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瑞士要建乌托邦

(2012-04-25 19:05:03) 下一个

瑞士酝酿无条件补贴


每人每月2000欧元


支持者


不必为谋生而工作


提案委员会成员奥斯瓦尔 德・西格说:“这笔补贴将使人们不再为谋生而工作,谁希望挣更多钱,就工作得更多。”他还认为,为了生活而必须劳动是不公平的,因为有些人没有工作,有些 人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还有些人超负荷工作,“当谋生不再成为基本需要,每个人都可以从事他想做的事情”,西格说道。


要实现提案还需两个步骤----首先,提案必须征集10万个瑞士人的签名,这样提案才能得到全民公投的机会;然后争取在全民公投中通过。


有支持者认为,它将改变当今的劳动市场,使其更具灵活性,并能为经济活动带来新的动力,这其中包括了许多瑞士艺术家、理疗师、电影人和社会政治家等社会名流。


他们说:“这个提案的美妙之处显而易见----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每个人都能过着至高无上的独立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手里捏着大把钞票的人。”


反对者


它会让人更加懒惰


尽管“无条件补贴”听着是件好事,西班牙《世界报》也羡慕地说:“如果举行全民公决,又有谁会不同意呢?”


但是,这样的看法似乎太乐观了,不是所有瑞士人都这么认为。对于这个报道的评价也是寥寥无几。


瑞士社会保障和公共健康委员会主席罗西尼说:“我无法想象实施这个方案的方法。提出方案的人并没告诉我们要怎样才能实现这种转变。”


还有人认为,这种方案将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它会让人们更加懒惰,而不是行动。”


另一个评论说:“那些赚钱的人从没偷过别人的钱;而那些盼着得到最低收入的人会建立新的贫穷标准,然后让其他人协助。培养别人的依靠和懒惰,可不是我们的责任。”


由此可见,有些瑞士人似乎还不想那么早就过上如此慷慨的生活。


钱从哪来?


多发钱就得增税收


据2009年的数据,瑞士目前约有616万公民,要给那么多人发钱,政府办得到吗?


从经济的角度看,瑞士的确有些经济底子,它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据世界银行数据,瑞士2008年平均国民收入为64011美元,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排在世界第三。


但是,再富裕的国家也经不起这么消耗。所以,羊毛还是出在了羊身上。有经济学家分析,如果不大幅提高税收,就无法将国内生产总值的1/3分配到全国人手中。要给所有公民发放补贴,需要花掉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1/3,即2000亿美元。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增加税收,办得到吗?


目前,瑞士对每个员工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这在欧洲国家里不算很高,最高的是比利时,它向每个员工征收高达54%的个人所得税;其次是芬兰----46.6%。


理论上,再多收点个人所得税也可以,但关键是,交税的人愿意吗?


新闻延伸


改良版的


“还富于民”


“无条件补贴”这个想法源自于英国政治家托马斯・摩尔所写的《乌托邦》。《乌托邦》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


如果说,乌托邦有点太理想化,那么由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所提出的“还富于民”理念就更为实际。


根据米德的理论,每个公民都可以获得免税的社会红利。设立社会红利是为了兼顾公平与效率。


而这种社会分红的方式正是乌托邦理念的改良版: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实现财富的分享。


改良版


已付诸实践


首先将“社会分红”构想付诸实践的是美国阿拉斯加州。


上 世纪60年代末,美国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湾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州政府由此获得了巨大的资源性收入。时任阿拉斯加州州长的哈蒙德主张,“公有资 产的市场收益,应由社会分红”。在他的主持下,阿拉斯加州于1976年通过宪法修正案成立了“永久基金”,以便向所有的阿拉斯加州居民发放等额现金分红。


另 外,新加坡也是个好例子。2001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新加坡仍处于经济衰退中。为了帮经济困难的民众渡过难关,当时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提出从多年财政盈 余中拨出资金,向国民免费派发股份。从此定期与国民分享财政盈余就成了新加坡政府的惯例,被称为“政府盈余全民分享计划”。此外,巴西、加拿大等国也已部 分实现了这种想法。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