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换护照

(2011-02-25 18:49:17) 下一个
 

护照快过期了,新政策规定不再延期,得去纽约大使馆换新的了。

 

磨蹭了好些日子,终于蹭到假期。在大使馆的网站上找到换发护照的申请表,填好,打印。拿着细规细则去相馆拍了护照照片,共印了四张,贴了一张在申请表上。复印了护照资料页,延期页,资料页,来美签证页,最近期从中国出境章和入美境章页,另加相关资料。研究了一下使馆网页上的换证流程图,浏览了若干换证经验贴。 大虾去不了,说我一个人坐火车去比较好,但我喜欢驾车的自由。在GPS里输入使馆和附近的若干停车库的地址,兜里揣上小许现金。一切就绪。

过来人都说要早去,不然队伍长得让人上火。 使馆九点开门,我打算宁早不晚,候它开门。古狗地图说开车去要三小时五十分钟,看看途径的几个重镇,算算时间,要避开上班的车流,我五点不到就出了门。 一路顺利,经过那几个主要城市时,车流都是往反方向的。 路上买咖啡停了一会,进入曼哈顿时,刚刚过八点半,正在庆幸没遭遇传说中纽约的交通堵塞,突见前方的刹车灯辉煌一片,一眼不见尽头。 GPS显示此时离大使馆只有六英里,可是十分钟过去,车只朝前挪了100 英尺,漫长的六英里啊。好在沿路就是哈德逊河,阳光灿烂,正好观赏风景。 我摇下车窗拍照,旁边车里的司机见多不怪地冲我笑笑,纽约人好像也并非那么冷漠。周围的车有很多挂着新泽西的牌照,多为宝马大奔中的高级车型。想来纽约地皮太贵,这些人就搬去了泽州,住房上省下的钱就花在了车上。

纽约市总是让我想到上海,哈德逊河让我想到黄浦江,沿河的码头大道又让我想到外滩。这一步一停的车流中,我居然乡思悠悠。纽约是华丽的徐娘,上海是初茂的少妇,远观是绚丽的,近了却一样是平实的生活。那些摩天大楼下的行人是同样为生活梦想奔波的人。纽约是世界打工者的向往之地,上海又何尝不是。我不怀念那里的生活,却想念这个父母所在的城市。

 终于蹭到了四十二街,居然已经过了九点。中国使馆就在四十二街和十二大道的交汇处,车一转弯便看见使馆门外的一条长龙。 在街对面的车库丢下车,连奔带跑地站到队尾,没有几分钟身后就聚起了人,我的位置很快变成了队伍的中间处。这时大约是九点一刻。遵大虾嘱咐给他发了个短信报平安。 队伍移动得还算快,二十分钟后我已过了大门处的电子安检进入使馆。第一次来中国大使馆, 馆内比想象中的小一些。 一楼是签证处,等签证的队伍在大厅里拐了好几个弯。另有一条长队等拍照。

换发护照在二楼,直接上去就行,并不需要使馆网站上说的那样先在一楼大厅里拿号码。楼上也有一条队伍,但不算太长,有二十多个人吧,毕竟还早。四个窗口都有人,照理很快就会轮到我的。但是我注意到很多人都没有按要求准备齐全材料,到了窗口被告知要补材料后和工作人员争论很久,最后去复印了漏下的资料又不重新排队而是直接回到窗口;这样一来一去之间浪费了很多别人的时间。 有两个工作人员尽力维持秩序但挡不住这样的人多。我看着心里有些焦躁。使馆内部不可以用手机的,却有几个人不顾工作人员的劝阻,拿着手机大声地对话。想起网上读的一些贴子抱怨中国使馆工作人员对同胞的态度恶劣,心里想着我若是在这里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形,我的心情可能也不会太好,态度可能也会恶劣。尊重是相互的。 那些材料不齐全或不合格的人中,有很多看来是受高等教育的人,相比起赴美签证的材料, 换发中国护照的材料真的很简单,不知他们当初申请美国签证时是不是也这样马虎了事,是不是也这样和美领馆的人争执。

快轮到我时,听到一个窗口里的女工作人员 气愤的声音:“你们这样对我们的工作太不尊重了。”循声望去,却见一对三十岁左右的夫妇正讪讪地离开窗口,很知识体面的样子。有些无语。另一个窗口处,一个女子手里握了好几本护照,工作人员耐心地跟她说换护照需要本人到场。那女子说都是家人,在一边等着呢。工作人员说那就请排队一个一个到窗口来办理。 于是队伍前面忽然就多出了四五个人。我想,那些在网上埋怨的人为什么不提及这些事呢? 十一点十八分,终于轮到我了。递上材料,女工作人员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便写给我领证单,只关照了一句领证不要过两点才来。 这样前后不过三四分钟的时间,而我等了足足一个半小时。此时的队伍已经蜿蜒到了楼梯口,二楼的大厅挤满了人。不想标榜自己的仔细,可是如果大家都把材料备全了,一个半小时可以缩短到半个小时,效率会高很多,相信工作人员的态度也会和缓很多。在指责使馆人员态度的时候是否也为 他们设身处地考虑一下,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尊重了他们的工作呢?     

备注:一个星期后的周五,我取回了新的护照,可是觉得新护照制作的很粗糙,不如在国内拿到的旧本那么精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