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边闲语

其实人在大陆,只是经常被删帖,所以到此来混混。闲言碎语,打发时光。
个人资料
蒲汇塘渔夫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棒打出孝子的实例及思考

(2011-09-12 19:51:51) 下一个
现在,家庭暴力已经被视为一种犯罪行为了,这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上,若对孩子拳脚相加,在美国或者澳洲,都会被警察叔叔关照的。

可是,在中国的传统上,很多家庭还是信奉棍棒教育的,甚至很多的所谓知识分子家庭也不列外。中国更有一个“棒打出孝子”的传言。我很长时间对这个传言都是一种怀疑的态度,因为简单地想,被老爸狠揍了一顿,心里肯定很生气的,而如果次数很多了,心里的怨气肯定也多的,怎么会大了反而孝敬老人呢?

不久以前,我看到一个真实的案例了。就是自己幼年时的邻居。那个邻居家里有两个男孩,老大不受宠爱,老二很收宠爱,这个本来也是说不清楚的事情。而那位父亲也是教育系统的一位官员。不过,到了家以后,看到大儿子犯了什么事情,立刻火冒三丈,拿起大木棒子就朝大儿子劈头盖脸地打去,因为那个年代大家房子都很小,所以,棒打的行动经常就在院子里进行的,那个父亲出手真的很重的,我们一帮小孩看得都很害怕的。通常是那位母亲跑上来死死拉住这位父亲,让大儿子跑开才算结束的。而后来大儿子长大一些时,有时还会和父亲对打的,当然结果是更加猛烈的痛打。后来大家都搬离原来的住处,不再联系了。


前不久,那位父亲病故,因为和家父曾经共事过,所以有原单位的人就来通知了家父。家父去吊唁时,见到了当年的两个孩子(其实是两个家庭了),聊了一会儿,才知道其实那位父亲后来一直和大儿子住在一起的,大儿子对父亲极为孝顺的,一直照顾父亲的起居饮食,而那个当年备受宠爱的小儿子,反而从来没有和父亲长时间一起住过。家父和我们聊起时,都唏嘘不已。

不过,我们立刻就想起当年的往事,我就奇怪的问,为什么小儿子反而没有像大儿子那么孝敬呢?一般而言兄弟二人轮流照顾才是合理的呀。家父笑道,可能是因为当年揍得比较多的关系吧,棒打出孝子啊。我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了。因为,这个传言应该流传很久了。如果没有实例相证,恐怕早就没人信了。所以,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想到的那么简单的,一些传言一定都有它们的依据的。

我们也在新闻里经常看到,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小孩养大后,到头来被遗弃或者被家暴的事情,更有甚者,因为家里的财产分配不均,起了杀心,造成自灭满门的惨案。而这些人小时候其实家长对他们还是蛮宠爱的。有时候在想,是不是太宠爱了,孩子反而不知道如何关心别人,变得太自私了呢?可是,为什么痛打以后反而会变孝了呢,我还是找不到答案。(特别声明,本人反对家暴的)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英文的文章,说那些有名的CEO,大都是很凶的,对属下破口大骂的,其中包括乔布斯,不过,这篇文章特别点出,其实,这是CEO们的有意为之,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让属下出成果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许多下属在狂风暴雨般的训斥以后,都搞出了他们这辈子最好的作品,虽然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而离开了。

我无法验证这个说法,不过想到这倒是和棒打出孝子有些异曲同工之处啊。想想中国历史上出产最好的产品的时候,秦朝是一个吧,不过那可是严刑峻法的年代。而清朝的景德镇青花瓷,据说其实是因为那个皇宫里派出的监工对窑工们特别好,特别尊重的关系,所以瓷器的质量才特别优异了,以致今天我们的瓷器还不如清朝的好呢。当然,我们大家现在可能都喜欢谷歌的处事方式,不过,一旦这个方法失灵了,说不定又会回到咆哮的年代了。这年头,有多少事情能说得清楚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光芒寶寶 回复 悄悄话 我認為老大有嚴重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人質情節綜合症)以下轉自wiki
出現斯德哥爾摩症症候群的人士特徵

美國聯邦調查局的人質資料庫顯示,大約27%的人質表現出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癥狀。[3] 據心理學者的研究,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感動的人,若遇到類似的狀況,很容易產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通常有下列幾項特徵:

綁匪為了某種「正義」原因而綁架人質,並得到人質認同。
人質必須有真正感到綁匪(加害者)威脅到自己的存活。
在遭挾持過程中,人質必須體會出綁匪(加害者)可能略施小惠的舉動。
除了綁匪的單一看法之外,人質必須與所有其他觀點隔離(通常得不到外界的訊息)。
人質必須相信,要脫逃是不可能的。

而通常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

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改變。
害怕:籠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威脅。
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行為,且並未受到『直接』傷害。
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有形幫助如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一起逃亡等。
jyang1 回复 悄悄话 It all depends。要看人。我觉得做父亲的首先自己要能让儿女服,他挨打心服口服,就还好。让儿女服可不是说你需要富贵,不是,而是你要象个爷们儿,这是一;你对子女好,让他们能感觉到,这是二。如果这个人不象个爷们儿,让孩子都瞧不起,又很自私,不知道对子女好,棒打只能起到逆反作用。即使老爹是愚鲁之人,但是为人坚强、勤奋,也能陪伴儿子打个篮球、游个泳、赶个集,有什么见世面的事不落下儿子,这样的父亲,让他打也就打了。
住在河边的疯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新农民学种菜的评论:
这位新农民怎么跟我一样呢?!只不过我的50%是想得到父母的认可,还有50%其实是尽作为长女的职责。
有时候突然想如果父母不在世了自己会不会伤心,给出的结果竟然是“好像不会”,吓自己一大跳。
兰叶舟 回复 悄悄话 我想你已经接近了答案。记得一个故事大概说,有一个小偷临刑前对母亲说,想最后一次吃奶,母亲同意了。他却利用这个机会,咬断了母亲的奶头。只是因为他小时候偷东西时,母亲总是夸奖而不是指责他。

我的理解是,“棒下出孝子”,这个棒子不是暴虐成性、无理智的发泄,而是对孩子的错误绝不姑息。如果家长真心为他成器,虽然打他骂他,他心里都明白,怎么会有怨气?内心敬佩感激还来不及呢。

对于放纵孩子,只能说父母懒于疏导。孩子如果真明白,倒会有怨气。如果不明白,也会因为各种恶习不去,难于真正承担责任。
tst123 回复 悄悄话 一个从小挨打受虐的孩子,心里能正常吗?打人的父母已经不是父母,是凶神恶煞。孩子看见就吓得腿发软,能不乖乖的孝顺听话吗?十几年下来已经养成了习惯,长大了也改不了。
蒲汇塘渔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新农民学种菜的评论:
多谢不吝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让渔夫又明白了一些事情。有些事情看来只有亲身经历后才知道真实的状况的。我小孩有个同学和你的状况很相似的,孩子说给我听的时候,我简直不能相信,还喃喃地说,这个年代了还有这等事情。唉,人哪,太复杂了。
这里的天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新农民学种菜的评论:
农民和投手说的都很有道理啊。谢谢解开了我许多年想不通的问题。我LG就是典型的家暴受害者,从小一直被皮带抽。可他对父母孝顺的不行。现在都40多岁的人了,还经常被父母破口大骂,一声都不敢还嘴,最绝的是挨骂的时候他只能在父母面前低头站着不能坐,最近的一次是站了5个小时。他每天早请示晚汇报,可我知道他心底并不爱父母。现在明白了,原来是种心理疾病。他在工作中也是从来对任何人都不敢说不。但又时不时会突然爆发,给人脸色看。
对他来说,估计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改不了的。而父母是得了个言听计从的孝顺儿子。
杯具啊。
新农民学种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新投手的评论:
你讲的完全正确。我小时候吃耳光和吃饭一样普通,一星期有几天是肿着脸去上学的。动手的是我妈,她信奉的就是棍子底下出孝子,虽然我是女儿。有什么惹了她不高兴了,戒尺竹竿木棍从不含糊美其名曰打你是爱你。我大学毕业工作后赚得钱全部上交给她。出国第一年我经济紧张,但我向朋友借钱也让父母出国旅游并去香港购物。我妈一直说我比我弟对父母好,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不是出于母女感情。讲起来50%是想得到母亲的认可,还有50%是长期受虐后养成的习惯,不敢反抗就只能摇尾乞怜。同时施虐者也养成了予求予取的习惯。严格来讲棒下出孝子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类似或者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新投手 回复 悄悄话 越是不受重视, 越是想得到认可, 这是人渴求爱的一种本能. 当这种本能都放弃了, 表现出来的就是判逆.

我想知道你文中说的大儿子和二儿子, 谁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更自信呢? 我猜肯定不是大儿子. 父亲得到了他想要的"孝", 他用暴力获得了一个时时想得到他肯定而取悦于他的儿子, 他死了以后给儿子留下的是什么?
沉鱼 回复 悄悄话 那要看是什么情况下训斥了。无论员工还是孩子,你首先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的个性脾气,还要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你训孩子,如果有道理,当然是应该限制。但如果你误会了孩子呢?你在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之上呢?孩子越大反抗会越大。无论教育还是管理,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你手下的人或者你教育的人最终能够接受并且同意你的观点。做的正确,力道合适,那叫魄力,用得不好,最后自己还是一样要还的。

人,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做。管理和教育是让还不清楚什么时候该怎么做,能怎么做的人明白自己。同样的方式,用在不同人身上亦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果一个母亲这样子打一个女儿,或者一个父亲打不是自己带大而是由保姆,祖父母,老师带大的孩子,这孩子会记恨你一辈子。
蒲汇塘渔夫 回复 悄悄话 回复中衡的评论:
人性大概是最难琢磨的了。我因为没有被父亲大棒狠揍过,(虽然被打过若干次),所以不知道啊。真的很难想象的。
无名男英雄 回复 悄悄话 棒打出孝子,有时是真打,而在现代,主要是比喻严厉管教的家长。青少年在发育成长期间,心里和思维的不成熟,有时会有一些出格的举动,苦口婆心的劝说固然重要,但是严厉的管教也是必须的。孩子小时可能会因此忌恨家长,但到自己做成人后,做了家长,就会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当然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如果你的孩子天生就一小绵羊,那你还是别和他大声说话,否则把他小胆吓破了,麻烦就大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