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漫谈

Franklinyanger 是一位教师。喜爱文学,古典诗词,国学经典,事时政论.
正文

名人政论摘录(5)

(2012-02-11 19:48:04) 下一个
 郭罗基评论毛泽东(在哈佛大学的讲演)(续)

           郭罗基是前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      

   毛泽东对于一九四九年以后形成的体制是不满意的,他还嫌这个体制不大得心应手。
他常常痛斥一些干部是“死官僚”、“国民党作风”。但他把自己排除在外,一切
问题都是下面造成的。他不知道,官僚主义体制的根子恰恰就在他自己身上。因为
他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人们的眼睛都要向上看,揣摩上意,结果是对上负责,对
下不负责。解决问题的正确做法是:取消至高无上的权威,实行民主。首先是以权
力制约权力;根本上是让人民来制约权力。由人民进行选举,凭选票上台,人们的
眼睛就只能向下看,不会向上看了。
毛泽东的做法却是:在维护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前提下,来改变官僚主义体制。
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矛盾,愈陷愈深。他滥用自己的威望,号召群众,发动群众,
冲击权力机构。一九五二年的“三反”(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运动是初次
尝试。一九五七年,又发动群众帮助党整风,反对主观主义、命令主义、官僚主义。
在“大鸣大放”中,有人认为,对“小和尚”提意见不过瘾,还要对“大和尚”提
点意见(储安平)。这就触犯了毛泽东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动摇了他所设置的前提。
于是,官僚主义不反了,转为反右派。毛泽东说:这是“阳谋”。此乃掩饰之词,
好像他自有神机妙算。从此吸取了教训,“文化大革命”首先订下天条,谁反对
“大和尚”就是现行反革命,对“小和尚”砸烂狗头都没有关系。利用群众运动冲
击权力机构,出现了无政府主义;他又重振权力机构,压制群众运动。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由天下大乱达到天
下大治。结果,新生的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官僚主义一点也没有减少,反而更
加严重。毛泽东交替使用两手:或者利用群众运动冲击权力机构,或者利用权力机
构压制群众运动;七八年来一次反复。目的是使自己成为高踞于两者之上的绝对权
威。
毛泽东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还是同样的思路。虽然他们已经没有毛泽东
那样的领袖魅力,总是一再强调加强中央的权威,来消除官僚主义体制所产生的贪
污腐败,就是不实行民主。结果是:贪污腐败越来越严重,中央的权威越来越式微。

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之后,必然是暴力统治运用政权。孙中山所说的“还政于民”,
他本人和他的后继者都做不到,毛泽东和共产党当然也做不到。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门运动中,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说:“我们这个政权是死
了两千万人才得来的,你们要?拿脑袋来换!”他说得很明白,暴力夺权和暴力掌
权具有相关性。暴力革命需要权威,暴力革命的权威首先是军事强人,夺取政权以
后同时又成为政治强人。毛泽东和共产党建立了历史上空前强大的暴力体系,这种
暴力体系的强大,不仅仅是指武器,而是以暴力为基础的统治机器。辛亥革命以后,
一次又一次的暴力革命,也是一次又一次地加强暴力体系。毛泽东和共产党所建立
的空前强大的暴力体系,并不仅仅决定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中国近百年的历
史运动造成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还可以有别样的选择。我们的邻居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选择改良的道路,重在改变制度。中国在辛亥革命以后就没有
别的选择了,暴力革命的道路,重在夺取权力,至于制度,虽然名目上花样翻新,
总是换汤不换药。为什么“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必须反思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
道路。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扮演秦始皇,还因为两千多年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传统没
有死亡。五四运动是以激烈的反传统的姿态出现的,中国共产党是五四运动反传统
的产物,但终究又落入传统的窠臼。因为简单地否定传统并不能改变传统。改变传
统的根本问题是转换制度,建立新制度代替旧制度。而转换制度又必须相应地改造
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人们往往谴责“文化大革命”毁灭了传统文化,殊不知毁灭
传统文化的手段也是来自传统文化。什么抄家、酷刑、烧书、灭佛、毁洋教,哪一
样不是古已有之?至于“万寿无疆”、“三忠于四无限”等等更是中国才有的劣质
文化。中国的大地具有滋生专制腐败的土壤。当年国民党统治大陆,共产党局处一
隅。共产党是生气勃勃的,国民党则专制腐败。国民党败退台湾,绝处逢生,逐渐
转变为民主政党。现在轮到统治大陆的共产党专制腐败了。中国之所以出现毛泽东
现象、共产党现象、“文化大革命”现象,值得进行全民的反思。中国人应当共同
努力,彻底改造这一片滋生专制腐败的黄土地。
中国人要向德国人学习。德国人是善于反思的民族。德国为什么出纳粹?德国人进
行了全民的反思。与纳粹无关的人,甚至当年反纳粹的人,都勇于向受害国和受害
者进行道歉。既然把纳粹看作全民族的耻辱,因而纳粹也就成为全民族抵制和反对
的对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