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2011 (570)
2012 (952)
2013 (329)
2014 (3)
这只猫倒像个深邃,无奈的文学家兼思想家“老托”。
红歌劝你别听了, 现在听,唱红歌,就是薄派,就是反革...
看得我吐了。 你要谢的是邓小平的共产党走资派,而不...
这是谁啊?真美啊!
t同意。其实富人和强盗一样,用各种手段把别人的东西变...
知道大跃进是怎么出来的吗...
回复JaneYu的评论: 谢谢补充
买的果汁本来就没有营养,吃了无谓的热量外加浪费钱
回复megchen的评论: 谢谢更正
西方人的营养学至少有一部分是不对的,中医呢,强调三...
2010年12月03日 21:31:50
李路:杰出的机会主义者
作者:张尚斌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10-08-27 11:37:35
李路生于中国,他的成功投资也源于中国带来的机会,这是华夏大地给他的最好鼓励。
李路,杰出华人投资者。《华尔街日报》曾在头版头条介绍了这位伯克希尔公司的候选掌门人。他运营了一只规模约6亿美元的基金,尽管2009年获得了200%的回报,但截至今年6月底前,他的基金净值已经缩水13%,是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6.6%跌幅的两倍。不过长期来看,自2004年底创立以来,该基金净值已经增长了338%,年回报率约30%,而同时期的标普500指数年回报率不足1%。
李路的投资特征与巴菲特有着明显的不同:李路主要投资亚洲高科技公司,而巴菲特通常对他不了解的行业会敬而远之。更重要的是,他的战略是进行大笔投资,在市场下滑时也毫不动摇,这种战略可能会在漫长的熊市中损失惨重。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更多是源于对李路的相信。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李路能成为运营伯克希尔·哈撒韦1000亿美元中多数投资组合的主要候选人,源于他与该公司86岁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的挚友关系。但巴菲特近期表示,自己目前并没有退休计划,在他离开公司后,会把工作一分为二,分为CEO和CIO,李路会成为掌管伯克希尔投资业务的候选人。
其实无论是接替巴菲特做掌门人还是接管伯克希尔投资业务,甚至两者都不是,但凭借投资能力获得全世界的关注,本身就是李路的成功。
从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到哥伦比亚大学翘楚
现年44岁的李路出生于1966年,文革刚刚开始的一年。如果不是文革,那么他的家庭背景应该算“非常良好”:他的祖母是唐山市第一批女大学生之一,而父亲也是一名工程师。可当他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被送到了一个煤矿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母亲则被送到了一个劳改所。
临走之前,李路的父母只好将儿子托付给别的家庭,这种寄养生涯一直持续了大约十年。在开始的几年中,李路辗转于几个家庭之间,最后,他被送到了家乡唐山一个文盲矿工的家里,就是在这里,他和这个矿工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李路说,小小年纪就与家人分离,这教会了自己恶劣条件下生存的技能。
10岁后,他与父母和两个兄弟重新团聚。然而福兮祸所倚,正当文革的风云从华夏大地上慢慢消散的时候,正当李路一家以及无数家庭沉浸在团圆的气氛中时,他的家乡唐山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地震,造成了大约24万人遇难,抚养他的矿工家庭也在其中。
李路沉浸在悲痛当中,虽然自己的家庭在地震中幸免,可是他认识的大部分人都离开了。在无情的天灾面前,李路的生活丧失了乐趣,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他整天混迹于街上的小混混当中,以打架斗殴为乐。
是他的祖母改变了这一切,鼓励他开始要用功学习,为李家光耀门楣。在祖母的谆谆教导下,李路学习非常用功,最后考上了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
1989年,对社会百态已经有所幡悟的李路到了法国,并在同年年底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分享他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尽管英语并不出色,可是在那里,他仍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人们对他的经历非常感兴趣,他甚至在当时受到了一笔预付款,要他写出自己的经历。
在哥伦比亚大学,除了获得奖学金,李路还成为该校第一批同时获得三个学位的学生之一:经济学、法学和工商学硕士学位。
走上投资之路
1993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的一次讲座中,李路赫然在列。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市场是牛市的天下,而对冲基金也正在慢慢崛起。带着对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质疑,李路并不相信中国有所谓的金融市场,但正是巴菲特改变了李路的看法。
受巴菲特的启发,李路将出版社给的写书的预付款开始投资于股票市场。1996年毕业之前,这笔钱已经扩大到相当的规模,李路甚至觉得自己可以退休了。
但他还是接受了证券公司Donaldson Lufkin &Jenrette的工作,1997年,他创建了对冲基金——喜马拉雅伙伴基金。随后他还建立了一只风险投资基金,为下一步投资美国高科技公司作准备。
当时的华尔街是投资的天堂,互联网和信息热刚刚兴起,李路通过和Random House董事长贝恩斯登的良好关系,迅速吸引了各界名流成为该基金的客户。其中包括金融家乔勒姆克伯格、新闻集团董事史丹利舒曼以及对冲基金经理杰克纳什。
然而,新生的对冲基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也就是李路基金成立的第一年,他的以投资亚洲股市为主的基金,由于受到亚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净值损失了19%。李路当时的感觉是,辜负了信任自己的人,感觉糟透了。
随着亚洲债务危机迅速消退,他的基金净值开始反弹。到了1999年年底,李路的基金已经补回了损失。
初识芒格
简·奥尔森一家人是李路的好友,其罗纳德·奥尔森是伯克希尔的董事,也曾是查理·芒格的早期合作伙伴。2003年的感恩节,李路去加州圣巴巴拉的别墅去拜访奥尔森夫妇,他遇到了同样家在附近的芒格。
这次会面,李路给芒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发现了彼此的共同点:喜欢简明扼要,并怀疑金融企业的报表。于是芒格开始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他将自己的家庭资产给了李路一部分用于投资,创立了一个押注严重受挫股票的“价值”基金。
2004年初,李路创立了一个私人基金,其中自己投资400万美元,芒格家族和其他投资者各5000万美元,后来芒格又将投资追加到8800万美元,并不再向其他投资者开放,这时候他管理的基金规模达到了1.5亿美元。
投资比亚迪
李路首次投资比亚迪始于2002年,严格地说,这也是他第一次投资成功。当时王传福的比亚迪只是一家电池公司,当比亚迪在香港证交所进行IPO后不久,李路就投资了这家公司,在2004年基金成立后,李路再次买进比亚迪股票,比亚迪的股票占到了投资组合的一大部分,李路看准的是飞速发展的私家车市场以及中国政府对国产汽车的大力支持。
经过对比亚迪业务的详细调查分析,李路认为比亚迪的潜力还没被充分挖掘,于是他和芒格说服索科尔来中国做进一步调查,而比亚迪带给索科尔的只有惊叹。回美国后,他与芒格一同劝说巴菲特加大对比亚迪的投资。2008年的9月,伯克希尔向比亚迪投资2.3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10%的股份。
如今,比亚迪已经占据了全球用于手机的锂电池市场的三分之一。但它还有更宏大的计划,就是大力拓展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业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厂商之一,比亚迪面临着锂电池能效的瓶颈。一旦突破,将会形成广阔的市场,因为这将受益于中国的新能源战略。而李路不仅成为比亚迪的非正式顾问,而且拥有公司约2.5%的股权。
李路的基金向比亚迪总共投资了4000万美元,如今价值上涨到约4亿美元。伯克希尔投资的2.3亿美元,现在价值也上涨到约15亿美元。巴菲特、芒格、索科尔和李路,还有微软创始人兼伯克希尔董事盖茨计划今年9月访问中国并参观比亚迪。
李路对投资者说,他从世界杯中汲取了一项教训,并将自己的投资风格比作足球。他说,你有可能踢得非常努力,但也许就是进不了球,可是偶然间的一两次机会,就能让你踢进决定性的进球。因此,从投资方面来说,李路是一个卓越的机会主义者。
李路:杰出的机会主义者
作者:张尚斌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2010-08-27 11:37:35
李路生于中国,他的成功投资也源于中国带来的机会,这是华夏大地给他的最好鼓励。
李路,杰出华人投资者。《华尔街日报》曾在头版头条介绍了这位伯克希尔公司的候选掌门人。他运营了一只规模约6亿美元的基金,尽管2009年获得了200%的回报,但截至今年6月底前,他的基金净值已经缩水13%,是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6.6%跌幅的两倍。不过长期来看,自2004年底创立以来,该基金净值已经增长了338%,年回报率约30%,而同时期的标普500指数年回报率不足1%。
李路的投资特征与巴菲特有着明显的不同:李路主要投资亚洲高科技公司,而巴菲特通常对他不了解的行业会敬而远之。更重要的是,他的战略是进行大笔投资,在市场下滑时也毫不动摇,这种战略可能会在漫长的熊市中损失惨重。巴菲特对比亚迪的投资,更多是源于对李路的相信。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李路能成为运营伯克希尔·哈撒韦1000亿美元中多数投资组合的主要候选人,源于他与该公司86岁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的挚友关系。但巴菲特近期表示,自己目前并没有退休计划,在他离开公司后,会把工作一分为二,分为CEO和CIO,李路会成为掌管伯克希尔投资业务的候选人。
其实无论是接替巴菲特做掌门人还是接管伯克希尔投资业务,甚至两者都不是,但凭借投资能力获得全世界的关注,本身就是李路的成功。
从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到哥伦比亚大学翘楚
现年44岁的李路出生于1966年,文革刚刚开始的一年。如果不是文革,那么他的家庭背景应该算“非常良好”:他的祖母是唐山市第一批女大学生之一,而父亲也是一名工程师。可当他只有9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被送到了一个煤矿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母亲则被送到了一个劳改所。
临走之前,李路的父母只好将儿子托付给别的家庭,这种寄养生涯一直持续了大约十年。在开始的几年中,李路辗转于几个家庭之间,最后,他被送到了家乡唐山一个文盲矿工的家里,就是在这里,他和这个矿工家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李路说,小小年纪就与家人分离,这教会了自己恶劣条件下生存的技能。
10岁后,他与父母和两个兄弟重新团聚。然而福兮祸所倚,正当文革的风云从华夏大地上慢慢消散的时候,正当李路一家以及无数家庭沉浸在团圆的气氛中时,他的家乡唐山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大地震,造成了大约24万人遇难,抚养他的矿工家庭也在其中。
李路沉浸在悲痛当中,虽然自己的家庭在地震中幸免,可是他认识的大部分人都离开了。在无情的天灾面前,李路的生活丧失了乐趣,也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他整天混迹于街上的小混混当中,以打架斗殴为乐。
是他的祖母改变了这一切,鼓励他开始要用功学习,为李家光耀门楣。在祖母的谆谆教导下,李路学习非常用功,最后考上了南京大学物理学专业。
1989年,对社会百态已经有所幡悟的李路到了法国,并在同年年底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分享他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尽管英语并不出色,可是在那里,他仍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人们对他的经历非常感兴趣,他甚至在当时受到了一笔预付款,要他写出自己的经历。
在哥伦比亚大学,除了获得奖学金,李路还成为该校第一批同时获得三个学位的学生之一:经济学、法学和工商学硕士学位。
走上投资之路
1993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的一次讲座中,李路赫然在列。上世纪90年代的金融市场是牛市的天下,而对冲基金也正在慢慢崛起。带着对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质疑,李路并不相信中国有所谓的金融市场,但正是巴菲特改变了李路的看法。
受巴菲特的启发,李路将出版社给的写书的预付款开始投资于股票市场。1996年毕业之前,这笔钱已经扩大到相当的规模,李路甚至觉得自己可以退休了。
但他还是接受了证券公司Donaldson Lufkin &Jenrette的工作,1997年,他创建了对冲基金——喜马拉雅伙伴基金。随后他还建立了一只风险投资基金,为下一步投资美国高科技公司作准备。
当时的华尔街是投资的天堂,互联网和信息热刚刚兴起,李路通过和Random House董事长贝恩斯登的良好关系,迅速吸引了各界名流成为该基金的客户。其中包括金融家乔勒姆克伯格、新闻集团董事史丹利舒曼以及对冲基金经理杰克纳什。
然而,新生的对冲基金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也就是李路基金成立的第一年,他的以投资亚洲股市为主的基金,由于受到亚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净值损失了19%。李路当时的感觉是,辜负了信任自己的人,感觉糟透了。
随着亚洲债务危机迅速消退,他的基金净值开始反弹。到了1999年年底,李路的基金已经补回了损失。
初识芒格
简·奥尔森一家人是李路的好友,其罗纳德·奥尔森是伯克希尔的董事,也曾是查理·芒格的早期合作伙伴。2003年的感恩节,李路去加州圣巴巴拉的别墅去拜访奥尔森夫妇,他遇到了同样家在附近的芒格。
这次会面,李路给芒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发现了彼此的共同点:喜欢简明扼要,并怀疑金融企业的报表。于是芒格开始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他将自己的家庭资产给了李路一部分用于投资,创立了一个押注严重受挫股票的“价值”基金。
2004年初,李路创立了一个私人基金,其中自己投资400万美元,芒格家族和其他投资者各5000万美元,后来芒格又将投资追加到8800万美元,并不再向其他投资者开放,这时候他管理的基金规模达到了1.5亿美元。
投资比亚迪
李路首次投资比亚迪始于2002年,严格地说,这也是他第一次投资成功。当时王传福的比亚迪只是一家电池公司,当比亚迪在香港证交所进行IPO后不久,李路就投资了这家公司,在2004年基金成立后,李路再次买进比亚迪股票,比亚迪的股票占到了投资组合的一大部分,李路看准的是飞速发展的私家车市场以及中国政府对国产汽车的大力支持。
经过对比亚迪业务的详细调查分析,李路认为比亚迪的潜力还没被充分挖掘,于是他和芒格说服索科尔来中国做进一步调查,而比亚迪带给索科尔的只有惊叹。回美国后,他与芒格一同劝说巴菲特加大对比亚迪的投资。2008年的9月,伯克希尔向比亚迪投资2.3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10%的股份。
如今,比亚迪已经占据了全球用于手机的锂电池市场的三分之一。但它还有更宏大的计划,就是大力拓展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业务。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厂商之一,比亚迪面临着锂电池能效的瓶颈。一旦突破,将会形成广阔的市场,因为这将受益于中国的新能源战略。而李路不仅成为比亚迪的非正式顾问,而且拥有公司约2.5%的股权。
李路的基金向比亚迪总共投资了4000万美元,如今价值上涨到约4亿美元。伯克希尔投资的2.3亿美元,现在价值也上涨到约15亿美元。巴菲特、芒格、索科尔和李路,还有微软创始人兼伯克希尔董事盖茨计划今年9月访问中国并参观比亚迪。
李路对投资者说,他从世界杯中汲取了一项教训,并将自己的投资风格比作足球。他说,你有可能踢得非常努力,但也许就是进不了球,可是偶然间的一两次机会,就能让你踢进决定性的进球。因此,从投资方面来说,李路是一个卓越的机会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