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关于海外华人当期刊编委,和我的一点经历

(2011-01-30 23:37:28) 下一个

首先,海外华人当期刊编委(Editorial Board Members)的还是相当多的。比如下面三个杂志,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


http://www.intlpress.com/JDG/JDG-Editors.php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http://www.global-sci.org/jcm/


Journal of Graph Theory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28ISSN%291097-0118/homepage/EditorialBoard.html


我想也许上面的微分几何杂志是个特例:只是因为丘成桐的影响,很多中国人才愿意学这门纯数学的学科。同样是纯数学的泛函分析杂志(Journal of Functional Analysis)就没有一个华人编委。一般来说中国人学有应用性的如图论,计算数学,概率统计,数理经济的人比学纯理论的多得多,自然在这些应用学科中成名的也就多了。


当主编 (Chief Editor) 一般非得是大牛不可,否则受不了那压力。我当过本学科一个不错的杂志某一期的临时主编 (Guest Editor),结果一个大牛直接打电话给我,说拒他和他的博士后头的稿是胡闹。最后我还是拒了那篇稿,之后我自己的文章一连几篇被拒,从referees' reports 和 associate editors' reports 的用词里面,我都可以清楚地看出该学霸和他的黑社会的手脚。BTW,该大牛是地道的美国白人。


副编委(Associate Editor)都是由主编任命的。一般其中一大部分(》60%)是公认的本专业领军人物,这些人有足够的声望,他们找别人审稿(refereeing)通常别人会给面子而不拒绝。另外一部分是主编用来reward自己的亲信的,自己的前学生,前师兄弟,朋友,朋友的前学生,等等。这些人也许不够格,但是挂了名之后CV上好看,提tenure时很管用。其实哪个副编委属于前一类,哪个属于后一类,业内的人也都清楚。


其实什么样的人当副编委是很重要的。很多年轻学者经常抱怨自己的文章遇上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副编委,或者更坏的情况是一个故意使坏的副编委。主编有时给副编委hint要拒绝或接受某一篇文章。办法很简单:副编委选审稿人(referee)的时候只找自己信得过的,明确指示他们故意把审稿人的报告(referees reports) 写得特别坏或者特别好(当然这些都是私下里交代的,谁也不会傻到用email),然后副编委的总结报告(AE report)就同意(concur with)审稿人的报告,主编再接着同意(concur with)副编委的总结报告,voila! 想要的结果就有了,而且完全符合正常流程,谁也抓不到任何把柄。我知道这些也是很多当事人自己告诉我的,他们或者出于对我的信任,或者量我知道了也怎么样不了吧。毕竟美国是innocent under proven guilty,像这种私下胡说八道几句算不上任何证据。


当然,副编委也可以拿字面的规章当真,拒绝与主编合作,那么下一期任命副编委时就不会有他了。另外,主编心里都有数,那个副编委明白事绝对合作,哪个有可能犯书呆子气拒绝合作,所以主编的意思被拒绝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同时,大多数的文章作者也不是主编的嫡系或主编的铁哥们的嫡系,所以主编对这些人还是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待的。正因为知道这些猫腻,不管被占用多少时间,我还是坚持很多年地做几个杂志的副编委,而且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也尽量与主编妥协。谁知道呢,也许因为有我在副编委位置上使很多人避免了不公待遇呢?



顺便说一下,福州大学的范更华是个很牛的海归,是图论杂志的三个managing editors之一,不过他大概也被算到国内的范畴而不是海外华人范畴了


http://sw.fzu.edu.cn/teacher/fangenghua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