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62)
2018 (98)
2019 (87)
2020 (157)
2021 (87)
2022 (95)
我刚到美国时女儿还小,赋闲在家,曾照看一个和我女儿差不多大的美国孩子Alex。 David和Kate 是Alex的父母。他们第一次到我家“面试”我的时候,我以为David 是拉丁裔,他个头不高,黑发,有点卷,肤色不像白人,Kate 倒是非常典型的美国女性。
我第一次去他们家,他家的布置有点让我意外:客厅里有两幅中国的花鸟画,还有一个中国风十足的屏风。Kate 看出了我的不解,告诉我,那两幅画是David外婆的画作,David 的外婆是画家,David 的母亲出生在上海。原来David是个中美混血儿!难怪我觉得他的长相不大像老美,还别说,知道了他是中美混血,觉得他还真有点小号“费翔”的样子。
Kate 在招babysitter 的广告上提到希望应聘者是bilingual , 她说看到我是中国人特别满意,要我不必和Alex说英文,说中文就好。她还说,她的婆婆很怪,从不说中文,也许是她们的家族在中国受到过不太公正的对待。
一次,David和我闲聊,说他在读大学时,有个中国同学不仅功课好,还可以自己给自己理发,让他很感慨,中国人真是聪明。接着又说起他母亲家的一些事,言语中能感觉出他很为自己母亲这边的亲戚而骄傲。
David的母亲是三姐妹里的一个,David的一个姨妈是斯坦福的教授,姨父是美国人,也在大学做教授。另一个姨妈嫁给了一个德国人,一家人住在德国。David说起在德国的姨妈一家时,特别动容。David 高中毕业时曾去德国姨妈家度假,他的德国表弟不仅会说德文,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英文,让David 艳羡不已。后来David一进大学,就选学了中文。David 还把他的中文课本拿给我看,我记得那是一本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书的扉页上还有David 写得工工整整 的中文名字:他姓“Park”,对应的中文姓氏写成了“潘”,名就是他的外婆给他取的中文名字。David很感慨,他确实很努力地学习了两年,后来实在觉得太难了,学不下去了,就放弃了。他说,如果他母亲也 能像她姨妈教他表弟那样,让他从小学起,那他的中文一定也会像他表弟那样,至少后天再学习中文的时候,不至于这么困难。
David 同时告诉我,像我们这样生活在海外的中国家庭,孩子有学习双语的最佳环境,一定坚持让孩子说中文,孩子大了会感谢父母的。
当时我很理解David的遗憾,同时不觉得我的孩子说中文会是个问题。而且确实,女儿在上小学前中文确实不错,还会背些儿歌和唐诗。她四岁左右的时候回国,跟我同学的孩子交流和国内的孩子无异。
曾几何时,发现两个孩子的中文每况愈下。想来也是我要求不严,忘记了过来人早年的告诫。我一度要求他们在家说中文,当他们姐弟俩开始用英文说话时,我曾试图纠正,他们俩说了一句:“ 我们在说学校的事。”一下子让我 动了侧隐之心:我平时和中国同事不也是习惯用中文交流国内的事吗?而且也是得空就说中文。
不过看到有的孩子中文说得那么地道和流利,还是忍不住给孩子上上紧箍咒,把David的故事说给两个孩子听听,希望他们以后不要有David那样的遗憾。两个孩子似乎有点感动。同时这个故事也是说给我自己听,我确实没做到防微杜渐,现在也不敢说有亡羊补牢的决心。
不敢给自己和孩子提出多高的目标和要求,因为以前定的目标和要求最后能 达到的没有几条。不过还是应该自勉:能做多少算多少,尽可能去做吧。
可以不会写,不会读,但至少要会说,而且要十分流利,什么都能表达。这是底线。为了不让孩子后悔,也不让父母后悔,秋月君,你要加油了。。。
====================
有时候要不停地提醒他们:“说中文!!!”他们的不佳表现会给我加一些“光火”的油~~
谢谢点缀君的鼓励,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给自己加油~~
不需要有过高的目标或要求,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是必须的。否则他们长大了就失去了背景文化的优势,跟普普通通的美国青年没有什么两样了。可以不会写,不会读,但至少要会说,而且要十分流利,什么都能表达。这是底线。为了不让孩子后悔,也不让父母后悔,秋月君,你要加油了。。。
是啊,每个孩子都不同,有的孩子确实让父母省心,学习自觉,学什么都学的好~~
但是,俺还是要对前辈的“无为”态度提出微词:孩子之间不可以横向地比,但孩子自己可以纵向比,大人督促和不督促结果还是不同滴~~
计的折腾, 孩子的中文就是不行, ---唉--俺就是后者
生长的国外的孩子不能流利的说国语很正常。能听的懂能说就很好了。如果孩子在外说不好当地语那才得着急不是?
跟老人多解释解释,让他们打电话的时候记得多表扬他们而不是跟他们直接的说意见和批评。。。这样孩子会有进步?用一周通话一次请老人跟孩子说几句,着重表扬~会有效果的。试试?
==============================================
谢谢飘姐!
现在我父母和我们同住,家里有不少老小孩和 小小孩 之间的温馨,也有老说老有理,小说小有理的“争执”,有些争执让人啼笑皆非,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老人们绝对是好意。。。哪天可以说把这些家常写出来,我这个在老少之间的人时常扮演仲裁的角色~~~
看看飘姐的建议,咱们当父母的自己先把事情想清楚,端正思想,然后再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找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着重让孩子听说。。。写缓一步?
你在家坚持不跟孩子说洋文!这一点坚持了就会有效果。
例如教孩子说话,小时候我家孩子开口晚,大多数说单词复音,例如要喝奶,跟我要奶瓶就会说“奶奶”,我就倒好拿给他们,但是给他们之前会纠正一下,问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回复奶奶,我这时候再说不对,是牛奶牛奶牛奶~~~跟妈妈说一遍就给你,好,孩子为了着急吃到就会跟着说。
只是注意,你说跟妈妈说一遍就给,那孩子如果跟着说一遍哪怕不好或者不对,也要给,给玩了还得记着表扬孩子说得好。久而久之,孩子国语会提高的。
就怕孩子不说你就先放弃。跟着他说。。。过后着急。妹妹试试?
一句话,在家和我说中文,这是最起码的~~
===================
明智的好妈妈~~~~~赞一个。
生长的国外的孩子不能流利的说国语很正常。能听的懂能说就很好了。如果孩子在外说不好当地语那才得着急不是?
跟老人多解释解释,让他们打电话的时候记得多表扬他们而不是跟他们直接的说意见和批评。。。这样孩子会有进步?用一周通话一次请老人跟孩子说几句,着重表扬~会有效果的。试试?
飘姐你真行,洋洋洒洒的留言,可让俺见识了~~
谢谢飘姐推心置腹的建议,我家孩子的问题就是说得不够流利,以致让外公外婆(我父母)有微词,这微词自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和反省。。。一句话,在家和我说中文,这是最起码的~~
坛子里的浪我没有去看就写下这多,不是针对谁~~~如果有坛子里的朋友看到我的文字不赞同的观点时,千万不要骂我~我是就事论事~
万一有事妹妹给扛着就是。。。吼吼
大多数这样环境中生长的孩子,不肯说国语,我就坚持认为是父母的问题。
我家孩子从小就是在家说国语。不是强求,而是家长不跟着说不鼓励说久而久之孩子会习惯的。了不得遇到表达不清的就参半着说,完了有兴趣就再解释一下汉语意思,次数多了他们到时候就减少参半了。
大多数父母出国后英语不好(再好也别跟老外比~)说的大多是国式英语。孩子们上学了比大人接受快,加上不能不承认咱孩子聪明,不久开口说外语甚至比老外还正宗(跟我们孩子在国内一样,多语种家庭的孩子普通话难标准)例如我家几个孩子这边的方言比很多老外还正宗。
这时候有大概几种情况会造成孩子不说国语。
一种家长心底里对自己的语言没底气,反而认为在家跟孩子说洋文能够学到外面学不到的东西和便利。故而不要求孩子在家说国语,跟着孩子在家练口语。
一种家长骨子里觉得孩子说外语面子有光,尤其回国,找都要找机会让人知道“我们在国外的”,所以。。。就所以了。
一种就是外嫁婚姻家庭造成的。有了孩子,如果老外配偶又不在意我们国语的话,会听之任之孩子不说国语。妈妈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独立性”的,基本上就没有“权力”和信心在家跟不愿意说国语的孩子说国语,求的就是一个便利。
这样的情况,我看到的美加家庭中特多(孩子不会说国语),而我在比利时看到的很多留学生(现在比较不清楚,我说的是十几20年前)基本上说所见到的国人有家庭的有孩子的,孩子都会说国语(。国人办的周末语言学校学生大多也是父母不会听说普通话的开餐馆里的孩子。)估计跟地方文化有关。
比利时或者说欧洲文化还是比较保守。倾向于“传统”而加美比较开放,包括语种。
任何事情现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一般不难发现,孩子不说国语,大多问题根源不在孩子,而是在父母。
我从来不勉强孩子去中文学校,老大儿子学过二学期中文周末学校,老二老三一天没有去过。但是我的孩子们都会说一口的流利的言语,大概十年前还都是跟我说方言(现在还会),但是他们不会看不会写。不过我没有遗憾,孩子自有孩子们成长的路途,让他们去慢慢长大吧。如果他们觉得汉语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必要的时候,会跟我们学外语一样拼命学汉语的。
学一种语言不难。。。所以,如果认为孩子不会说汉语是问题的话,那么找找自己的原因,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要相信孩子,他们的适应能力一定比你强。尤其学语言。
如果爸妈不觉得孩子不会国语是问题的,那么任其自然比较好。
我们做父母的既然走出国门,“抛弃”了国语环境,那就真实一点吧,千万不要拿孩子“做文章”。
严格说孩子会不会国语,都不是优点或者问题。父母将这些当做优点炫耀(责怪他人的)或者当做问题“自卑”或者遗憾的。。。这才是问题。
今天下午两孩子全出去玩了,写了这篇博文,还贴在了子女教育的坛子里,没想到这一“石”也激起了若干层浪...
于我自己,尽力而为吧,为自己和孩子们以后少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