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出世

1960年3月, 毛泽东批示,在工业战线上要推广“鞍钢宪法”。数月后,草民“鞍缸宪法”竖空出世。
正文

迟到的八卦:一个60后看电影《山楂树之恋》(二)

(2010-11-07 23:02:40) 下一个


八卦二:
1975年前后的社会风貌和中学生活

都知道老谋子是色彩视觉效果大师,这次也不例外,只是他要玩清纯深沉而已。的确,为了配合影片的主题基调
 朴实干净静美,影片画面大多被处理成整体灰暗但细处干净井然的样子。结果,呈现在观众面前的1975年的中国社会一角,在面貌上显得那么“河蟹”恬静,全然一副天人合一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不用细数,戏里百姓们的衣著服饰,言行谈吐,居家陈设,街头巷尾,医院学校,更别提那个山清水秀的农村乡野,处处都在传递着主题所赋予的共同涵义。

然而这个表象的背后是,1975年的中国正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高层内斗,这波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就是一幅人防人人斗人甚至人斗己的恐怖景象,所谓浩劫是也。戏里静秋乃地主后裔,父母被专政,校内校外生存艰难,作为家教严谨的懂事儿长女,理应“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孩子早当家”。可是她全然一副林黛玉弱不禁风的样儿,干起活来手脚不利落,还不得要领。这不,高中都快毕业了,瞧她拿锄头和拉板儿车的生分样儿,这都是哪儿跟哪儿?还号称能文能武,处处优秀出色呢。生存意识方面,那年头“狗崽子”的她要想活得自尊些,首先政治上要表现上进,努力目标之一就是要争取15岁时适龄入团。遗憾的是,高中都快毕业了,胸襟上还没半只团徽的影子。难怪她到头来还要多方求情争取劳动表现机会,整一个只有近虑没有远思临时抱佛脚的主儿。就那样,您还能指望她凭自个儿本事拯救败落中的一家子?

说到1975年的中学生活,那时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一会儿“专政理论”,一会儿“评水浒批宋江”,年底了还要来个“反击右倾翻案风”,加上频繁的开门办学活动,学校哪有精力头头哪来胆儿搞啥子排球集训?再说了,集训是为了比赛,那年头反对“锦标主义”,你到哪儿跟人比赛?不比赛,那你穿那个标有八中字样的运动服干嘛?好,就算宜昌例外,学校有种搞“友谊”球赛,那这运动服也会由校方免费提供,离队就收回,哪有队员自掏腰包破费的理儿?你当是90年代以后的学校趁机捞外快发奖金啊?所以,这个排球运动服的情节看上去好假,让老衲很难入戏。

戏里还有另一个情节,就是静秋为求政治上进,开门办学中途返校排练红色歌舞《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俺估摸着老谋子想借机烘托一下那个文革年代的政治氛围,为叙戏打底色。很不幸,也是过来人的老谋子愣是给挑了个错误的曲目。为啥?因为《天》曲系由当时被判“林彪反党集团”成员之一的作曲家李劫夫所创。1971年林彪倒台后,李跟着被政治监禁,自然他的作品也遭遇同样命运。《天》曲虽然与其另一杰作忠字舞《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在文革初期66 – 69年同为白金顶级颂歌,盛极一时,但在70年代已基本上被打入冷宫,无人在“艺术”舞台上公开表演。相对照,“一朝天子一朝臣”,当时得宠的江青正掌控着文艺生杀大权,结果1975年的舞台几乎全都是她的私货“样板戏”。因此,假如老谋子换上段舞剧《红色娘子军》啥的,会更加符合史实背景。但这个《红》剧显然不如《天》舞更具文革色彩,更加煽情抢眼。在这个意义上,老谋子算是“选对了”曲目。

其它社会风貌方面,比如在表现百姓物质生活上的匮乏窘境时,虽然影片有意提示,但还是远远不够的。戏中许多生活消费细节,跟当时人们的收入水平相比,看上去很不相称。先瞧瞧那位生产队长一家的照片,队长夫人这一露就是一大相框儿,不仅有全家福,还有众多的双人单人照。那年头城乡剪刀差这么大,农民家家穷,一只鸡蛋换几分盐钱,还不让大种自留地挣外快;而到照相馆捏个单人头影儿好歹也要五六毛钱吧。

至于落难的静秋家,其被打回原籍乡下的右派老爸工资可能早已停发,当“牛鬼蛇神”(戏里称“走资派”似乎不够格,除非之前是校长啥的)的老妈在学校干清洁工,一个月可能也就三四十块钱的原工资,加上信封揽活外快,总共不会超过四五十块。这个数摊下来,每人十元出头,掐掉米钱后,这当小孩儿的还能不穿补丁裤?俺说的是那种在屁股部位缝上个形如靶心的十环补丁。那时会过日子的母亲们,还有人把眼睛盯到了超强化纤布料 “日本尿素”化肥袋上,因为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国从日本进口了N多化肥,这个化肥用过后剩下的空袋子被百姓废物利用,染黑后可作屁孩们的裤料,就象50年代台湾有屁孩穿用标有“美国面粉”字样的面粉袋布料一样(扯远了)。这点上,静秋两个弟妹还真的穿得都是没补丁的衣裤,别忘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背景哦。最后,就是静秋如此频繁地坐长途车往返城乡两地,这车票钱加起来没个三两块是打不住的。至于“老三”的出手阔绰,那是后话,这里按下不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