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秦无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赵匡胤的和平过渡

(2011-10-27 13:10:59) 下一个

 

 
           赵匡胤的和平过渡


   说起来,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是乱世造就的英雄。赵家本是行伍世家,赵匡胤的父亲为禁军将领。后唐天成二年(927),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后汉时,他投在军阀郭威帐下,不久,就亲眼看到了兵变,看到这个外号叫“郭雀儿”的军人登上皇帝宝座,建立了后周王朝。赵匡胤心想:当皇帝原来这般容易。一颗野心悄悄地发芽了。
   赵匡胤立下赫赫战功,赵家父子同典禁军,可赵匡胤并未满足,他有更远大的志向。在禁军苦心经营六年之后,赵匡胤以其豁达大度和英武收服了众多将士。然而,周世宗是少有的英明君主,其威望使野心家不敢轻举妄动。禁军的另一首领叫韩通,性情急躁无谋,遇事只会瞪眼乱吼,所以人们背地里称他为“韩瞠眼”,他的儿子有点小聪明,可又天生的罗锅腰,所以外号叫“韩橐驼”。早在赵匡胤收买人心之时,韩橐驼就多次提醒父亲,该及早防备那姓赵的,可韩通眼一瞪,大吼一声:“别胡说!”儿子便只好躬着腰退下了。  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927-976),涿州(今属河北)人。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其父为后唐禁军将领。后周时,匡胤积战功为殿前都指挥使,后升殿前都点检,执掌兵权。陈桥兵变,代周称帝,创建宋朝,从此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割据混乱的局面。他在位十六年,史称宋太祖。
   唐亡之后,天下大乱,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更替,史称“五代”,这些朝代最长的不过十七年,最短的只有五年,前后更换了八姓十四君。政局之所以如此混乱,是由于唐代后期,逐渐形成军阀割据的局面,当统一的象征唐王朝轰然垮台之后,独霸一方的军阀便成了没头苍蝇,今天我起兵打倒你,明天我又被新的兵变推翻,新兴的辽国还常常趁火打劫,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老百姓受够了战乱之苦,只求早日安定下来。而宋王朝的序幕恰恰是从最令人厌恶的兵变开始的。      
      后周显德六年(959),周世宗英年早逝,临死前,他拉着宰相范质等人的手,流着眼泪把七岁的儿子托付给他们,心里真是一百个不放心。第二年元旦,朝廷的贺岁大礼还未结束,一匹快马便送来一个紧急情报,说是辽兵勾结北汉入侵,很快将南下。七岁的小皇帝哪知军国大事,懦弱的皇太后没了主意,叫来宰相范质、王溥商量,两人主张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抵御,马上出发。
   消息传出,京城骚动起来。眼下这局势和后汉末何等相似,想当初,那“郭雀儿”就是领兵出征抗辽,在途中披上撕裂的黄旗,当上皇帝回京的。于是开封城里一个流言不胫而走:“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老百姓人心惶惶,因为每次改朝换代,新天子往往纵容骄兵在城中大肆抢夺,称为“夯市”,因此,许多富人慌忙卷起细软逃往城外。
   赵匡胤也有些慌了,偷偷溜回家中,把外间的流言告诉家人,说:“外面这样骚动不安,怎么办呢?”匡胤的姐姐正在厨房做面食,一听此言,顿时脸色铁青,举起擀面杖就朝匡胤头上打去,她气愤地说:“大丈夫面临生死关头,是否行动应在自己心里决定,跑回家中吓唬妇女有什么用!”说着把他赶了出去。赵匡胤默默退出,决心孤注一掷了。
   
    陈桥兵变   
   
   初三一早,赵匡胤率军出征,走到开封东北40里外的陈桥驿,便下令宿营。黄昏时,赵匡胤的亲兵发现有人在对着夕阳指指点点,仔细一看,原来是军中号称会算命的苗先生,他好奇地问:
   “苗先生,看什么哪?”
   苗先生神秘地摆摆手,说:“可别大声嚷嚷!你仔细看看,这太阳下面还有一个太阳的影子,这是天命,要应在点检身上,改朝换代就在眼前了。”
   那士兵闻言眼睛都直了,回到营中悄悄告诉了好友。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晚饭还没吃完,流言便传遍了整个军营。这天夜里,那赵匡胤却像没事人似的,吃了几杯浊酒,就推说头晕,自回帐中睡下了。众将横竖睡不着,便聚在一起饮酒。
   一位将军站了起来,借着酒意道破了大家的心思:“诸位,如今天子幼弱,不能亲政。我辈再怎么拼命为国抗敌,也无人知道,还不如先把点检立为天子,再去抗敌不迟!”顿时,帐中就像炸开的油锅,吵成一团。
   有人把匡胤的弟弟匡义和亲信赵普叫来一起商议。匡义假意劝了几声,赵普则说:“如今主少国疑,当然不能制服众人;而点检在军内外都享有崇高威望,一入京城,就能顺利即位。今夜安排好,明晨就可行事。”众将齐声叫好,便分头行动起来。东方欲曙之时,士兵们都被叫起,穿戴好盔甲,把匡胤的营帐团团围住,呼叫声震动了原野。匡义和赵普冲进营帐,赵匡胤这才起身,随后众人也一拥而上,有人把准备好的黄袍披在他身上,全军山呼万岁,随即拥他上马向京城开去。赵匡胤假作苦苦推辞,众人自然不允,赵匡胤便乘机提出要求:“你们自己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如果能听从我命令,进城不滥杀抢掠,我就当皇帝,否则不当。”众人下马立誓遵命。

   黄袍加身  

      大军浩浩荡荡开回京城,朝廷大臣乱成一团。面对宰相范质等,赵匡胤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诉说自己如何迫不得已,他手下的大将却亮出兵刃以死相逼,范质等只好率百官跪下。随即举行了禅代礼,事先甚至连禅位诏书都准备好了。赵匡胤正式即位,国号“宋”,改年号为建隆,国都开封,称东京。其间仅杀了韩通全家,整个过程基本是和平的,京城百姓没有受到惊扰,街市上一切照旧,人们感到和过去的兵变大不一样。
   一场“黄袍加身”的闹剧就这么结束了,但天下并未太平,这个新王朝是不是又一个短命王朝呢?人们拭目以待。  规模浩大、组织严密的皇宫仪仗队  这是宋代皇宫规格最高的仪仗队,仅限于皇帝前往南郊拜祭天地的时候使用。整个仪仗队规模浩大,有五千余人,近三千匹马参加,但队伍的组织又十分严密,每一个人的位置和穿着道具都是有明确规定的。皇帝还特地派画师把整个队伍准确无误地画下来,取名为《卤簿玉辂图卷》,以便经常操练并且把这套规范永久地传下去。      
 
     宋朝十分注意分散大臣的事权,以此加强皇权。宫城内设中书门下,或称政事堂,正副宰相在此集体处理政事,在北宋前期,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宰相称参知政事;神宗元丰改革官制,宰相称尚书左、右仆射;徽宗时宰相称太宰、少宰;南宋时又改称左、右丞相,根据需要有时设平章军国重事,位居宰相之上,用以安置德高望重的老臣,或皇帝用以笼络宠臣。又设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俗称东西二府,副宰相与枢密院长官合称执政,加上宰相,简称为宰执。二府既相互监督,又相互配合,往往共同商讨决策。

   杯酒释兵权

   “兔死狗烹”为历代开国皇帝之故伎,赵匡胤则技高一筹,请来功臣喝酒,谈笑间拔掉了走狗的利牙。   
       赵匡胤做了皇帝,史称宋太祖。皇位得来容易,可要巩固下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且不说割据一方的霸主与在外拥兵自重的草头王,就是都城之内也潜伏着不少虎视眈眈的野心家。
   一次,皇帝车队从京城桥上驶过,突然,一支冷箭飞了过来,穿过宋太祖头上的黄旗,卫队亲兵都愣住了,而宋太祖从容下车,敞开衣襟,笑着喊道:“射呀!射呀!”当然,他明白必须提防,便常常潜出宫外,微服私访,以亲自掌握情报。他的亲信非常担心,劝说道:“陛下新得天下,人心未安,您这样随便出巡,万一有人谋害,就后悔不及了。”太祖哈哈一笑说:“称王称帝,自有天命,强求不能得,推也推不掉,若真有祸患,人为是不能幸免的。想当年,那周世宗看到方头大耳的将领便疑心重重,把他们都杀了,而我就在他身边,却没有遇害。若我命该为天下主,谁还能害我?若我不该为天下主,就是闭门深居,又有什么用!”从此,太祖更常常外出,出现在众人想不到的地方,并扬言:“自以为得天命者,随便你们怎么行动,我绝不禁止。”这么一来,众人又怕又服,军内外初步安定下来。但是,太祖深知自己走过的路尚未堵死,随时可能会出现后来者,豁达大度的外表,掩盖着惊惧不安的内心。
   一天,罢朝之后,太祖回到便殿,又闷闷不乐地呆坐了许久,身边的内侍小心地上前探问,太祖长叹一声说:“你以为天子是容易做的么!”
      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是赵匡胤的老朋友,在“黄袍加身”的闹剧中又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时升了官,掌管禁军亲兵,于是得意非凡。谋士赵普冷眼旁观,私下劝太祖把他们调离禁军,太祖不同意,可他还是一有机会就提这桩事。太祖说:“他们肯定不会背叛我,你何必担心呢!”赵普狡黠地一笑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反叛,只是觉得他们没有领导才能,如果不能控制下面,军伍间跳出几个害群之马,恐怕他们也会身不由己吧?”赵匡胤做皇帝后,为了表示他不是篡逆者,总在正式场合表白他是被部下逼做皇帝的,现在赵普一提这话,他马上就明白了。
   过了几天,太祖暗地召来赵普,开口就问:“自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十姓,兵荒马乱,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平息战乱,使赵氏王朝长久不败,又该怎么办呢?”赵普喜上眉梢,说:“陛下提到这一点,真是天大的福气。自唐末以来,天下战乱不息,国家不安,只不过因为节度使权太重,君弱臣强而已,要治理也容易,只要收其精兵,控制钱粮……”话未说完,太祖急忙说:“别说了,我懂了!”
    第二天,晚朝之后,太祖把石守信、王审琦等武臣留下喝酒,便殿之中少了许多礼法,故人情浓,酒不醉人人自醉。酒宴正酣,太祖手一挥,在旁服侍的内侍悄悄退下,太祖举杯站了起来:“诸位!要不是你们出力,我哪有今天,因此对你们的恩德我永志不忘!”“哪儿的话!”“托陛下的福!”
   席上气氛达到高潮,武臣们都高兴得忘乎所以了。这时,太祖皱着眉,话锋一转,慢慢说:“可是,当天子太难了,还不如当初做节度使快活,如今我每晚都不能安枕入睡。”有人问:“为什么呢?”太祖提高了嗓音:“这不难明白,这个位子,谁不想要啊!”
   刹时间,殿中死一般地寂静。众将惊出一身冷汗,方才明白皇帝摆的是鸿门宴,酒早醒了,忙趴在地下拼命磕头,石守信战战兢兢地说:“陛下怎么突然说这种话?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起异心啊!”太祖一字一顿地说:“不然!即便你们没有异心,而一旦部下贪图富贵,把黄袍强加于诸位身上,想不当皇帝也不成吧?”众将哭声一片,一边磕头一边哀告:“我等实在非常愚笨,根本想不到这一点。只求陛下怜惜蚁命,指一条可生之路吧!”
   太祖放缓了口气,说:“人生就好比白驹过隙,一眨眼就过去了,人人都羡慕富贵,也不过多积金银,自己得到享受,使子孙不至贫穷而已。你们为何不放弃兵权呢?还不如买些良田美宅,为子孙留下永久的产业,再多收罗歌姬舞女,每天喝酒作乐,以终天年,君臣之间互不猜疑,上下相安。这不是很好么!”众臣拜了又拜,纷纷谢道:“陛下为我们考虑到这些,就好比让死人复生,使枯骨生肉啊!”
   第二天早朝,这些人都声称生了重病,请求解除军职。太祖自然一一准许,让他们改任闲官,优厚的俸禄一钱不少,还赏赐众多金银,有的还与皇室结了姻亲。同时,任命易控制的人指挥禁军,后来,又设置转运使、通判,以分地方实权,把各地的精兵都收归禁军,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晚期以来的藩镇之祸终于被止住了。但“反者道之动”,强干弱枝的结果又过度删削枝叶,而枝败叶枯的本干必是弱不禁风的。
    一般王朝建立初期,为了把江山传给后代,大都免不了诛杀功臣,“狡兔死,走狗烹”几乎是功臣的共同归宿。宋太祖在酒宴中解决了这个问题,而宋初功臣皆得善终,子孙长保富贵,以此为开端,也引导出赵宋王朝较为宽厚的风气。但太祖慷慨的代价便是白养许多没用的官,老百姓头上徒增许多赋税,史称宋代“积贫积弱”,可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jouyang62 回复 悄悄话 史称宋代“积贫积弱”

Interesting, good article.
登录后才可评论.