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南怀瑾是国学大师吗? ZT

(2012-10-02 19:19:17) 下一个

 


不通古文也能叫国学大师?


南怀瑾的著作和演讲的确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味,比如《论语别裁》、《老子他说》,但这不代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精辟的研究。正如一个人嘴里老是哼着小曲,也不能代表他就是作曲家一样。


以《论语别裁》为例,里面充斥着对简单古文的理解错误。比如《论语别裁》中对“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的解释是:父母在面前和父母不在面前、背着父母的时候都要言行一致。


其实就算粗通古文的中学生都知道,“在”和“没”对举指“在世”和“死后”,而不是“在面前”和“在背后”。


再如《论语别裁》中对“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的解释是:“那些蛮族落后地区的人,也有头子,有君长、酋长。但光有形态,没有文化,有什么用,不如夏朝,殷商,虽然国家亡了,但历史上的精神,永垂万古,因为它有文化”。


这段解释真能令人喷饭。但凡对儒家有点了解和对古文有点认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亡”是通假字,通“无”。整天感叹“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孔子,是在用这句话感慨“连夷狄都知道君臣之礼,不像我们这里都没有了”。孔子这个人一生为周礼(所谓周礼,简单说就是君臣、父子,各有各的样子,各尊各的礼节)的沦丧耿耿于怀,为自己的整个人生树立的目标就是恢复周礼——即“克己复礼”,所以孔子的言论里非常多“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种对“世风日下”的感慨。南怀瑾把这一句做了相反意思的翻译,不仅反映出他对古文不通,而且反映出他对儒家缺乏最基本的理解。


南怀瑾《历史的经验》中写道:“专门好文的,最后也是亡国,不注重军事国防,如吴王夫差,鲁国的偃王”。这就很奇怪了,因为众所周知吴王夫差穷兵黩武,怎么反而“不注重军事”了?原来《反经》中有一句话:“曹公曰: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本意是把夫差和偃王分别当做“恃武者灭”和“恃文者亡”的例子,由于南怀瑾不懂古文,理解成“恃文者亡,比如夫差、偃王”了。


上述这样的低级错误在南怀瑾的著作和演讲中不胜枚举。把南怀瑾称为国学大师,犹如把不懂音符者称为作曲大师,把不通笔墨者称为书法大师。…[详细1] …[详细2]


 


 


南怀瑾堪称文化方面的“奇人异士”,但并不是搞学术的


南怀瑾的言论经常让人感觉荒诞不经,不像是个严肃的学者。比如“男人的精虫有青、黄、赤、白、黑五种,再加上酪色、酪浆色共七种。这个说法要去求证了,以我所晓得的,是有不同的颜色。譬如有些大哲学家、科学家,或者大英雄,他的精的颜色不同于一般。”(南怀瑾《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我们晓得台湾有鹿,它有些是鲨鱼化成的,鲨鱼到了年龄会跳上海来,在沙滩上打个滚,就跑到山里变成鹿了。你信不信?信不信由你,讲不讲由我。有一些东西的确会变的,苍蝇、蚊子是寄虫变来的,飞蛾是蠹虫变的。这是‘物化’的道理。我们人也是变来的,精虫变来的,对不对?”(南怀瑾《庄子讲记》)


“现在美国很流行《山海经》,最近在拼命地研究它。根据《山海经》的证明,我们的祖宗大禹治水到过美国,现在美国人在承认。如果研究《山海经》,我们老祖宗大禹治水不但到过美国,还到过欧洲,中东,红海,地中海一带。”(南怀瑾《庄子讲记》)


看了南怀瑾这类书和演进,你不得不承认他确是文化方面的“奇人异士”,但“奇人异士”终归是混江湖的,而不是居书斋的。


评价"X学大师”的标准是“学术水平”而不是“仙风道骨”


大概是武侠小说看多了,中国人想到“大师”眼里就会浮现出那种“仙风道骨”的画面。如果能长成文怀沙那样的皓首童颜或者南怀瑾这样的仙风道骨,天然就给人“大师”的感觉。


但是要说某人是一个学问领域的大师,终归要看他在这个领域的学术水平,而不是看他的“扮相”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