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虎妈体现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冲突

(2011-02-12 19:14:48) 下一个


这两天媒体上对虎妈炒得沸沸扬扬。此事出之于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 Amy Chua )最新出版的自传《虎妈战歌》(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Penguin 2011 ),据说出版社支付的美元稿酬在高六位数上,可见对此书影响力的预期之高。书中,身为华裔的作者通过父母对她的教育以及她对自己女儿的教育,说明儒家文化秉承的价值观,例如刻苦,坚持,严加管教等等,是导致她本人和女儿成功的关键。而儒家的价值观又与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有着很大区别,美国对子女的教育强调个人空间,孩子要以鼓励为主,对什么感兴趣就干什么,不感兴趣就放弃。但蔡美儿认为,放弃对孩子的成长是最有害的,坚持是成功的关键,而成功又是建立自信心和体现个人价值的关键。作者的父母出自菲律宾一个富有的华裔福建移民家庭,仅住在家里的仆人就有十几个,移民到美国后,在伊利诺伊州的香槟市生下了她,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蔡美儿一帆风顺,哈佛法学院毕业,当上了华尔街的律师,然后到耶鲁大学法学院任教,她的大女儿在她近乎残酷的严厉管教下,终于练就了一手好钢琴,并在卡内基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个人演奏会。

此书一出,中英文媒体网站反映强烈,美国人似乎是贬多褒少,有一些人自叹美国教育的失败,教师待遇差,学生没有压力,但更多的是无法接受中国式的教育方法,认为它从根本上与美国的自由主义价值观相冲突。中国人好像也非常不喜欢她,认为她对本来已经名声不好的中国教育(死记硬背,无创造力等等)雪上加霜,说她根本不能代表中国人。其实我倒觉得像蔡美儿这种华侨比当今的中国人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当今的中国文化经历了共产党 60 多年的统治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在原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演进,就像美国的欧洲移民比当今的欧洲人更欧洲一样,海外的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坚持。记得曾有香港人类学家在 80 年代对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和美国洛杉矶的华人做过调查,结果发现父母的权威在中国大陆低于其他地区的华人家庭,说明本土文化在本土会不断演变,而一旦移出本土反而会放慢或停止演变。

然而,即便是中国文化在本土经历了很大变化,但与美国文化比起来,还是有很大不同,例如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奉献和所期待的回报,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学生的刻苦程度,中国都比美国高。在美国教书,对学生不能批评,只能表扬,对美国学生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你觉得他们应当做完的功课,他们完成一半就要开始表扬了,如果按你的标准全部完成,那就是百里挑一的好学生了,当然美国学生不都是不用功,就像中国学生不是都用功一样,但平均下来,差别还是挺明显的。

中国和美国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别,还反映了两国国情的差别。首先,中国人多机会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中国而言,美国人少机会多,不上学还有别的出路,没有必要玩儿命学;第二,美国的社会福利比中国好,美国人不需要通过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来养儿防老,老了有国家医疗保险和退休金,而中国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单位,在社会福利方面仍然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父母通过对子女教育的投入来实现养儿防老就显得很必要,子女为了回报父母,自然要好好学习;第三,中国是一个现代化社会,教育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作用,是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个性的发展则是第二位的,这就是中国学生为什么在国际比赛中数理化拿第一,而在单独交往中却显得缺乏个性和主见。美国则是一个后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富积累远高于中国,钱多了,就该想如何发展个性了,教育的作用也随之而改变。我并不是说所有的中国学生都缺乏个性,只是说中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了经济发展。我也并不是说美国不要经济发展,而是说在国家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选择上,后现代社会更有可能照顾到后者,而现代化社会更倾向于个人发展服从社会发展,况且,美国有很多一心想步入现代化的移民,自愿到美国受苦受累,为美国的发展作贡献,美国本土的人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实现个性的解放。

1/17/2011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