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和赵云的关系很好,这个在很多文学艺术作品里都有描述,当然原因就只有
后人自己去想了。
孔明的心书中叙述了他的识人理念,共七项: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
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期之以事而观其信,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告之以难
而观其勇,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就是说他认为一个人是否优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
面来考察。下面试用他的人才观来分析为何孔明欣赏子龙。
一、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子龙谏分田时说得很清楚了,“益州既定,玄德欲将成都有名田宅,分赐诸官。赵
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
不宜夺之为私赏也。’”其一心为民的理念昭然若揭。
二、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子龙虽然是武将,但他的辩才也不错。比如截江夺阿斗这一段。孙夫人是主母,
且秉性刚烈,非常强势,赵云在辩论中是怎么做到有理有节的呢?一、不忘简化对
立。孙夫人的立场是“要回吴并带走阿斗”,赵云则简化为“夫人回吴可以,但必
须留下阿斗”,以达到软化对立的目的;二、适时退出辩论。孙夫人的辩论议题还
包括“赵云无礼”、“此吾家事”、“赵云欲谋反”等等盛气凌人的论断,但赵云
根本就不在这些问题上和孙夫人纠缠,去反驳她“我没有无礼,更没有谋反,这事
不光是家事”等等,而是紧紧围绕“留下小主人”这个主旨,立场异常坚定。孙夫
人言辞无功,只好动武。(窃笑:只是若论动武,几个侍儿又怎是赵云对手呢?)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赵云辩才无碍,真正做到了“大言不辨”,对突发事件的应对
十分出色。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赵云汉水空营计据敌,将寨中偃旗息鼓,自己匹马单枪,立于营外,寨门大开,曹
军先踟蹰不前,后畏惧溃退,于是赵云乘势追赶,大获全胜。此战不惟说明赵云胆色,
也充分体现了赵云智谋,利用曹操多疑的心理,巧设伏兵,以少胜多,在军事战术上识
见不凡。诸葛亮应颇为激赏,以致于后来北伐时也用了类似的“空城计”退敌。至于在
伐吴一事上的看法则展示了赵云在战略上的远见卓识。
四、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长坂之战。有人报告刘备,说子龙投敌,刘备的反应是“吾料子龙必不弃我
也”,后来子龙果然回来;汉水之战,赵云和黄忠相约,黄忠先行劫粮,过期不还,
赵云则引军接应。结果黄忠未能按时回来,赵云立即依约接应,才救出被困的黄忠。
这些都说明赵云确是谦谦君子,诚信不欺。反观姜维的段谷之战,就是由于将军胡济
“失约不至”,结果重创于邓艾。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这个在计取桂阳里面表现得很明确。赵范设计,殷勤劝酒,赵云虽然“强饮微
醉”,但美色当前,完全不为所动,高洁之本性展露无余。
六、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众所周知,这个在长坂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了。危难之中,怀抱后主,斩将夺
旗,终于救出阿斗,非大勇者莫能为也。
七、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这个除了前面说的谏分田外,箕谷辞赏也反映了赵云的清廉。虽然身自断后,兵将
无缺,赵云还是推辞说:“三军无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赏,乃丞相赏罚不
明也。且请寄库,候今冬赐与诸军未迟。”难怪孔明“倍加钦敬”了。
如用以上标准来衡量刘关张诸人,玄德曾说:“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
足为贵?”是将个人私利凌驾于公利之上,用“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来衡量,显得不
如赵云高尚;至于关羽的表现,孔明离荆州时,曰:“倘曹操引兵来到,当如之何?”
云长曰:“以力拒之。”孔明又曰:“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云长曰:
“分兵拒之。”用“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来衡量,则战略见识的确有问题;张飞,酒
后常喜鞭笞士卒,用“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来衡量,便暴露出“不恤小人”的本性。
只有赵云七条皆备,完全符合孔明的人才观,所以孔明才对子龙如此敬重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