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2010 (1)
2011 (2)
2012 (3)
2013 (14)
2014 (9)
2015 (16)
2016 (7)
2017 (4)
2018 (7)
2019 (12)
2020 (2)
2021 (24)
2022 (3)
2023 (1)
2024 (7)
Winter Harmony, John Henry Twachtman, 1890, oil on...
回复 '人参花' 的评论 : 她走了,静悄悄地。
子同早上好。画面很美,诗意盎然。
回复 '人参花' 的评论 : 一个网友的笔名。已经被确诊是...
五月对子同有特殊意义吗? 好久不见,子同都好吗?
The Sun by Edvard Munch, 1911, Oil on Canvas, 449x...
子同节哀顺变。
好久没有看到子同写文了,你的文章同样锦绣。
“ 一起出海看银河的尘世”,这一句肯定有涵义,因为只...
Vampire, by Edvard Munch, 1895, Oil on canvas, aka...
我已习惯了 没有对话的日子 只是用半醒的自言 驱赶 围拢来的沉寂 是谁 在拨动那首久已封存的旋律 又将往事削尖 在我最深疼的冰雕上 斧凿 你已近融化的轮廓 你是否还愿 洗去我层叠的铅华 抚摸心底 一圈圈或深或浅的年轮 从沧桑的披氅上 雨 又一次 想 抹去泥泞的印记
和漫长无际的日子相比,和追逐不休的“记忆的影子”相比,这首诗的短小精干,似乎本身就是一种来自诗人心底的无声抗争。在短短的几节诗章中,干枯得似乎已经没有水分的“日子”,照例如日月星辰那么堂而皇之地高悬宇空,相伴你到永恒,不管你是否愿意。然则这些日子,是那么沉寂如黑洞,又是如此锥心似针尖,日复一日地与你相依为命。这是一些被往日痛苦记忆围困的日子,是看不到尽头的半梦半醒、半麻木半不甘的日子。作者在诗中分别用“半醒的自言”、“深疼的冰雕”、“心底的年轮”、和“沧桑的披氅”几个意象,来分别刻画主人公眼里驱赶不走的日子之沉寂,和令人心疼。
和作者诗中的形象思维之意象相比,这些意象背后汹涌着的、受煎熬之情感和心境的激烈程度,更是这首诗的力度所在。就像著名的拉丁诗人巴烈霍曾经论诗的那样:一首诗的成色主要取决于它的感情强烈程度。余深以为然。巴烈霍此论似乎也契合袁枚所谓的诗词“性灵论”。
第一段有种自省的美,也很有点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分析”。第一段描写“习惯了的日子”,用“半醒的自言”,相当到位。周而复始的日子,那些熟悉的景物,人流,何需全部放开瞳孔去看?何需动用那么多脑细胞处于警觉状态?就那样呗,半醒着,睁一只眼,也恐怕不会错过突然横贯的长虹绝世... 但是,万一那长虹真的划过天际,抑或铁树又一次开花了呢?“咱”也不能错过不是?所以作者要:“半”醒着。心中的梦想和智慧,看来并未被“习惯了的日子”全部驱赶入生理上的“不应期”。 再说这个“自言”,此地显然不是什么精神抑郁型的呓语,而是“日子习惯后”的懒得搭理旁人。然而也不能就不运动舌头和思维了,那就下意识自语好了,好比和自己下棋,聊胜于无。
那么用“半醒的自言”去驱赶围拢来的沉寂,是否会成功?
第二节中,诗人把往事比作削尖的刻刀,把自己比作虽然已经冷漠如冰、却还依旧有痛觉细胞活跃着的冰雕,让读者可以想象既往发生过的人与事,和产生的心灵创伤,是多么的沉重和难以驱赶,这是围绕第一段的寂寞难熬心情的叠加。显然,前面期待的用“半醒的自言”驱赶“围拢来的沉寂”,是徒劳无功的。
第三节中,诗人祈求命运,或曾经加给自己往日痛苦的人事,或者是未来某个天使,让其剥开纷繁的铅华,慰籍心底的年轮。可见痛苦遗留之深,和难以磨灭。此地“年轮”这个意象用得别致,因为人的寿命和参天大树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唯其受煎熬的日子如同没有尽头,才让主人公感觉心底已经沉淀了一圈圈的痛苦年轮了。
最后一节是诗人期待自己可以忘记过去,冲出围拢来的日子之沉寂。所用的“沧桑之披氅”,和上面的“泥泞印记”,似和张爱玲的“生命是条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有点异曲同工。
整首诗如同变奏交响乐的四个乐章,起拍,展开,加强,和回旋,演绎了过去和现在纠缠不清的一段“日子”。--- 往事并不如烟,往事不堪回首。但沉寂包围的日子,也许就像一件沧桑披氅上的泥泞,可以抹去?抑或,干脆脱了那件袍子是否也是一种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