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王军学, 别忽悠了 (王军学:用不着对7.23温州铁路动车事故无限上纲)

(2011-07-29 15:51:54) 下一个

我不知道王军学是哪路神仙,好像他是个专家。 仔细一读,原来是一个GP不通的FW!
君不知,他还在那东拉西扯,言不及义。他千方百计把中国高铁描绘成世界第一,举世无双。
但是有良知的人们追问的不是王军学扯得这些。而是:
1.  上海路局命令前车停车让后车,但当事司机认为机车无故障可以前进。
2.  既然上海路局命令前车避让后车,扳道的哪去了?
3.  从发布前车避让后车的命令到追尾事故发生,大约30分钟,这30分钟里,上海路局做了什么?
4.  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没有执行国务院有关重大事故处理的法规。

-------------------------------------------------------

附:
用不着对7.23温州铁路动车事故无限上纲
 
王军学博客
 
对于7.23温州铁路动车组事故,我一开始对追尾事故的发生难以理解。从一名理工人士角度看,做为技术常识,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必然包括机电、控 制、动力、安全等几个子系统。对于民用系统,当然还有生活保障之类的。像高铁动车这样的高技术装备,系统中对紧急情况应有自动防范功能,关键时刻其安保系 统自动起作用,最后一道关才是手动。
为何此次动车组会犯“追尾”这样的低级错误呢?看了一下介绍,中国高铁系统的确设计了几套防撞安全系统,正常情况下完全可以避免追尾发生,但那天却一个也没起作用。做为理工人士,在此只能揣测原因了。

对于安全事故的分析,不管你是重大事故还是一般事故,大体离不开“人、机、料、环、法”这些因素(当然还可以细化补充)。高铁技术控制系统并非想像的 那样高不可攀(与卫星变轨控制相比,这算小儿科了),更不是像一些日本人士说的那样没有从日本引进“系统总控”所至(桥本隆则:《乌鸦嘴与清醒药》)。实 际上,我更倾向于其中“人”的因素所致,就像一些人士分析的那样,可能是驾驶人员产生了误操作,将防撞系统锁死了,信息发不出去或发出错误信息。这误操作 并不鲜见(比如汽车驾驶中的将油门当刹车),只不过动车这种装备的操作正确与否关乎千百人的生命,一点也马虎不得。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灾难事故数不胜数。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事故的原因都是“违章操作”,比如大部分空难就是由于人为的操作原因所致,像切尔诺贝利核电 站事故也是由于一系列错误操作(所谓做一个试验),甚至人为关闭报警系统,最后酿成灾难,更不用说林林种种的小事故了。

7.23 事故发生后,事故原因还未明确,就有媒体先入为主借机发挥,比如海外《东方日报》将高铁比做“豆腐渣”(见《东方日报》7月25日文:《人祸国耻 讯号失 灵避雷欠奉 高铁豆腐渣赖天灾》),真是胡说八道。笔者作为一名理工人士,对高铁这样的技术飞跃还是充分认可的。它包含着大量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与产业工 人的心血,其中花费了数不清的辛勤劳动,凝固了中国铁路系统工人、干部及技术人员的心血,对中国铁路事业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可喜可贺!有些人士批评铁 路部门引进高铁技术而没能完全将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华之星”运行到底,意见当然是对的。但是即便这样,笔者仍然认为在引进基础上二次创新,也不失一条可选 择的道路,高铁在这方面做出了成就(这与运十项目的结局完全不同)。顺便还说一下:选择高铁动力时,确定分散式动力方案,对集中动力方案予以排除,这恰包 括“中华之星”车型。当然只能表示遗憾了。恐怕并非完全“媚外”。

总之,笔者认为,就技术层面讲,中国的动车技术没有什么问题,动车组开通四年来,在此之前没出现过任何旅客伤亡,这就是证明。

对于这次事故,我们都表示痛心,希望受伤人员尽早康复,受难者及家属及早得到妥善处理,并对其家属表示衷心慰问。我们还希望有关部门查清事故原因,找 到对策,在技术、管理及人员等方面持续改进,杜绝事故再次发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注意这样一个客观事实:中国的高铁运营里程已达9000公里,运行 成千车次,亚洲其它国家如日本,无论高铁长度、密度都小于中国。就运营及管理要求来说,低一个数量级。这也是明摆着的。

.23 事故之后,质疑声雀起,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于铁路改进工作颇有益处,而有些则是幸灾乐祸,上纲上线,比如将高铁比做“豆腐渣”,是“自我迷信过于膨胀” 的产物,“终结了中国高铁安全运行的神话”,要“远离高铁”等等。还有一些意在“体制”者,声称要“打破铁路垄断实行私有化”,耸人听闻高铁是“腐败恐怖 主义”、“编制神话与谎言”、将乘客做为“试验用的小白鼠”等等。经济学家胡星斗对海外《东方日报》表示,这次高铁事故彻底粉碎了当局宣称中国高铁是“世 界上最安全高铁”的言论。有的甚至扯上“灵魂”“道德”“良知”之类。真是无限上纲,越说越离谱。这些个文人对理工一窍不通,如此种种,难道要将中国高铁 这个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民族产业彻底消灭么?美国波音公司这样的企业,它们的飞机失事次数比高铁事故更高,怎么不见胡星斗们发声呢?!不过是借题发挥,将 事故政治化,借机看共产党笑话罢了。

但是做为当政者,正反面的意见都要听,要借此举一反三,想想为什么有那么多意见。笔者做为铁路客运的消费者,就高铁论高铁,我认为有关部门至少有这几点应充分反省:

其一,高铁建设也要一步一步走,不可大跃进。技术积累、管理经验的积累、员工队伍建设等等,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一些隐型故障,需 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暴露。这些都需要摸索,探索,需要耐住性子继续做更深入的工作。因此现阶段适当延缓高铁规划,充分总结经验,是完全必要的。

其二,高铁仅仅是运输大系统的一部分,属于铁路旅客运输的高端市场。就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说,应注意高、中、低搭配。形成金字塔型。而现在高端突出, 低、中端远远不能满足,以至于有些路线乘客有“被高铁”之怨。须知,铁路部门并非一个“市场化”就能解决问题的,就中国的现状,就铁路中低端客运这一块来 说,它的社会功能的价值远大于它的市场功能的价值,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也远大于看得见的“经济效益”。应适时进行修正。

其三,铁路是一个计划性很强,需要统一调度指挥的系统,高度集中是这个系统本身的特点,不可各行其是,条块分割,更不能借机制创新的名义分割这个能力。

总之,通过此次事故,总结经验,更好地建设我们自己的高铁民族产业,同时也适时修正铁路客运理念,回归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正确方向,这才是我们铁路系统深化改革的正确目标。也是我们的共同期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