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为爱情

(2013-10-30 11:41:54) 下一个

 

爱是人类永不暝灭的话题,更是艺术男女占据的领地,但真正能拍出或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却非易事。好的作品似乎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艺术的天分,感情的升华和文化的熏染。

 

 

最近有些闲暇,看了几部不新不旧的文艺电影。提笔写个评论,算是了了我对他们的情缘。

 

 

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一点小清新,影片中在大学校园里的那段生活确实与我们这代人有些共鸣。比如零乱的宿舍,好色的师兄,假惺惺的宿舍管理人员等等,但最共鸣的莫过于那段似曾相识的爱情。

 

看到郑微爱陈孝正的傻劲儿,可笑之余,也看到了我当年的影子。

 

但整体来说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衔接的不太流畅,并且某些情节还有些拷贝的嫌疑(比如郑微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在天上飞的那段,就是拷贝阿甘正传中羽毛飞的场景)。再有,就是主要人物各自不同的情感经历表达的都不够有力度,不太感人。再者就是毕业后的故事,有点突兀,有点粗糙,有点悲凉。电影故事的整体处理和剪接也不是太顺畅,不够细腻 。文学价值上来讲就好像是我作为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所写的散文,有点优美,但缺乏震撼和大气。

 


昨晚看了四分之一长度,颇有争议的电影《颐和园》。实在看不下去了。不知道别人 的大学生活过的怎么样?会是这样吗?我自己虽然比他们晚两年上大学,但生活却和他们的截然不同。有风花雪月,却如阳春白雪,并且积极向上。当然,这只是我自己,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我也不能代表那一代人。但年轻的岁月总归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比如有热情,有梦想,有希望等等。可悲的是电影中却没有展示出任何的希望,这是它的败笔之处。


电影中过度夸张,直白的性镜头,完全淹没了爱情的美妙和婉约,丢弃了中国人讲究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因此使整个电影和电影中的人物失去了颜色,成为灰蒙蒙的一片。性是人类的情欲之一,但性的基础是爱。如果失去了爱,性就失去了依托,也就失去了美好的一面。就此而言,这部电影不美好,我个人认为不能算为文艺片。

 

几天前看了一部英美在2011年合拍的文艺电影叫《One Day》。故事是关于一个女孩和她大学毕业的那天认识的一个男孩的爱情。故事从他们相识的那天展开,并绵延了23年之久。期间他们一直是朋友,但她却执着地把持着自己对他的爱。故事情节虽然有点欠丰满,但很流 畅。电影中也有不少性镜头,但却只是点到为止,温文含蓄且引人遐想。

 

因为是美英合作,所以电影中融入了很多欧洲文化的元素,因此与美国大部分的文艺片风格迥异,比较新鲜。整个电影的文学格调虽然比不上朱自清,张爱玲这样的 大家手笔,但也可以与杨绛之类的散文家比美,行文如流水,平淡且大气,自然流畅。 值得一看。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从电影中看到一个女人心中莫名的一份情思竟然可以蕴藏一生之久

 

想必这一且都是因为爱情。

 

附:王菲 陈奕迅 《因为爱情》

因为爱情


  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有时会突然
忘了我还在爱着你
  再唱不出那样的歌曲,听到都会红着脸躲避,虽然会经常
忘了我依然爱着你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因为爱情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为你疯狂
  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因为爱情在那个地方,

   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人来人往

  再唱不出那样的歌曲,听到都会红着脸躲避,虽然会经常
忘了我依然爱着你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因为爱情简单的生长,依然随时可以
为你疯狂
  因为爱情怎么会有沧桑,所以我们还是年轻的模样,因为爱情在那个地方
  依然还有人在那里游荡
人来人往

  给你一张过去的CD,听听那时我们的爱情,有时会突然忘了我还在爱着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