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一个闲来无事的人,随便逛,随便想,想了就说,说了得闲才写。
正文

元宵节前夜观看浙江大学艺术团表演

(2012-02-18 18:43:03) 下一个

元宵节前夜,我和朋友们去看浙江大学文琴艺术团演出。也曾经邀请其他朋友一起去,因为免费,反而使他们觉得,“咦,免费的,一定没有什么好看的”,所以婉拒。当然,我和这两个朋友去看,就这么想,反正免费,管它是否好看,权且作消夜吧。说是7点开始。

演出在大学的multiple room。外食后,我们到达时大约六点五十分左右。门口接待台,摆着一些表格,填上名字和Email地址,就可以进去了。(后来才发现,填了表,就算是孔子学院的人了)MultiRoom里面,第一二排的座位被保留,后面靠近中间的座位,也都被占满了。待我们找到合适的位子坐定,抬头观望左右,发现房间里的设施很简陋:舞台就是一个木头的台子,四周墙壁,尤其是舞台后面的墙壁,作为背景墙,也没有被什么比较统一和与演出有关的幕布所遮盖,当然可想而知,舞台灯光也一定与其“配套”啦。

七点十五分左右,一些学生模样的人开始在舞台上下张罗扩音器,灯光调试等等。许多中国父母亲,怀抱或者手牵着第三代陆陆续续就坐。孩子们跑来跑去嚷嚷着,真的让人怀疑也很担心,这演出的时候,能不能安安静静地看呐。

优美的音乐声响起来了,两个孔子学院的大学生——两位姑娘站到台上,手持手机开始读欢迎辞,这使我也开了眼界:原来手机用途这么广泛呢。

开场舞,《好日子》,跳得欢快,明朗,我原本担心的观众席鸦雀无声——孩子们都被那欢快的舞蹈吸引了,大人孩子都目不转睛。后面,一段傣族的三人舞也跳得很妙,把傣族少女情窦初开的羞涩和活泼,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确是柳腰轻,莺舌啭。

接着,我们欣赏了二胡独奏《赛马》。这首曲子难度很大,尤其是曲子的后半部分,快弓,顿弓,半音,上下换把,内外弦交叉互换。演奏的姑娘拿捏的十分到位,无论快弓、顿弓、抖弓还是慢弓,无论豪放还是抒情,她演奏得很流畅大方,充满赛马时的那种朝气和活力,而且与伴奏的大提琴手还时有互动,不禁让人赞叹:绝不逊色于专业演员。

在几乎是一半演出之后,我们以为会有中场休息时,报幕员的一番话,让我们顿时稀奇起来:原来这两位报幕员,是一对姐妹。她们为欢迎这个艺术团来此演出一事,还专门练了一段舞蹈《男儿当自强》。两姐妹手执“铁扇”,头戴小帽,俨然皇家保镖一般。配合着音乐和舞蹈,她们手中的“铁”扇忽开忽合,随之产生一种很整齐的声音,不时能让人有青山低头,风云突变之感。只可惜是女儿身——开个玩笑。

《墨韵》在古筝配乐下开始了。原来,这是一个书法表演。可惜的是,我们只能看到最后的成品,无法看到表演过程。不知道是否与简陋的设备有关。不过,最终还是看到了书法成品。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他们的一个节目,民族乐器演奏口笛协奏《苗岭的早晨》。口笛的演奏员与整个民乐团员们在表演过程中,有对话,有互动,有交流,有情感,领奏领得漂亮,合奏回应热烈,整个表演合而为一,一气呵成。这个节目在整个表演中获得了观众最热烈的的掌声,下面许多声音喊着“再来一个!”

另外两个舞蹈独舞《茶馆》和群舞《铃鼓翩翩》,也都有各自的特色,表演的姑娘舞功不错,手持一把长嘴茶壶,远浇近倒,上茶上得炉火纯青。铃鼓翩翩的领舞者不是仅仅简单模仿朝鲜舞的动作,表演时那一式一颦,都表现出了由里到外渗透出的朝鲜族的特色。

浙江大学艺术团的表演水平很高,完全不输于专业演员。

这次看表演,感觉最可惜的,是忘记带相机。手机记录实在不够水平,这是唯一遗憾。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在这个表演过程中,都没有闹场。

题外笑话:我的朋友在观看时,非常羡慕姑娘们的兰花手势,就在下面比比划划的,另一个也见样学样。我偶然扭头发现了,取笑她们有水浒传里”孙大娘“和”扈二娘“的手:几十年厨房院子,里里外外一把抓,即使姑娘时代有类似的纤纤玉手,也在岁月蹉跎中变样,还怎么可能做出漂亮的兰花指?两个人悄声笑作一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