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润

微风拂面,散步于小溪边,让自己的思绪暂时远离这凡世尘嚣是我最惬意事之一。借此命名我的博客。希望在博客中直抒胸臆亦能成为我最惬意事之一。更希望自己点点滴滴的所思所想能汇聚成在我胸中流淌的小溪,荡涤我心灵,滋润我心田。
正文

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一):《Pieta》

(2011-08-06 17:58:45) 下一个
Pieta (哀悼基督,或圣母怜子图)是我最喜欢的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之一。第一次接触 Pieta 是在 2002 年。那年因为要去意大利旅行,便借了书作功课,了解米氏的作品。记得当时,一见到图片时即刻留下深刻印象。 当我进入圣彼得大教堂,按图索骥般地找到了这尊雕像时,雕像前面已站满了仰慕者。 雕像离得很远,且中间隔着玻璃。虽不能尽察其细微之处,但还是被其深深地震撼。圣母哀而不伤的面容,圣子死而不僵的躯体。玛利亚的悲哀和耶稣的痛苦是显而易见的。雕像表现了凡人间的爱--眷眷慈母心,拳拳赤子心。 然而,仔细一想,圣子耶稣受难,母子俩事先都已知道了这个结局。 圣母的平静无疑告诉人们,他们早已从容接受天父上帝的安排。同时,向世人宣告: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米开朗基罗更要彰显的是上帝的爱。 无论你是什么种族、性别、出身、信仰 …… ,天父上帝的爱始终伴随着你。



米开朗基罗的 Pieta

Pieta 是从 Carrara 出的整块大理石(意大利白石)雕刻出来的。是受当时法国驻罗马的大使、红衣主教 Cardinal Jean de Villiers de la Groslaye 委托而作的。年仅 21 岁的艺术家只花了二年时间( 1498-1500 )便完成了这个雕塑作品。正如有人当时所 描写到的那样“(它是)值得罗马骄傲的最美丽的大理石作品,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任何巨匠能出其右”。 Pieta 这个题材在十五世纪以前的欧洲北部是非常普遍的,但在意大利当时还未成为一个普遍的题材。一般选用木质材料做成基督和玛丽亚的形象。但只是表现了圣母的哀怜和圣子的痛楚,且形象呆板。作品除了表达工匠的虔诚外,似乎并不能感动敬拜者。



十五世纪德国 Pieta


米开朗基罗在这里以激进的方式创造了一种圣母托着她死去儿子的形象。在这部完美的真人大小作品中,显示了米氏所受的古典的训练。 他完美地运用了光线透视、力学设计和解剖知识,将这个非常困难的异国主题用大理石雕塑表达出来,没有任何恐怖的感觉。人物间的彼此协调,超越时空的年轻的脸,以及 Virgin Mary 脸上所表达的平静( calm ),悲哀的顺从 ( mournful resignation )。这个作品中,救赎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Redemption )是以一种古典的平静的状态表达出来,代替了先前总是以悲痛( grief )表达救赎的概念。他令人不敢置信地成功了。就像许多人在看见这个雕塑时那样,我一见到它,被震撼得难以呼吸。 从雕像总体布局上看,它呈稳重且紧凑的金字塔形,给人以统一与稳固的感觉。当从前面看这座雕像,所有的 人物都集中在一个圆圈中,圆心是玛丽亚目光凝视的地方。她的头碰到圆周。她左边的衣袍稍微超出圆弧一些,但这不影响中心的结构。 换句话说,从直观上看人物组成的重心非常完美。同样,从内容上看,集中的感觉是绝对的,死去的基督被湮没在玛丽的悲痛中,她注视她儿子的那瞬间同样变成永恒。 米开朗基罗将基督塑成真人大小,而玛丽亚比她的儿子尺寸要大很多。如果她站起来的话有大约 7 英尺( 213cm )高。但她的头却和基督的一样大小。 Pieta 一个令人称奇的地方之一,就是像这种不同寻常的比例组合但又不搅扰人的视觉。米开朗基罗说过“必须将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的双眼,而不是人的手,手只是用来做事,而眼是用来判断的”。 玛丽亚坐着,用手臂将基督柔软的身体托放在她的膝盖上,使之看上去微微向她靠拢。她的衣服巨大得难以相信,在她的大腿前面形成一个宽大纵深的平台,往下逐渐和底部的岩石相融合。这个平台解决了支撑真人大小基督的问题。



从侧面看 Peita

从细节上看,从来没有人对死去的身体有过如此生动的刻画,并且如此之美:骨架,肌肉,血管,神经形成一个完美的组合。手臂,腿和身体的连接是这样的和谐。特别是手(手指),脚(脚趾)和玛丽亚的衣服被精心雕刻以及 细致入微的打磨 。戏剧化的打褶的衣饰在米氏以后的作品中不再认为有必要。(有些地方只是很细的皱褶近乎于半透明的)。与他的其他作品相比,大理石被切割并且高度抛光。作品表面起伏光滑,所呈现出的光与影的完美组合宛如一幅大理石绘画。 基督的脚 和手






又如玛丽亚的双手被精心处理,一个手只看到一部分托着基督的身体维持平衡,而另一个手向外张开,泄漏了她对儿子的死感到极度的悲哀,尽管从她脸上我们看到的只是平静安详的神态。

玛丽亚的手


米开朗基罗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而在 Pieta 中采用了超现实手法:相互冲突的组合,令人感到奇特和瞩目。基督死了可仍像活着那样, 生命的脉搏使他的血管扩张, 他柔软的身体如同熟睡一般。 圣母和死去的基督是那么年轻,那么的完美无暇。 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圣母玛丽亚是纯洁、崇高的化身 (the personification of perpetual purity) 和神圣事物的象征,所以必能永远保持青春
.
二张年轻的脸




这座雕塑现在被置于高处展示,而原来的设计是平视看的。 Pieta 是最能表达米开朗基罗内心世界的渴望,甚至在晚年他又绘画和雕刻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有一个是为他自己的墓地设计的。 从 Pieta 我看到的是不同与《大卫》,不同与《摩西》的另一种米开朗基罗的风格:细腻,温柔,平静和永恒。毫无疑问,米开朗基罗是伟大的。我想,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他用其平凡之手创造了众多关于基督教题材的传世之作,更在于他将上帝的爱诠释为普世之爱。这爱并不局圄于虔诚者。这爱洒向普罗大众。而芸芸众生在上帝的慈爱中得到永生的慰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美丽山城 回复 悄悄话 在圣诞节期间,有幸欣赏艺术家的名作,又能读到精彩的文字,感恩!
简丹儿 回复 悄悄话 毫无疑问,米开朗基罗是伟大的。

真高兴能读到这样美妙的文章。谢谢!
ilovefriday 回复 悄悄话 我又想念罗马了!
懒风 回复 悄悄话 感谢你的米开朗琪罗系列,欣赏中学习了很多啊。
京燕花园 回复 悄悄话 上个月我们一家有幸去梵蒂冈圣彼得大殿,亲眼见到这尊Pieta圣母怜子雕像。 米开朗琪罗二十几岁就创造出如此经典中的经典,实在是上帝对世间的恩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