“中国牺牲18万志愿军?朝鲜战争中交战各方损失多少军人”,徐焰(国防大学教授),2010年07月,《文史参考》第12期
http://www.people.com.cn/GB/198221/198819/198856/12318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