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记事

秋天含蓄蕴藉, 饱历了春的繁盛、夏的热情,不再追逐浮华与赞誉,愿静静地、悄悄地融入一片淡淡的秋光之中。秋天很美,美在一份清澈。。。
个人资料
正文

希腊神话故事:吃忘忧树的人

(2005-11-13 12:39:39) 下一个

                                    Lotus Eaters

on the tenth day after leaving troy,odysseus and his men came to an island,where the people only took lotus fruit and flowers as their food.this plant had such a magic effect on its eaters that it could make them forget their past and produce a dreamy laziness over them.when odysseus'' men arrived,they were kindly invited by the people on the is land to eat the sweet food.its magic power began to work on the mimmediately.they fell into a deep daydream.they lost all wishes for future,to them the sea and ship appeared dull and hateful.and they were not eager to see wife,child and kingdom.when he saw no trace of his men coming back,odysseus became suspicious.he set out with some well armed men to find out the truth.it did not take him long to find out the magic effect of the food.not allowing his followers to touch the plant,he ordered them to drag their lazy friends back to their ship.there he had them tied to the benches until they slept off the harmful effect of the lotus .without hesitation they set sail,leaving the dreamy lotuseaters behind.


                                     吃忘忧树的人

离开特洛伊城的第10天,奥德修斯和他的随从来到了一个岛上。岛上的居民只以忘忧树的果实和花为食物。这种神奇的植物,魔力极大,谁只要吃了它,就会忘记往事,而陷入恍恍惚惚的昏睡状态。当奥德修斯的随从到达时,岛上居民友好地邀请他们吃这种甜美的食物。花果的魔力立即在他们身上起作用,使他们陷入了深沉的昏睡状态。他们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海和船在他们看来无聊而可恶。他们也不再急于见到妻儿和王国。奥德修斯见不到随从返回的迹象,就顿生疑心。他和一些全副武装的随从出发了。他们要去查出事情的真相。不久,他就发现了那种食物神奇的魔力。他不许随从碰这种植物,并发出命令:把那些懒倦的伙伴拖回船上;并把他们捆在凳子上。直到他们睡够了,才解除了忘忧树有害的魔力。他们毫不犹豫地扬帆起程,离开因吃忘忧树上花果而昏睡的岛上居民向前驶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多伦多的秋天 回复 悄悄话
是的,很多神话故事表现出人类的一种期望或者说愿望,如中国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七相会等等,也有很多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及人类自己的解释,这种解释受限于当时的条件认识程度限制加入了很多超自然的东西,代代相传,成为神话故事。

不赞成逃避的说法,许多事情是逃避不了的,但可以忘却。
听听歌谈谈情 回复 悄悄话 呵呵....神话故事.或许表现出的就是人类的一种期望/愿望吧.

忘忧..一种逃避的假想.经历过的事情,即使再想忘记也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没有经历也就不会成熟.有时候真不知道该不该去忘却.该不该去逃避.
多伦多的秋天 回复 悄悄话
赞同你对文学的产生的说法。文学也深受特定历史时期及特定历史事件的影响,如贯穿人类历史的战争文学,描写文革时期的伤痕文学,其它诸如摄影文学,网络文学,传记文学,文学评论,文学理论及文学史,这些应可以归于文学的发展的范畴。

感觉自己有时间的话应当看看这方面的书籍,以便对此有一个系统和清晰的认识。也许你可以推荐一两本书,非常感谢。
多伦多的秋天 回复 悄悄话
看到有关悲欢离合几段话,很有启发,贴在这里。

自古以来,与他人(尤其是与亲人、朋友)的分离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饥寒之外的最大的痛苦之源。比如在佛经中,“与不亲者合”和“与亲者离”被认为是“苦”的重要根源。正是由于人类都害怕、逃避这种痛苦,通过剥夺人与他人交往、共在的权利——将人投入监牢或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成了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都认可和采用的主要的刑罚方式。我们对于自己终究要来临的死亡的恐惧和因亲人、朋友死去而陷入的极度的悲痛,都表明分离(尤其是永久的分离)可能给人造成多大的痛苦。

人类不约而同地设立节日,也从另一面反映出人们对于“离”的状态的逃避和对于“合”的状态的珍视。节日总是与“合”的状态、团圆的状态(“离”的状态的结束)相关联——与家人的团圆、与死去亲人以特殊的方式共在、与众人的共在、与神灵的共在,等等。“离愁别恨”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在《诗经》中,比较有名的篇章差不多都是表达处于与所慕、所爱之人分离时的感情的,“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关雎》),“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瞻望无及,伫立以泣。”(《燕燕》)、“自伯至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在后世的诗歌中,尤其是在宋词中,“离别”成了最主要的、几乎是唯一的主题——写词就是写“愁”(“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愁就是“离愁”(“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事实上,在中国文学中,文学就意味着表现“悲欢离合”。作为中国文学顶峰的《红楼梦》,也可以看作是表现人所遭遇的恒常的命运——“一个是水中月”与“一个是镜中花”的男女主人公的不可避免“分离”——的表现。书中特意提到一幅横批为“情天恨海”的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可以看作是对于“分离”主题的凝炼的表达。

当代诗人余光中写过一首题为《乡愁》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哀叹的别离状态,既有“生离”(地理空间意义上的分离),又有“死别”:
  小时候,
  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故乡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水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多伦多的秋天 回复 悄悄话
看来没有忧愁的人一定是那个岛上的居民,他们以忘忧树的果实和花为食物,能够忘记往事。问题是他们忘记了忧愁,也忘记了快乐和幸福,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儿,呵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